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以它濃厚的人文氣息、耐人尋味的敘事風格,在華語電影中獨樹一幟。
臺灣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市場成功,得益於臺灣電影其製片企劃、電影營銷、跨界合拍等商業運作模式。
2015年11月13日,首屆「臺灣文化與創意」深度研修班即將啟程,攜手臺北電影委員會,與您一覽島內影視文化產業(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讓我們先跟隨15部臺灣電影,帶您環島一周。
「如果你沒看過這樣的臺灣,那是因為你站的不夠高。」《看見臺灣》是臺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影片中天然海岸線彎曲挫折;山脈森林密布化作翠綠表皮;在太魯閣的牌樓前向下望,在桃園的海岸邊欣賞陰陽交割。
臺北101樓高508公尺,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臺灣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勁竹,成為許多電影經典橋段。《如夢》有不少戲份是在101大廈裡,這也是101大廈第一次借內景給電影團隊拍攝。
臺灣漫畫家幾米代表作改編的愛情片《向左走,向右走》,取景自陽明山北投公園。陽明山的海拔2000米,山前山後溫泉水量終年不竭,是欣賞夜景和觀賞螢火蟲的好去處。萬華區剝皮寮是臺北市規模最大、區域最廣、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古街區,這裡是影片《霓虹心》裡阿Ken的小旅館的所在地。看膩光鮮亮麗頗有小資情調的大都市,何不換個角度來認識臺北。
《南國再見,南國》在嘉義市區取景,當夜晚街道的霓虹燈牌映照在車前玻璃上時,影片立刻充斥了一種現代工業下的光怪陸離感。嘉義市東方75公裡,便是全臺灣最理想森林氧吧——阿里山。
記得小倫和小美曾經在一間唱片行裡聽音樂嗎?溫馨的愛情氣氛布滿了臺北市浦城街的「ZABU」創意集市。據說影片中,具有穿越能力的古董鋼琴就被放置在光復南路308「MRJ意法廚房」。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地恆春半島,位於臺灣的最南端。在半島的萬裡桐海岸上,可以看見阿嘉的摩託車、吹著海邊的涼風、看那天邊的彩虹、聆聽臺灣特色的古老樂器……
萬華區,昔稱艋舺,是臺北盆地開發最早的地方,清道光年間,與臺南、鹿港並稱「一府、二鹿、三艋舺」,曾盛極一時。電影《艋舺》熱映讓萬華區成為懷舊的好去處。
《賽德克·巴萊》的自然場景都取自苗慄縣取景的神仙谷,溪谷巖床斷層,下層與上層落差大約三十公尺,是水流從上層平鋪的巖床傾斜而下,行程許多道奔騰的瀑布。
《他們在島嶼寫作》講述林海音的《兩地》、周夢蝶的《化城再來人》、余光中的《逍遙遊》、鄭愁予的《如霧起時》、王文興的《尋找背海的人》、楊牧為的《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六段文化之旅。高雄空氣潮溼,光照充足,綠樹成陰,花香嫋嫋,寧靜的愛河從城中穿流而過。高雄在《對不起,我愛你》這部臺灣愛情片中,像紐約、巴黎一樣成為「愛情之都」。
蘇花公路是臺東沿岸最有名的景觀公路,而險要又壯麗的清水崖也是去臺灣旅遊不可錯過的一站。《單車上路》中,3個年輕人分別騎車在東海岸的蘇花公路而相遇。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少年派》大約百分八十的畫面取景自臺灣南部墾丁,夢幻的海洋離我們並不遙遠。去臺灣自由行全島最美的墾丁白沙灣一定要列入行程。
臺北電影委員會成立於2007年底,致力於協助國內外電影工作者在臺北勘景、申請場地、融資、製片、營銷,成為電影人在臺北市最方便的服務窗口。首屆「臺灣文化與創意」後EMBA深度研修班期間,臺北市電影委員會將舉辦「試聽文化交流與兩岸電影的共同密碼」主題課程,共同探討島內電影產業發展精髓。
首屆「臺灣文化與創意」
後EMBA深度研修班
2015年11月13日(周五)至18日(周三)
一次兩岸企業家會談餐敘(臺中)
課程詳情及報名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