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巴中全搜索 巴中全搜索
編者按
「太陽喲照到柳州城,柳州城裡出美人。巴河流水彎又彎,一彎彎到白衣庵……」白衣鎮位於平昌縣東南部,距離平昌縣城25公裡,距達州市70公裡,國道542線縱貫全境,悠悠巴河穿鎮而過。
▲聯合採訪組點位圖
白衣始建於秦漢,是古柳州城遺址,距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白衣地靈人傑,名人輩出,文化底蘊厚重,生態環境優美,2014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傳統村落、全國生態鎮、全國重點鎮,是米倉古道上重要的交通節點,素有「千年風水寶地,百世翰林門第」之稱。2020年9月,白衣鎮入選四川省第二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巴中日報、達州日報全媒體聯合採訪組來到白衣鎮,在清幽恬靜的古鎮中感悟純樸家風,追尋千年古鎮的滄桑與輝煌。
純樸家風
幾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積澱
白衣以山水之美而聞名,山環水繞,雲蒸霞蔚,山川秀美,地勢開闊,山與水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
置身白衣古鎮,清幽恬靜的古鎮小巷蜿蜒向前,細長幽深,經過歲月打磨的青石板光亮可鑑,凹陷的印痕訴說著小鎮的古遠。盤桓古鎮,無論是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漫步,還是在波瀾不驚的水上流連;無論是在古樸的小院裡尋幽,還是在雄偉的古建築上眺望,都會感到腳下的靈動,仿佛踩在厚重的歷史書頁上。
「在白衣,就不得不提吳家。如果沒有吳家的傳承發揚,就沒有今天的白衣。」平昌縣白衣古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建安談起白衣的歷史津津樂道。
▲俯瞰白衣古鎮
熊建安介紹,當時的吳家並不在白衣,而是在今天的江西。吳氏始祖張氏因家道衰微,隨湖廣移民拖兒帶母輾轉來到白衣,依靠農耕,兼做小生意補貼生計。由於張氏為人賢惠厚道,誠信有口皆碑,加之吳家重視教育,後輩中英才輩出,人文蔚起,先後湧現了翰林、進士六人,四品以上的官員十多人。清同治年間的監察御史吳鎮、清光緒年間浙江西安(今衢州)知縣吳德潚及其子吳鐵樵(兩父子是「戊戌變法」的發起人之一)、雲南布政使吳德溥都出生在白衣。
在古鎮廣場上,至今還矗立著節孝牌坊。清光緒七年(1881年),為旌表吳太母李老孺人奉旨修建。坊為石料琉璃組合建築,上端中心琉璃蟠龍聖旨,天簷簷頂琉璃麒麟相望朝天。由當朝宰相文華閣大學士倭仁題序,兵部尚書、兩江總督、甘陝總督、貴州巡撫、四川總督題詞,輩分至尊,規格至高,實為罕見。舊時例規,文官到此方得落轎,武官則應下馬,必行叩拜禮。如今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崇禎甲申年(1644年)的文昌宮,由忠孝廉節墉牆、文昌宮大牌坊、奎星閣、陪閣與教舍、天開文運大禮堂、文昌帝君大殿組成。民國時期,文昌宮被作為公學堂,育人無數。墉牆上「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拓民族英雄嶽飛手跡,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它既是吳氏家風家訓的核心體現,又是文昌宮辦學的校訓。
「小角樓臺照白衣,鳳凰展翅撲蒙溪,鯉魚扳子回頭望,步步登高上雲梯。」白衣的山、石、水、林、河等無一不是一種景致。小角鐘鳴、鳳凰展翅、雲梯攬月、古井龍泉、黃鶴戲水、沙洲牧鶴、美女曬羞等,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傳說,每一個傳說就是一種文化。
「旅遊+」
千年古鎮煥發生機
平昌縣白衣古鎮歷史悠久,古鎮上有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宮殿寺觀、牌坊石闕、樓閣亭臺隨處可見。
如何讓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煥發生機,在古鎮躬耕多年的熊建安看來,關鍵是深挖古鎮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2015年9月18日,白衣古鎮啟動恢復建設,以「水鄉古鎮、士紳文化」為主題,通過對文物與歷史建築的修繕、復建,整治風貌不協調的建築,保護古樸的歷史環境氛圍,再現白衣古鎮完整歷史風貌,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古鎮。
▲白衣古鎮一角
為承接古鎮文脈,古鎮建設按照「造型不變、結構不變、材料不變、工藝不變」的理念,儘量保存白衣古鎮的風貌遺蹟,做到「留古、復古、仿古、用古」。以古鎮核心區為中心,規劃打造「一帶六區」:濱河觀光帶,故城古道展示區、生態休閒體驗區、文化休閒度假區、山水田園居住區、民俗文化傳承區、古鎮南口景前區。
如今的白衣古鎮,已經被打造成集文化旅遊、農業觀光、水上運動、新農村建設等於一體的文化旅遊度假區。
「我們將以白衣古鎮為特色,以三條旅遊環線為支架,建設成全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白衣鎮黨委書記溫青山說,目前,仙鶴山莊已經打出了溫泉,大型民俗音畫《下裡巴人》完成了排演。未來的白衣,遊客除了逛古鎮,還可以泡溫泉、遊巴河、看大戲、品美食……
改變的還有交通。鐵路、國道542、巴達高速公路橫貫全境,平昌東下高速到白衣只需20分鐘,在建的鎮廣高速留有白衣出口……「四通八達的白衣,將致力打好六張國字品牌,進一步提質、擴容、強管、增色,加快推動創建國家5A級景區。」溫青山說。
品美食
白衣全魚宴
26道菜唇齒留香
白衣的魚是天下一絕。當地人都說,不嘗白衣魚就枉到白衣走一遭。
所謂「近水知魚性」,臨水而居的人們對魚兒的了解尤甚。白衣人充分利用自然河鮮,綜合運用炸、蒸、燴、烤、炒、滷、熘等製作方法,推出100多道特色魚菜品,如油炸魚「麻杆」、風乾魚「牧童樂」、烘乾魚「漁家乾糧」等,而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全魚宴。
「現在要吃到全魚宴,需提前一周預訂。」經遠近聞名的全魚宴第六代傳承人何桂英之手,能做出26道菜品。魚宰殺過後,魚鱗、魚肝、魚肚、魚鰾、魚子,甚至連魚血都不會拋棄。
「其中,有一道清湯魚丸是從祖師爺那一輩傳下來的。」何桂英提及的祖師爺,便是清朝鹹豐年間當地走出的監察御史吳鎮的家廚周師傅,全魚宴便始於此人之手。
相傳,吳鎮為官清廉正直,其孝道更是世人皆知。1870年,為給母親做壽,吳鎮親自下河捕魚,並請當地最有名的烹魚大廚周師傅前來主廚。壽宴席間,炸魚、蒸魚、煮魚,魚頭、魚鱗、魚尾等擺滿席桌,前來賀壽的賓朋大快朵頤。這道別致的全魚宴,讓吳氏母子甚為欣喜,並聘其為家廚。
周師傅的手藝代代傳了下來。從18歲幫廚到全魚宴傳人,何桂英將全魚宴發展到26道菜品。白衣全魚宴已被我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酥、脆、鮮、香,無不叫人回味無窮。
掌巴推薦
小廣告「引進」信息欄!巴州區清理「牛皮癬」有妙招科技扶貧專家在線「出診」解難題@全體研招考生,2021年研考在即,這份溫馨提示請收好!巴中日報·達州日報全媒體聯合採訪組
原標題:《第十一站:白衣鎮 家風抵萬金 古鎮又逢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