天然良港被迫開埠,揭開煙臺1861年的秘聞

2021-02-23 沁水河畔腦癱兒

  

  159年前的1861年,煙臺在西方列強的槍炮相逼和鐵蹄蹂躪下,被迫於8月22日開埠。煙臺從此徹底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由此進入了一段屈辱黑暗的歷史時期。

    1861年8月22日,煙臺打開大門,向世界「開放」。

     那時的「開放」並不是一個「褒義詞」,那時的「開放」甚至意味著喪權辱國,煙臺自此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時的煙臺,不過是列強與清政府「交易」的一個籌碼。

     159年過去了,歷史自待後人評說。因開埠歷史素材繁多,小編從中截取片斷,努力還原歷史,以這個坐標去搜尋老煙臺的影像面貌。 

  

  依照中英、中法《天津條約》第11款規定,清廷須增開牛莊、登州、臺灣(臺南)、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然而最終原定的登州口岸並未設在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故裡,而是向東一路推進到芝罘灣,究竟為何?

    1861年初,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派駐登州領事毛裡遜勘查開埠和籌辦領事館。毛裡遜從天津出發,到德州後沿運河南下,經臨清、東昌府(聊城)、濟寧州,後北返曲阜,於是年3月5日到達濟南。毛裡遜對山東巡撫文煜聲稱:「所有內河各碼頭均已經見,地隘水淺,大船未能前進」,「仍就登州沿海擇定地方。」後毛裡遜又認為登州「灘薄水淺」,不宜作通商口岸,遂東來煙臺,終於看中煙臺這一天然良港,當即提出將通商口岸由登州改為煙臺。

    事實上早在乾隆末年,英國公使馬戛爾尼勳爵使團赴北京途中經過煙臺時,就曾逗留並考察過。一幅當時使團畫家作的油畫《馬戛爾尼使團離開芝罘灣》,描述了使團船隊離開芝罘灣的情景。使團返回英國後,曾出過一本名為《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的書。此時英人對煙臺已有初步了解,而1859年郭嵩燾巡查山東各海口時說:「煙臺為南北之衝,小海船經過收泊較多於他處,故以此一口(稅收)為較盛。」,這些功課,毛裡遜著實做在了中方之前。

  1862年3月登萊青道由萊州移駐煙臺,標誌著總領山東一省關稅的東海關正式開始運營,但在煙臺港開放之初,土貨出口逐年下降。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1864年洋貨進口總額佔總進出口總額的27%,到1867年洋貨進口總額直線上升到51%,這一切皆緣於鴉片貿易。

    在煙臺市檔案局的檔案庫裡,常年保存著一本品相稍嫌破敗的綠皮書,其上醒目的英文單詞「opi鄄um」,正是近代中國被列強打開大門的導火索——鴉片。

  這本鴉片貿易稅則,恰是鴉片荼毒華夏蒼生的鐵證:其中不但將鴉片按照產地和提煉方法進行了詳細分級,連鴉片的裝箱規格、運輸條件、銷售價格都作了明確規定。

  煙臺開埠後,東海關鴉片進口呈逐年上升態勢,從最初的一百擔上下(一擔=200市斤),激增到1899年的1413.83擔,幾乎相當於1863年到1867年間東海關的全部稅收。而由於鴉片貿易的盛行,本國鴉片種植逐漸遍布山東全省,吸食鴉片人數在20餘年間增長一倍多。此後清廷向鴉片商人徵收關稅、牙稅、土煙土酒稅、釐金、落地稅等稅種,採用填寫方式登記煙稅票等方式,更使得鴉片貿易愈發有恃無恐。

    

 煙臺開埠。從此,「洋貨滿街巷,洋味進萬家」。煙臺開埠,西方列強乘機而入,1932年,煙臺山下設立領事館的國家達到17個,密度之高創下當時的亞洲之最。與此同時,傳教士們設立了教堂,建立了學校和醫院。

   開埠在人們觀念、習俗、民風、婚戀、民間信仰等文化方面所帶來的種種演化、變遷由沿海至內陸,給整個山東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煙臺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堪稱避暑勝地。開埠後,煙臺漸成繁華港口。每到夏季,在華洋人、達官貴人云集煙臺避暑。不僅如此,自清末開始,就有俄、意、德、日、美等國家海軍軍艦到煙臺避暑。

    

    早在1866年,駐煙臺的美國領事館就強烈建議華盛頓當局在煙臺建立海軍基地。據1936年出版的《煙臺通志》記載,在毓璜頂的外國人墓地中,就有一塊為美國大兵而樹立的墓碑,它的主人是美國海軍帕羅斯號戰艦(Palos)的一位士兵,於1874年10月8日在煙臺去世。

    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將其亞洲艦隊的驅逐艦夏季基地設在煙臺,每年到煙臺避暑休整的美國軍艦達到二三十艘,官兵達三千人。一時間,煙臺海面美國軍艦遊曳,煙臺山下燈紅酒綠。美國大兵常常帶槍上岸,酗酒滋事,賭博嫖妓,擾民嚴重,一度激起民憤。當年,主政煙臺的軍閥劉珍年曾根據民意,向駐煙臺的美國領事館提出抗議。

    據《煙臺通志》記載,當時,煙臺山下的美國海軍基督教青年會,專門為美國海軍提供給養服務,它的經費來源於美國,有自己的辦公樓和土地。除此以外,煙臺山下的海岸街還有不少飯店、旅館、酒吧等為歇伏的美軍、外國人及達官貴人服務,當時登記在冊的外國妓女就有一百餘人,當然,這些服務都是季節性的。

圖為1930年,美國亞洲艦隊水兵與外國女人在沙灘玩耍

  煙臺開埠,使之成為山東近代第一個通商口岸和溝通中外貿易、連接南北交通的重要基地,也使煙臺成為山東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外資洋行和外資企業的介入,打破了山東傳統的區域經濟運行模式,對外出口帶動了山東地區外向型手工業的發展,這種勞動密集型的外向型手工業至今還在影響著山東的出口類型。

   煙臺開埠,為煙臺和山東帶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接受人類先進文明的重要機遇,縮短了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

  1864年,英國商人在煙臺山下首設和記、匯昌兩家洋行,由此拉開了外洋商號紛至沓來的序幕。

  和記洋行又稱和美洋行,專門經營煙臺柞蠶絲業務,後來它的業務擴展為船舶、倉庫、保險等等。和記洋行開業之初,在當時英國人特殊地位的庇護下,它的業務範圍一起步就踏入海上航運業、汽車運輸(含出租)業以及棉紗、手工藝品、花生等土特產品進出口領域,並很快取得優勢,特別是航運和外貿進出口方面,可謂一家獨大。

  煙臺開埠前5年,海上航運主要為英、德、法三國船隻控制,其中英國勢力最大,船隻中一半以上為輪船。而和記洋行是這些船隻的主要船主,成為英國人控制當時煙臺航運業的『半壁江山』。和記洋行改組成茂記洋行後,在香港另行註冊為有限公司,影響力越來越大,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被侵煙日軍查封。 

     海岸路上還有一家英國人開的太古洋行,最早將白糖輸入煙臺的就是它。最出名的英國洋行當屬1893年創立於大馬路上的仁德洋行,它控制著煙臺的花邊生意,鼎盛時煙臺曾有10萬餘名婦女投身花邊業,仁德經營花邊出口曾經一年贏利6千兩海關銀。1880年,德國人在朝陽街設立盎斯洋行,不僅控制了煙臺的花生出口業務,也壟斷了煙臺的西醫、西藥及醫療器械的進口業務,煙臺的第一架X光機就是由它進口到法國醫院(現煙臺山醫院)的。 

   

    東海關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1891年,英、德、美、日等外商共在煙臺山腳下設立洋行11家。甲午戰爭後,中日《馬關條約》承認外國在華投資權,煙臺成為外商主要爭奪市場之一。1901年煙臺洋行擴張到26家,1906年激增到40家。伴隨著洋行的次第開張,大量的棉布、火柴、鐵製品、胡椒、糖等洋貨湧進煙臺;大豆、豆餅、棉花、棗、鹹魚、粉絲、小麥等土貨也開始從煙臺口岸出口海外。1905年,煙臺對外貿易額達1420萬海關兩,其中洋貨進口960萬海關兩,但土貨出口僅為460萬海關兩,進口貿易額是出口貿易額的兩倍多。巨大的貿易逆差,完全來自於煙臺居民的日常支出。

 

    今天的回望不是懷舊。是為了回顧腳下的這座城,它曾經是什麼樣,它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一個半世紀的風雨,它又因何擁有今時的地理、人文、風氣和民俗。

    歷史是城市的根。只有溯源而上,找尋「根」的記憶,我們才能更好地去體認歷史,進而認同城市。更重要的是,通過追尋歷史的車轍,獲得一種面向未來的啟發,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智慧從容地去探索未知。

    有人說,沒有回憶的人是可恥的。同樣,沒有回憶的城市是空洞的。慶幸的是,今天我們仍有機會去拾撿歷史的浪花。慶幸的是,今天這一切尋根的努力還來得及。當我們扛起那片記憶,承重之餘,感受更多的是責任。而這,將匯聚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奮發不止。

相關焦點

  •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十三)外國洋行在煙臺,記錄開埠那些事兒
    上世紀30年代的煙臺朝陽街,每日下午四時左右,總能看到身著燕尾服、手拿文明棍的商人紳士們,這些彬彬有禮的外國人,恰好反映了煙臺開埠前本土商業蓬勃發展的盛況
  • 1931年的山東煙臺老照片,蓬萊城內的鼓樓古建築與蓬萊閣
    西漢初年,置東牟縣,屬青州東萊郡,東漢時,為東牟侯國。西晉初年,併入東萊郡牟平縣,年末,重置東牟縣。金元時屬寧海州。明洪武初,直名寧海州,屬登州府。清沿明制。1914年,改稱牟平縣。1958年,併入煙臺市。1959年恢復牟平縣,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改屬煙臺市。1994年7月2日,撤銷牟平縣。圖為煙臺牟平城外的露天集市。登州,地處山東半島。唐初曾在文登置登州,不久廢除。
  • 煙臺建築名片,你不可錯過的美麗!
    *煙臺大劇院*煙臺大劇院是文化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煙臺市委市政府投資約3.5
  • 從《安娜·卡列尼娜》看俄國的1861年農奴改革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於1873年至1877年,所描述的背景則是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列文,作為進步地主,他的行為,表明了託爾斯泰在面對十九世紀中葉的俄國形勢時的改變與應對。俄國位於歐洲的最東邊,實際上是相當落後於歐洲主流國家的,直到50年代才開始有資本主義的聲音,面對歐洲其他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浪潮,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非常擔心本國人民騷動,於是於1861年2月19日頒布《1861年2月19日法令》,規定在一段時期內解放農奴。 法令宣布農奴立即取得人身自由,不受地主支配。
  • 1861年2月19日法令——俄國廢除農奴制
    由此可見,農民根據1861年2月19日法合擺脫農奴依附關係要經過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許多地主都不著忙放棄老一套的對農民的封建剝削方式。甚至在宣布廢止農奴制10年之後,俄國還有30%以上的農處於臨時義務農民的地位。
  • 安娜卡列尼娜看俄國的1861年農奴改革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於1873年至1877年,所描述的背景則是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列文,作為進步地主,他的行為,表明了託爾斯泰在面對十九世紀中葉的俄國形勢時的改變與應對。 歐洲從十九世紀3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改革,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產階級天生帶有妥協性與軟弱性,他們的革命不徹底,這才有了1848年的對無產階級的背叛,當然這裡就不提了。
  • 自駕遊煙臺必去打卡地,4A免費,山海城港景色美,周邊景點眾多
    煙臺山,本稱不上山,充其量算是海岸一突起的高地,海拔僅有42.5米,度娘說,煙臺古稱芝罘,明朝時期為防倭寇侵擾,在此山上面修建狼煙墩臺,也稱烽火臺,發現敵情,則舉火升煙以示警,故稱煙臺山,煙臺市亦由此得名。1862年煙臺開埠後,英、美、法、日等16個國家曾經相繼在煙臺山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留下了大量歐美風格的建築群。
  • 煙臺首部兒童電影《小屁孩總動員》首映式
    由煙臺恆大影視,隋唐影業出品,導演張強執導拍攝的煙臺首部兒童大電影《小屁孩總動員》3月24號將於煙臺市芝罘區通世南路1861創意產業園B3-3樓影院,舉行電影首映禮。《小屁孩總動員》是一部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是以當下的留守兒童社會現狀通過藝術編撰而成。
  • 縱橫京城四百年,當之無愧的魯菜第一大幫,煙臺福山幫的傳奇過往
    蔥燒海參煙臺開埠後,為適應各地來煙客商不同飲食習慣的要求,煙臺的餐飲業在不斷改進和提高本地飯菜特色的同時,又相繼引進京菜、粵菜、閩菜及川菜等異地品種。因此,開埠後,煙臺的餐飲業也得風氣之先,有了更新的發展。作為魯菜兩大代表之一的煙臺菜,在清末民初形成了一個招牌,而逐步走向了全國百姓的餐桌。煙臺的飲食業最繁華的時期,出現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當時在煙臺山下面的太平街和市中心的儒林街,形成了當時飲食業的中心地帶。當時有很多有名的館子,比如松竹樓、大樂天、同和樓、同順館等,以及後起之秀蓬萊春、松竹林、小樂天等,都曾經是盛極一時的名飯莊。
  • 「仙境海岸 鮮美煙臺」文化旅遊推介會走進大連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5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旅宣) 25日,「仙境海岸 鮮美煙臺」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大連富麗華酒店舉行。本次推介主要介紹煙臺冬季文化旅遊資源,發布煙臺文化旅遊產品,讓更多大連的旅行商和遊客深入了解不一樣的冬季煙臺。
  • 煙臺人下個月能坐高鐵去香港了!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開始運營也就是說下個月,我們煙臺人根據當前匯率,煙臺-鄭州價格為436元人民幣,鄭州-香港單程價格998元港幣≈875元人民幣,436+875=1131元人民幣。佔地135畝,地面有約8900平方米的綠化廣場,車站天幕呈流線型煙臺與香港煙臺與香港同為沿海城市,煙臺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閒度假勝地。煙臺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氣息,以及眾多著名的旅遊勝地。
  • 軍事題材電影《瀕海交鋒》在煙臺舉行開機儀式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16日訊(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旅宣) 10月15日上午,由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和北京天工聯合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瀕海交鋒》在煙臺開機,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蓬萊市委宣傳部、蓬萊市文化和旅遊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開機儀式。
  • 歐米茄超霸1861系列
    在1967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第一步,隨著他們一起登月的正是歐米茄超霸系列手錶。能潛水的手錶當時有太多品牌,但是能登陸月球的屈指可數,這一話題也被歐米茄用來營銷了數年,同時超霸系列憑藉完美的品質火爆全球。
  • 煙臺兒童電影《小屁孩總動員》首映式圓滿落幕
    由煙臺恆大影視,隋唐影業出品,導演張強執導的煙臺首部兒童大電影《小屁孩總動員》在煙臺1861創意產業園影院舉行電影首映式。電影《小屁孩總動員》劇中沒有一位專業演員,全部啟用的新人演員,通過面向煙臺層層海選
  • 此次進博行,煙臺為全球帶來……
    仙境煙臺是一首悠悠的詩歌7000多年白石文化160多年開埠文化賦予煙臺開拓進取開放合作的本色從黃海之濱到黃浦江畔仙境相遇魔都唱響一場借進博會東風的重頭戲進博會現場煙臺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跨渤海、黃海,毗鄰日本、韓國,是中國北方最早開埠的城市,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山東自貿區「三個片區」之一,海納百川、開放包容是煙臺最鮮明的城市品格
  • 煙臺首家兒童影視表演培訓學校《恆大影視藝術學校》
    恆大影視藝術學校,是煙臺首家影視表演培訓學校,由恆大影視與隋唐影業共同創辦。學校創始人--王濤,恆大影視董事長,曾投資過多部影視作品,學校創始人--隋宏偉,曾參演過電影《戰狼2》的拍攝,是煙臺首家影視劇組協拍公司《隋唐影業》創始人,協拍過的影視代表作品有:央視大型電視劇《外交風雲》《蘋果熟了》《僅剩一口的青春》等。
  • 開啟饕餮盛宴 200餘國家美食美酒圖書將亮相煙臺
    —第二十三屆國際美食美酒圖書大賽,將於5月25日亮相中國山東煙臺。參加美食美酒圖書展的馬來西亞嘉賓  打造美食美酒旅行聖地  國際美食美酒圖書大賽由法國君度世家繼承人愛德華·君度先生於1995年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創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