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規模擴建高雄商業港口為哪般?遙感智庫專家指出,表像的背後很可能是為供美軍艦停靠。
近期,遙感智庫通過衛星影像發現,臺灣自2009年以來持續擴建高雄第二港口,以及建設港口新的貨櫃儲運中心。特別是2013年後,通過填海造地和新建碼頭等方式,對港口實施了大規模擴建。
擴建高雄商港真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臺灣經濟發展的需要嗎?
遙感智庫專家分析認為,基於以下兩方面的因素,恐怕擴建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滿足美國軍艦未來靠泊臺灣的需要。
美軍艦靠泊臺灣意圖已久
2018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
在遙感智庫的專家看來,第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近年來,美國軍艦想要停靠臺灣的聲音從未停歇,其中多次涉及高雄港。2017年6月,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修改《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提出「允許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高雄或其他港口」。2018年10月,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科學研究船「湯瑪斯」號停靠高雄港。2019年11月,美國海軍「錢斯洛斯維爾」號飛彈巡洋艦穿航臺灣海峽。12月,美國又有國會議員借我國政府宣布暫緩審批美軍艦赴香港休整之機,再次提出讓美國軍艦靠泊臺灣以獲得臨時補給。以上事實都表明,美從未放棄過派遣軍艦停靠臺灣的意圖。也因此可以推測,未來,以臨時維修或補給等藉口讓美軍艦靠泊臺灣的可能性將始終存在。
高雄港靠泊條件優越
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保障設施,高雄港都具備美軍艦所需的進駐條件。從衛星影像上發現,高雄港位於臺島西海岸南部,扼臺灣海峽南口,為臺島東南部的主要海上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港口東依臺灣最大工業城市——高雄市,有縱貫南北的鐵路、高速公路及省道公路幹線與高雄港區銜接,交通便利。
港內建有軍港區和商港區。軍港區位於高雄港北部第一港口內,港口出入口航道寬約140米,內港有效寬100米,航道寬約80米,水深11米,可通行3萬噸級船舶。第二港口位於東南端,內港有效寬度250米,航道寬150米,水深16米,可通行10萬噸級船舶。這些自然條件基本滿足美國軍艦的進駐需求。
此外,港口建有各類碼頭120餘座,年貨物吞吐量和對外貿易運輸量佔到臺灣島的半數以上,是臺灣最大的國際港埠,具有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足以滿足美軍艦後勤補給需求。
同時,高雄港還是臺灣最大的工業港和臺灣造船工業中心,擁有全島最大的造船廠和世界第二大幹船塢,因此具有較強的艦船維修能力,如若停靠於此,軍艦的維修保障可無需擔憂。
擴建的新港區相對獨立
新建港區相對獨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擴建部分位於港口南部,第二港口外側,目前填海造地面積達4.5平方千米。按照建設規劃,新建港區主要用於建設貨櫃碼頭、油碼頭、化學品碼頭以及港埠發展用地碼頭等設施。
從衛星影像分析,新建港區位置相對獨立,港區內水域寬闊,港區建設較為規整,港內水深18米~22米,適合修建大型岸壁碼頭;進出港航道寬340米~400米,艦船迴旋水域直徑達800米,方便大型艦船進出和靠泊;岸上目前有大量空地,未來還可建設修船設施以及倉庫等保障設施,發展潛力較大。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發展潛力等方面來綜合分析,新擴建港區更適合大型軍艦的進駐。
等建設完工後,恐怕很難排除美國採取瀕海戰鬥艦、飛彈巡洋艦等中小型艦船靠泊實施維修、臨時停靠等行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