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說了曹保平的這部《追兇者也》,是因為哥的老鄉,火華社社長劉燁靠著這部電影拿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帝。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還沒上映就已經在豆瓣上被炒得火熱。因為口碑特別的兩極分化。
喜歡的喜歡得不得了,紛紛拿這部國產小成本電影和科恩兄弟的《冰血暴》,昆汀的《落水狗》相提並論,關鍵詞也是耳熟能詳的那一套:燒腦,多線敘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等等等,把《追兇者也》吹到了神片的層次;不喜歡的,也是把這片給貶低的一文不值,比如有豆油吐槽,說感覺這部電影不像是曹保平一貫的風格,到像是偷了寧浩的劇本,方言+小地方的風格,強行模仿《瘋狂的石頭》,一言不合就給打個1星。
根據哥多年來的觀影經驗,如此有爭議的電影屬於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秉持著「客觀精神」,哥在上映第一天,果斷買票觀影。來談談哥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註:以下文字有劇透)。
影片一開始以一具屍體,幾個法醫為鏡頭切入,周圍是一片荒蕪,如果不是知道是懸疑片,哥還差點以為這是部科幻片呢。荒了吧唧,雞不拉屎,鳥不下蛋的的黃土山地,給人一種火星表面的感覺。很快,隨著一口四川話不像四川話,雲南話不像雲南話的方言響起,觀眾才明白,這是發生在西南大山溝子裡的事兒。
簡單來說,有人被刀捅死在荒郊。死者貓哥,一個摩的司機,死之前剛剛和男主修車工老闆宋老二(劉燁)打過架,所以宋老二自然嫌疑最大,警察問話的時候,貓哥的老婆哭哭啼啼指責宋老二就是殺人犯,因為宋老二年輕的時候作風不好,也是爭鋒鬥狠的主兒。宋老二一氣之下,反說貓哥老婆也有殺人嫌疑,因為貓哥老婆背著貓哥在外面搞破鞋。緊接著倆人就鬧起來了,鬧得雞飛蛋打,房倒屋塌。因為宋老二有犯罪嫌疑,兒子宋濤在村裡也抬不起頭,喪妻的宋老二不忍心兒子因為自己受委屈,又受不了警察的辦事效率,就自己走上了追兇之路。線索就是一輛貓哥生前一直騎的摩託車。
電影到這裡的時候還是很帶感的,情節頗有歐美懸疑電影風格。真相撲朔迷離,令人期待。宋老二守株待兔,在自己修車店看到有人騎上貓哥的摩託,立馬開著一輛破得快要散架的黃色半截槽子拖車追拿兇手。看著黃土坡急了拐彎的山路上開著一輛屁股冒煙的半截槽子,確實有幾分《冰血暴》的感覺。
只是騎貓哥摩託車的小夥觀眾王友全一看就知道不是兇手,因為他留了一個寸頭黃毛,長了一張理髮店洗髮小工的臉,看著就童叟無欺,人畜無害,殺雞可能都無力。相信99%的觀眾都能看出來這小夥最多就是順手牽羊,順了死者的摩託,絕必不是兇手。
至此,影片在宋老二,王友全和王友全的打工妹女友之間徘徊周旋。直到一塊差點要了宋老二狗命的石墩子從天而降,「嘎」一聲,鏡頭戛然而止,懸念達到高潮。多線敘事模式切換。
鏡頭突然切到了一個KTV夜總會,內場保安董小鳳(張譯)春風得意,似乎剛剛乾成了一件大事,要帶著當坐檯小姐的萍姐遠走高飛去昆明,還要買花園別墅。到這,導演又狠狠的黑了一把東北人。相信上了歲數的東北朋友知道大下崗的年代東北失業率奇高無比,無業盲流子帶著女友南下,自己看場子,女人去坐檯確實有這事兒,哥也只能尷尬會心一笑。同時,觀眾也明白了,這逼是兇手!
電影開始從董小鳳的角度交待故事,貓哥為啥會死?貓哥的摩託為啥會丟?到底兇手為啥要殺貓哥?伴隨著謎底一個個被揭開,漸漸的也越來越讓人心裡舒暢,但與此同時,懸疑片的路子貌似也開始走歪了,從董小鳳滿口的東北土話「人殺錯了那咋整?別逼逼了,這個算我送你的,我再給你殺一次唄。」,到宋老二的來電鈴聲「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昆明」,電影走上了黑色幽默的鬧劇道路。這一部分是整個影片的精華加高潮,哥實在不忍心劇透,建議大家自己去影院用心體會一下。
看完電影,身心非常愉悅。總結下《追兇者也》的優缺點吧。
優點很明顯:有故事,有情節,有誠意。在商業大片,大IP炒作泛濫的年代。很少有導演願意用心拍這樣一部不靠特效,不靠IP炒作的黑色幽默電影。這是需要極大風險的,而且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據說劇本一打磨就是六年,雖然說媲美科恩兄弟,昆汀有點誇張。但和寧浩的《瘋狂的石頭》絕對不相上下,尤其是多線敘事的風格,非常合愛分析愛思考的年輕觀眾,目測又是一部能夠引起全民討論的小成本電影。曹保平導演的這次裝逼,裝得可以,哥服。
缺點也同樣明顯:因為畢竟電影要保證票房,估計導演團隊不敢拍的太繞,不是所有觀眾都喜歡燒腦,所以有些鏡頭語言還是過於直白,埋的伏筆不夠豐富生動。前期懸疑足夠,後期搞笑過於刻意,低俗。不知道是不是怕不夠吸引眼球,居然還來了一段王子文的全裸床戲,感覺和影片沒關係又沒必要哇。重點是王子文的氣質,她就不像一個打工妹好嗎?所以略有違和,還有最後董小鳳的自白,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居然是因為憎恨奸商,引申到了痛恨房地產開發商?臥槽,這TM什麼套路?完全是前後不搭啊。
無論是國外的科恩兄弟,還是寧浩的瘋狂系列,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中。一般能看到兩種風格傾向:一種偏向客觀審視下的冷靜思考,這類風格冷峻,內斂,有紀實色彩;另外一類則偏向情緒宣洩,熱烈,跳躍,鏡頭語言既短又快。前者看似難拍,但例子數不勝數,賈樟柯,王小帥大多如此;後者看似熱熱鬧鬧圖個樂呵,佼佼者卻一直不多。相比同為根據「六盤水農民五兄弟千裡追兇事件」改編的《人善人海》,拿手戲就是犯罪題材的曹保平導演玩心更大,也放得下身段,拍了一部娛樂性夠強同時又兼顧了黑色幽默點混搭範兒電影。又一個鄉村兇殺案為引子,以三個角色不同的視角分段展開,觀眾以上帝視角洞悉了所有人物的內心,通過窺視到各個人物之間的矛盾與各種陰差陽錯的交鋒,來展現獨特的黑色幽默。讓人看後想談論,想回味,想再看一遍。這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綜合評定:《追兇者也》有誠意,夠有趣,懸疑有但不夠燒腦,笑點多但不自然,黑色幽默略微牽強。但在國產黑色幽默電影中屬於中上之作,有絲絲科恩兄弟,昆汀的味道。在商業大片雲集,大IP泛濫的當下,這部小成本高評分爭議多的電影,值得一看。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