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以家人之名》前十集,
被沒有血緣羈絆的親情感動到眼淚止不住地流。
然而,
緊接著的一盆冷水就澆滅了我所有的熱情。
劇裡「兩男爭一女」瑪麗蘇劇情的神展開,
感覺自己好像是吃到一個夾雜了蒼蠅的美味三明治。
食之噁心,棄之可惜。
編劇啊,編劇,
能把一手好牌打稀爛,真不愧是你。
不得不說,
《以家人之名》把掛羊頭賣狗肉這一手玩的太絕了。
一開始,被兄妹之間溫馨的生活場景所吸引。
凌霄遞給怯懦子秋的那一塊西瓜,
子秋露出的滿足的笑容。
李尖尖為了讓兩個哥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
給他們購買了紅內褲,還要按照規劃的路線圖出校門,
非常具有生活氣息。
三個孩子,雖然不是親兄妹,
他們之間的感情,卻遠遠比真正的親人更深厚。
李尖尖在媽媽去世後與爸爸相依為命,天性樂觀懂事。
大哥凌霄是李尖尖的鄰居,
因為小時候意外害死了妹妹,間接導致了父母離異。
而二哥賀子秋從小在父母缺席的情況下,
被李尖尖的爸爸收養,
年紀輕輕就嘗盡了寄人籬下的心酸。
他會半夜會爬起來給家人洗衣服,
懂事的讓人心疼。
即使是因緣巧合湊成的五口之家,
三兄妹卻彼此相互維護。
父親對兩個「養子」的疼愛,孩子們對父親的依賴,
因為沒有了血緣的羈絆下,顯得彌足珍貴。
處處充滿煙火氣的場景,
也讓這部劇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充滿了治癒感的溫情。
然而,
人最怕的不是絕望,而是給了希望之後的失望。
當我認為自己看到了國產家庭劇的曙光時,
發現劇情第十集之後急轉直下,
開始往強行發糖的狗血N角戀的方向走。
從大哥凌霄突然選擇跟親生母親一起出國開始,
九年後兩個哥哥回來,
知道妹妹有男友之後大驚失色。
一個表示希望當李尖尖的男朋友,
另一個希望李尖尖把他當成真正的男人來看待。
我的哥哥最後還是變成了我的老公……
張雨劍這個男人是神預言吧。
等於說,
編劇用前十集好不容易鋪墊出來以家人之名共同成長的高大立意,
還沒來得及撫平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就被毀了個乾乾淨淨。
再仔細一想,
本來幸福的五口之家,因為命運的捉弄,
我和我的兩個非親生的哥哥分離了九年。
他們一回來居然紛紛開始對我表白,
是不是有高中讀的瑪麗蘇女主內味兒了?
關鍵是,這劇裡的很多場景令人感覺身心不適。
比如分離這九年裡,
大哥凌霄委託女主的閨蜜明月幫自己實時監控著妹妹的一舉一動。
強迫女主不要談戀愛,等他回來。
回來以後,還趁著妹妹睡著偷偷親吻她。
在路透裡,
甚至出現了把妹妹抱在樹上這樣的霸總式親吻。
如果哥哥不是宋威龍這樣的帥哥出演,
生活裡出現這樣的場景不會覺得有些奇葩甚至說是油膩嗎?
難道說所謂的家庭親情只是噱頭,
偽骨科的青梅竹馬狗血戀愛戲碼才是主菜?
那你乾脆別叫《以家人之名》了,
直接改名叫《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
豈不是更符合這種濃鬱的臺式小言風?
割裂感太強了,
一邊是賀子秋和爸爸溫情的親情線,
一邊販賣著兩男一女的瑪麗蘇甜寵套路。
以家人之名,行苟且之事。
網友對這部劇也真的是神理解了!
家庭劇的外殼,
也彌補不了狗血大亂燉的本質。
《以家人之名》在短短幾天的時間之內,
已經由開局的8.6分掉到了8.1分。
觀眾為什麼這麼期待,又如此失望?
主要是觀眾已經太久沒有看到《家有兒女》這種不談戀愛的溫馨家庭劇了。
當編劇把重心放在「偽骨科」兄妹情,
用小眾「男媽媽」作為宣傳點時,
反而拉低了這部現實題材家庭劇的格局。
網際網路情感喧囂、噱頭當道,
為了促進主角之間故事線的發展,
在影視劇中設置扁平化的工具人角色已經屢見不鮮。
《以家人之名》裡塑造的部分非主角女性角色都「惡」的非常臉譜化:
狠心拋棄兒子的子秋媽媽,
明明是自己把女兒鎖在家裡卻甩鍋到孩子身上的凌霄媽媽,
擅長親情綁架的凌霄外婆,嬌縱蠻橫不懂事的小橙子……
凌霄家的女性三代,幾乎是全員惡人的代表。
「就是你,害死了你妹妹!」
凌霄媽媽陳婷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在凌霄身上插刀,
不斷用各種語言刺痛孩子的內心,
最後還搖身一變嫁給了有錢人把兒子帶回了新加坡。
同時,這也成為了男女主分別九年的契機。
把拋夫棄子,擅長無理取鬧,
慣用道德綁架的性格特點集中到凌霄媽媽一個人身上。
離奇狗血的劇情放一起攛掇觀眾的極端情緒,
從長遠來看對創作百害無一利。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三十而已》裡面的林有有,
就是一個典型的工具人角色。
大學生主動勾引有婦之夫,
說她為了愛情吧,
許幻山入獄之後她也沒有明顯的難過。
說她為了錢吧,
她在許幻山身上並沒有得到什麼物質上的補償。
她的存在,
就像是為了給顧佳人生路上刻意製造的坎坷。
這種扁平化的人物塑造,缺乏有血有肉的靈魂。
只是為了黑化而黑化。
他們的存在,
也只能成為主人公升級打怪路上的絆腳石,
最終點燃觀眾茶餘飯後情緒的點罷了……
曾幾何時,
《藍色生死戀》的狗血兄妹情大行其道,
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劇情也是風靡一時。
《繼承者們》《愛上琉璃苣女孩》《杉杉來了》……
床咚、桌咚、壁咚……
18個機位原地待命,360度無死角的吻戲。
不管身處何地,
男女主角只要一對視,
就會忍不住上演含情脈脈的浪漫情節。
觀眾一邊沉迷這種撩人的氛圍中,
一邊咬牙尖叫:「男主好蘇啊!」
但是,隨著女性主體意識的增強,
觀眾審美品位逐漸升級。
這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已經越來越不被觀眾買帳了。
前一段時間的黃軒和佟麗婭合作的《完美關係》,
披著職場劇的外衣,
大行瑪麗蘇言情劇的套路。
男主堅守著無往不利的「衛哲法則」,
偏偏愛上了除了善良好看一無是處的女主。
爛的沒有一絲新意,用著新瓶裝舊酒,
複製著一成不變的套路。
與它相反,最近紅極一時的《隱秘的角落》,
恰恰是因為它更加注重的人性刻畫,
才讓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直面與惡的距離。
同樣是與《以家人之名》類似的家庭題材,
小成本電影《快把我哥帶走》無一描繪愛情,
卻偏偏用真實的細節小火慢燉出感人的佳餚,
用孩子最純真、最難割捨的兄妹情引爆觀眾的淚點。
如今的國產劇,早已不是瑪麗蘇的天下。
沒有了簡單粗暴的愛情戲碼,
照樣能贏得好評如潮。
一味靠套路複製的國產劇,確實該歇會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