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 | 中國民兵十九大特別報導 ·
主持人:周玉婷
今天是十九大盛會的第六天。各位作為關心國防的一員,一定想了解十九大代表中的「國動面孔」……
小編瀏覽朋友圈,看到一張十九大代表張燕兵的照片,倚坐在樹旁,一身帥氣軍裝,齊耳短髮,一副姣好的面容帶了幾分英氣,陽光透過枝枝葉葉灑在她的身上,映照在她的臉上,陽光暖暖的,笑容也溫暖了這個季節。
記者見到的張燕兵,是在一間不足10平米的設備間,迷彩裝,眉頭緊鎖,正在專注檢修通信設備。「這幾米見方的空間就是我的『小世界』,即便走出去,也滿腦子都是這些錯綜排列的線路。」
張燕兵來自吉林省軍區,是數據信息室數據採集室助理工程師,入伍18年,做通信兵18年。她,只為守好自己的戰位。
據記者統計,在十九大代表中,有來自軍委國防動員部的領導,也有奮戰在國防動員一線的基層官兵。記者有幸見到6位基層代表,並做了訪談,聆聽了他們作為國動人的故事。
他們是:浙江省舟山警備區寧波第二離職幹部休養所助理員紀曉飛,河北省軍區某民兵裝備倉庫分庫主任張學醫,吉林省軍區數據信息室數據採集室助理工程師張燕兵,寧夏軍區某民兵裝備倉庫工程師孟冠,雲南省怒江軍分區戰備建設處參謀趙燦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武部部長顏啟昌。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歲月靜好的背後,我們的國動人,在做些什麼。為他們點讚,為他們打call!
最雄壯
天地間那個大寫的「人」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紀曉飛
「作為一名來自軍隊國防動員系統的基層黨代表,能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習總書記作報告,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特別是當習總書記講到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時,我更是感到無比激動和振奮。」10月18日上午會議結束後,記者一見到十九大代表、浙江省舟山警備區寧波第二幹休所助理員紀曉飛,他抑制不住內心激動如是說道。紀曉飛告訴記者,聆聽習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由衷地感到報告主題鮮明,思想深邃,理論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舉措、文字上有新表述、工作上有新要求,內涵十分豐富,是我們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最高政治宣言,是我們黨承接歷史、開創未來的偉大行動綱領。
對於如何履行好代表的職責,展示軍隊黨員代表良好形象,紀曉飛說:「作為老幹部服務戰線上的一員,我一定會珍惜榮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把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服務保障老幹部的實際行動,主動創新探索服務保障的新路徑,努力用暖心服務讓老幹部們安度晚年,以滿腔的工作熱情,一流的工作標準,出色的工作成績,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貢獻力量。」
目光堅毅、軍容嚴整、精神振奮,這是記者對紀曉飛的第一印象,從會場中走出來的紀曉飛渾身上下總是透射著一股感染人心的能量。但記者注意到,在他的前額有一條10多釐米長的傷疤赫然醒目。
面對採訪,紀曉飛向記者講述了這道疤的來歷。2010年4月20日,時任舟山警備區兩棲偵察隊某型偵察艇艇長的紀曉飛乘坐寧波至安徽潁上的大巴客車到鎮江出差。途中突遇歹徒持刀行兇,眼看著兇犯揮刀向一名女乘客砍去,紀曉飛挺身而出擋在乘客面前。刀砍在了紀曉飛左側顱頂部,頓時鮮血直流,但他仍不顧頭骨碎裂帶來的劇痛,與歹徒進行10多分鐘的殊死搏鬥,最終制服了歹徒。傷口長15釐米、深1.5釐米,顱骨、腦組織都露在了外面。紀曉飛因傷勢過重倒下了,但同車的40餘名乘客除4人輕傷外,其餘的均安全脫險。醫院為他做了開顱手術,經過6天6夜的搶救,才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
「假如時光倒流,你還會上前去擋那一刀嗎?」紀曉飛隨即大義凜然地告訴記者,「假如再來一次,我還會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甘當阻擋歹徒、保護群眾的一道隔離牆,這是每名軍人的使命和責任。」雖然身材削瘦,此時此刻卻愈顯雄壯,天地間,最雄壯的身影,亦不過那個大寫的「人」罷了。
紀曉飛見義勇為的事跡發生後,舟山警備區黨委考慮到他的傷情,把他調任至幹休所,先後擔任政治幹事和財務助理員等職務。但紀曉飛總是閒不住,任務面前總是毫不猶豫、竭盡全力。他覺得:「組織上照顧我給我轉了崗,但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淡忘了軍人的使命。」
「你是國防動員系統為數不多的幾名十九大基層黨代表之一,十九大結束後,回去後有何打算?」紀曉飛說:「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期全黨全國全軍團結奮鬥的宏偉藍圖,鼓舞人心、令人振奮。今後,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大會的各項部署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上來,以實際行動投身改革強軍的偉大實踐,努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最堅定
愚公般紮根創業的決心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張學醫
「黨的十九大不愧是一次開闢新局的時代盛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催人奮進,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遙遙在望,偉大的時代正向我們發出復興圓夢的熱切召喚。能夠作為軍隊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九大,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和自豪,特別是親耳聆聽了習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肩頭所擔負的職責之神聖、使命之光榮。會議期間,我一定忠實履行代表職責,堅決把黨和軍隊賦予我的重大歷史使命完成好,絕不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和培養。」得知記者採訪他的消息,會場外的張學醫一臉自豪。
張學醫說,回顧20年的從軍歷程和入黨16年來的工作經歷,他的每一次成長進步都與黨的哺育培養密不可分,無論黨把他放到什麼工作崗位,他都始終心懷黨恩、向黨看齊,忠誠黨的事業、努力為黨工作。任省軍區警備糾察連連長期間,先後完成奧運安保執勤、保障軍委總部重大活動等200多項警備保障任務,連隊建設全面規範過硬,是省軍區直屬隊建設的一面旗幟。擔任裝備參謀期間,他連續5年奮戰在報廢彈藥銷毀一線,累計銷毀調運報廢彈藥6000餘噸,全程安全圓滿順利。到倉庫擔任主任以來,除了對倉庫代存的14萬件的舊雜式武器的國別、廠家、生產年份、技術性能爛熟於心外,他還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自律,辦事講原則、按規矩、重程序,帶頭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帶頭嚴守各項紀律規定,不斷純正倉庫風氣,倉庫全面建設水平日新月異。
張學醫所在的河北省軍區某民兵裝備倉庫,四面環山,交通十分不便,是典型的「小散遠」單位。前不久,記者從石家莊市區出發,驅車好幾個小時,繞行「山路十八彎」,才終於來到位於太行山深處的庫區。
到倉庫之初,張學醫就教育引導官兵牢固樹立戰鬥隊的思想認識,從集合、站隊、點名等入手對一日生活制度進行規範自糾,探索實踐了貼合倉庫實際的飯前小練兵、半年小比武活動,堅持了常態化的應急演練制度,形成了密切聯繫駐地的軍警民聯防機制,倉庫「庸、散、奢」的毛病得到徹底糾治。2016年7月,倉庫駐地發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在水電、交通、通信全部癱瘓的情況下,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組織官兵搶險自救,背運物資給養,加固護坡,疏通河道,修築簡易道路,清理沙石淤泥,及時主動幫助群眾災後重建,保證了庫房安全、避免了重大損失、密切了軍民關係,受到軍地各級領導和駐地群眾的稱讚。
為營造崇尚學習、學習光榮的濃厚氛圍,他們開展了「創建學習型黨支部」和「創建書香軍營」的「雙創」活動,引導官兵認真學習黨章黨規黨史,建立了定期講黨課、集中學理論的剛性制度;利用組織民兵裝備倉庫清查整頓、裝備實力數據核查等時機,深耕細作,採取逐件核對武器裝備、逐批核查庫存彈藥、老舊裝備拍照建檔等方法,實現了武器彈藥隨時查找、精確定位的信息化精細化管理要求,有效改善了武器裝備儲管條件。圓滿完成了報廢彈藥銷毀調運、民兵裝備倉庫清查整頓、基礎設施改造等大項任務,先後被省軍區表彰為「基層全面建設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和「平安營院建設先進單位」。
作為新當選的軍隊黨代表,張學醫既興奮又倍感壓力。臨行時,他神情剛毅地告訴記者,一定倍加珍惜黨的十九大代表的崇高榮譽,刻苦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積極履行黨代表職責義務,堅決維護核心,堅持看齊追隨,積極帶領官兵深入學習貫徹大會精神,甘當一名身在太行的「移山愚公」,與全黨全軍的同志們一道,夙夜在公、凝神聚力抓好倉庫建設,把武器裝備管好,把隊伍帶好,把倉庫建設的未來籌劃好,並著力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民兵裝備保障的特點規律,努力探索符合新要求、肩負新使命的國防動員裝備建設方法路子,開創倉庫全面建設新局面!
最光榮
在戰位上做最好的戰鬥員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張燕兵
10月18日,首都北京,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隆重開幕。會議間隙,記者見到了十九大代表、來自吉林省軍區數據信息室的助理工程師張燕兵。
一頭短髮,一身戎裝,眼神裡透著自信,嘴角上掛著喜悅,見到記者,這位平日裡少言寡語的女軍官居然滔滔不絕起來。
「第一次參加這麼重大的會議,能夠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真是既興奮又緊張,既感動又激動,在奏國歌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眼睛都溼潤了。習總書記從國計民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生態文明、國防建設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發展思想、新的舉措,讓我們耳目一新,也備受鼓舞。」
被問及來京參加此次黨的盛會做何準備時,張燕兵臉上洋溢著喜悅,告訴記者說:「作為國防動員系統的基層黨代表,我感到無上光榮和無比自豪。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需要世界一流的國防動員力量作支撐。不久前,我專門用了半個月時間進行了調研,在軍民融合、兵員徵集、國防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調研報告,大會期間我一定會積極獻言獻策,盡好代表職責。」
談及對十九大報告的感受,張燕兵說:「我的日常工作是作戰指揮系統維護,指揮通信、辦公網絡的運行維護以及視頻指揮、應急指揮系統的運行維護。可以說,我們是首長的千裡眼、順風耳。聽完總書記報告中對軍隊建設的闡述,我更加堅定要在本職崗位上提升業務技能,做到一專多能,在推進部隊信息化建設中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我還需要在搞好技術保障的同時,積極走上前臺、走進基層、走入官兵,用自身的學習感悟為身邊戰友和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把最豐盛的精神大餐第一時間送到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在強軍目標指引下,進行了史無前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改革,通過體系重塑、結構重組、力量重構、能力重生,打仗指向更加聚焦,改革強軍已成為人民軍隊的最強音。」談及改革強軍的話題,張燕兵說,「在建軍9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就鮮明提出了把人民軍隊建設成世界一流軍隊的要求,這是對全軍官兵的殷切期望和重託,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又為我們後面的任務指明了方向,我們的國防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作為一名基層女軍官,能夠當選為十九大代表,是與張燕兵多年來的努力工作分不開的。入伍18年來,面對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從學習理論到動手操作,從技術鑽研到服務保障,她都精益求精。多年的實踐,讓她練就了排除故障膽大心細、反應迅速、準確及時的能力,先後保障各級各類活動千餘次,無一差錯。2010年,她代表吉林省軍區參加原瀋陽軍區舉辦的「通信、電子對抗要素實戰能力比武競賽」,一舉囊括了專業比武3個項目的全部金牌,榮立一等功。
張燕兵平時的工作地點,是個不足10平方米的機房,每天周而復始地面對的是無數條通信線路和機器的轟鳴。對此,張燕兵說:「全軍官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有的崗位雖然很小很平凡,但這就是我們的戰位,既然是戰位,就要做最好的戰鬥員。習總書記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論述,為我注入了信心,同時也讓我感到了作為一名科技幹部肩上沉甸甸的擔子。這些年,我的工作崗位一直緊緊圍繞著部隊信息化建設,對於整合軍地信息資源,減少重複投資,實現設備、技術、人員、力量在條件允許下的共享,我最近也作了一些調研和思考。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崗位上做到最好,那強軍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最美麗
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身影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孟冠
10月18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十九大代表孟冠。此刻,孟冠臉上仍然洋溢著興奮的神情,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代表,十八大時還是通過電視聆聽報告,如今卻是在現場聆聽報告,激動、振奮和喜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談起聆聽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的感受,孟冠說自己內心最為震撼的就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等取得的輝煌成就。
「有這樣堅強的領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孟冠深有感觸地說,習總書記的報告中,深刻闡明了未來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對於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全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滿懷信心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身為一名軍人,我深感光榮。」談及對強軍改革的看法,孟冠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通過認真聽取報告,他感悟5年來軍隊發展的巨大變化,走過的很不平凡的歷程。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5年多來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掌舵領航和科學指引。
孟冠向記者介紹,他所工作的民兵裝備倉庫,位於大西北的戈壁灘深處,遠離市區、杳無人煙,不僅工作條件艱苦,在進行彈藥銷毀等任務時還時常面臨生死考驗。他之所以能夠紮根深山,一幹就是20年,說到底還是因為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始終堅信黨的領導、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有幸參加十九大盛會,對於我個人而言,既是靈魂上的洗禮,也是思想上的動員。」當記者問到,如何履行好代表職責,自覺傳播十九大精神時,孟冠回答說,十九大會期還有幾天,他會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風貌,紮實參與各項議程,正確行使民主權利,忠實履行代表職責,認真記錄體驗感受。回到單位後,他會主動擔當播火者,結合本職工作進行宣講,把所見所聞所感,把大會精神的火種播撒到塞上江南的每一個官兵心坎上。
「前些年,我們單位組織一次實彈銷毀任務時,由於裝備故障,彈藥意外灑落在了銷毀爐外面。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我主動請纓組織二次銷毀,就是因為我想到,自己是現場黨齡時間最長的老黨員。如今,我不僅是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而且還是一名光榮的黨代表,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自己的形象,也代表著黨的形象。回到單位後,我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自覺躬身實踐,做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領頭羊。」談及如何在本職崗位上踐行十九大精神,孟冠的回答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前,部隊改革仍在進行時,孟冠所在的裝備倉庫改革情況尚未明確,孟冠也有可能隨時響應強軍改革號召,脫下軍裝。談及此,孟冠說,他始終牢記一點,革命軍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武器彈藥工程師,被譽為「和平年代最接近戰爭的人」,每天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尤其是孟冠長期所擔負的彈藥銷毀工作,既枯燥乏味,又暗藏危險。但是,孟冠想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幹下去,他說,和平年代,總要有人去艱苦地區,總要有人犧牲奉獻。雖然他已經在賀蘭山深處紮根工作了20年,但是只要組織需要,他願意紮根奉獻一輩子。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我看管的武器彈藥,在和平年代能夠溫順如水,在戰場上能夠炮火喧天。我會用生命去堅守腳下的土地,摯愛的軍徽。」孟冠希望記者通過這篇報導表達自己的錚錚誓言。
最驕傲
做促進民族團結的國動人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趙燦軍
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走出會場的趙燦軍,神採飛揚。
「作為一名軍隊基層少數民族代表,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報告,大會爆發出的熱烈掌聲,深深迴蕩在腦海,久久不能平靜。總書記的報告散發著強大的民族底氣,吹響了強國強軍的號角,作為一名軍人,倍感使命艱巨,作為一名黨代表,倍感責任重大,我將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到基層一線民兵,融入他們的精神血脈,輻射到千家萬戶。」面對記者,趙燦軍說出的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
兩年沒見,趙燦軍黑了不少。問及原因,他嘿嘿一笑,「跑邊防曬的。」記者了解到,為了把基層的呼聲反映好,把代表的職責履行好,來京前,他和處裡的同志一道徒步巡邏走進了獨龍江一個至今還被大雪封山的鄉,一個中國獨有的人口較少民族獨龍族的聚居地。翻越海拔3600米的高黎貢山,跨過了十幾條大大小小的溪流,歷時近10個小時的行程,每一個同行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什麼叫「路在腳下」,什麼叫「堅定不移」,什麼叫責任!
趙燦軍出生在雲南省鶴慶縣的一個普通家庭,高中畢業時懷揣著對軍營的夢想,毅然選擇報考軍校,畢業後來到了怒江邊防。這個地方由於山高谷深,每年有近一半時間大雪封山,貨物運輸只能靠人背馬馱,居住在這裡的數千名獨龍族群眾曾長期生活困難。
在邊防部隊的10多年間,趙燦軍跑遍了防區所有的界碑。這裡溝壑縱橫,氣候多變,巡查界碑要過溜索、攀懸崖、穿叢林,巡邏過程中要躲避毒蛇、螞蟥、泥石流等侵害,每一次巡邏都是對生命、毅力的挑戰。趙燦軍告訴記者,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年1月,他率領巡邏分隊對中緬邊境北段43號界碑的巡查,歷時7天7夜,翻越平均坡度60度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8座,大小河流18條。
走在祖國的邊境線上,他不僅從邊疆穩固中深切感受到作為邊防軍人的光榮,也見證了一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獨龍族60餘年天翻地覆的變化。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社會歷史發展滯後等原因,怒江州仍是一個集「邊境、民族、山區、貧困、落後」為一體的封閉、半封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後。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幫助獨龍族的進步與發展,從國家、省到州、縣,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獨龍江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通了路、通了電、通了電話,獨龍族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別是近年雲南省實施獨龍江鄉獨龍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行動計劃以來,這裡正發生著巨變。這樣的跨越,在民族發展歷史上是個奇蹟,在世界民族文明進步中更是一個奇蹟,使他更加堅定了「三個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總書記強軍思想指引下,我軍全面實施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卓著,作為其中一員,備受鼓舞,倍感驕傲。」趙燦軍說,調整改革後,作為國動人,更應該發揮軍地橋梁作用,在打贏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中發揮獨特優勢。
當前,怒江的變化日新月益,獨龍江隧道貫通、保瀘高速修建、怒江機場建設等重大項目,極大改變了怒江人民的生活。同時,著眼軍民兩用,不斷修建和改建邊防公路,提升交通條件,極大方便了官兵和邊民的出行。駐怒江解放軍、武警部隊也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先後與1200多戶貧困家庭結成對子,捐助學生200餘名。他說:「有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有軍民的團結共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怒江民族團結局面未來會更加美好。」
最堅決
以盛會精神踐行使命的信仰
——訪黨的十九大代表顏啟昌
見到黨的十九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武部部長顏啟昌時,他正在整理資料。眼前的這個人,體型壯實,膚色黝黑,沉著幹練,從骨子裡散發出一股軍人氣概。
參加盛會之前,顏啟昌可謂做足了功課。在他打開的行李箱內,記者看到,參考資料佔據了「半壁江山」,一摞摞厚厚的文件涵蓋了黨管武裝、兵役徵集、軍民融合、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等方方面面。顏啟昌告訴記者,有幸作為軍隊國防動員系統的基層黨代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必須履行好代表職責,切實將基層呼聲帶到現場、匯報到位。
2015年,眾多光環籠罩下的他從作戰部隊交流到人武系統工作。談及交流到人武系統以來的工作實踐和感悟,顏啟昌竟滔滔不絕起來。他說,這些年,後備系統成績不凡、變化喜人。特別是隨著改革強軍的順利推進,2016年初,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應運而生,後備系統進入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應急應戰能力進一步強化,後備力量規模、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國防動員保障對象進一步拓展,國防動員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作為後備力量,民兵同樣要作風過硬、戰味強勁、血性十足!」談及強軍目標對他工作實踐的引領,他說,這幾年,在習總書記強軍興軍重要戰略思想的引領下,全軍掀起大抓實戰化訓練熱潮,後備系統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他順應東風,把戰鬥作風帶到了人武部和民兵隊伍中。他利用當地紅色資源組織大家學習軍隊優良傳統、大講黨史軍史,並通過配齊民兵專業器材、建強應急隊伍、強化專業訓練等方式,不斷夯實民兵隊伍建設,砥礪戰鬥作風。
此外,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加強黨的建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他還與人武部政委一道,從端正工作指導、優化組織設置、規範制度運行等方面入手,著力將民兵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鬥堡壘,確保民兵隊伍政治堅定、隊伍純潔,進一步堅定看齊追隨、維護核心的政治信仰。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壯美藍圖,如何深入貫徹落實報告精神,黨代表首先責無旁貸!」說起黨的十九大報告,顏啟昌激動地表示,作為黨代表,有幸在盛會現場聆聽報告,除了無比振奮之外,應帶頭將十九大精神學習到位、宣傳到位、貫徹到位,特別是要學深悟透報告中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展望,同時要不忘職責使命、查找工作差距、理清抓建思路,將十九大精神貫徹到單位建設的方方面面,著力推動盛會精神在人武部落地生根,確保將主責主業抓得更加紮實有效。
「新形勢下,應該建設一支怎樣的後備力量?」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結合平時學習貫徹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顏啟昌給出了答案:軍隊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使後備力量建設的任務更重了。作為人武部主官,理應求真務實,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帶領幹部職工和廣大民兵奮發進取,在工作中突出服務三軍、融合協調的特點,進一步抓好應急應戰能力建設、民兵整組訓練等具體工作,努力在推進創新實踐中提升國防動員能力,才能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聆聽報告激情澎湃,展望未來豪情滿懷!」顏啟昌表示,相信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總書記的堅強領導,後備力量一定會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在新的起點上奮力推進國防動員事業創新發展,努力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新業績!
作者:臧晨雨 周明 湯格平 劉松峰 樊志傑 喬振友 王兆貴 屈雷宇 路波波 溫朝君 柯穴 肖芳菲
投稿郵箱:zgmb720702@163.com;
中國民兵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總 策 劃:李學勇 康 庚
主 編:解學鋒
責任編輯:臧晨雨
排 版:金刻燃 蘇潤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