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小姐三甲結果出爐了。
悄無聲息,甚至有點驚喜。
本在今年4月因疫情決定停辦港姐選舉的TVB,通過線上面試和網上投票的方式,硬生生湊出了7年來收視率最高的港姐直播,觀眾人數達190萬。
果然,顏值越高,收視率越高
桃抱著手機有點欣慰,有點感動。這屆港姐似乎恢復了昔日的高水平,不再選「豬扒港姐」了!
居中位的中英混血兒謝嘉怡奪冠,本在內地並未掀起波瀾的選舉,卻因神似迪麗熱巴上了熱搜。
YouTube上謝嘉怡走臺步的評論裡,一水兒都是誇「可愛」、」cute「、「大方」、「純真」,甚至講出了「烏龍俏港姐」這樣地道的港評,一向挑剔毒舌的港人似乎對這次評選結果十分滿意。有意從蘇格蘭返回香港發展的謝嘉怡,似乎之後會頻繁出現在鏡頭前。
韓松落曾說:」香港小姐,是香港這座城市萃取的香水之一。「儘管如今的它已如明日黃花,跟舊日香港的命運般停留在上個世紀,只剩精神遺風留存至今。但它就像霸王花一樣,成也美豔,敗也美豔,儼然一副香江女性發家史。
第三位的朱玲玲是當之無愧的港姐第一
第一屆香港小姐,誕生在飽受戰爭璀璨的香江大地。剛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香港,仍然存在餓死街頭的慘象。為了粉飾太平,賺點門票錢救濟災民,當時的港督在香港北角「麗池空軍俱樂部」舉行了第一場秀。
說是競選,其實只是一場「泳衣秀」,在「國際慈善遊泳比賽」的間隙,幾位少女身著泳衣走個過場,連評選的標準都主要看三圍,在性認知停留在「拉個手就會懷孕」的保守年代,白花花的大腿和完美的胸部線條就像是良家婦女的春夢與噩夢。
當時的評分標準為身材40分、容貌40分、儀態20分。這時在香港已經出現」白領麗人「一詞,都市女性的風採似乎正在形成。
可想而知,第一屆港姐選舉最終只有11人上場,後面的兩屆比賽也意蘊闌珊,被《工商日報》中的一則「女權」宣言批的體無完膚:「望本港婦女團體出來作正義之批評,與不存心玩弄女性之社會各界人士,不予參加『盛會』,致免對此無聊把戲,有所捧場……「
冠軍李蘭出鏡香港某龜苓膏廣告,踏入演藝圈後成功出演黃飛鴻系列電影中的第一位女主角。
至此,「港姐非良家」的成見束縛了選舉的發展,連辦三年的港姐沉寂了多年。直到1952年,美國舉辦首屆環球小姐競選,香港受邀作為「香港賽區」參選,選美會才得以重啟。
第四屆港姐冠軍但茱迪,她代表香港拿下了首屆環球小姐的殿軍(第四名)
前期的香港小姐,就像女性心中的一顆毒瘤,又愛又恨,她們享受萬眾矚目的光彩,也畏懼世俗傳統的批判,選美之路被「裹腳布」束縛,走得扭扭捏捏。
70年代的香港坐上了發展的快車,正處於從小漁村蛻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高速轉型期。平地而起的高樓和世界來來往往的人流激活了香江的發展動力,電視電影媒介因勢而起,麗的、佳藝、TVB等電視臺挖角不斷。
邵逸夫看準了香港小姐提供流量和人才的作用,接手了這個藝人儲備庫,大刀闊斧重建港姐形象,許多參選的港姐吃到了電視流量的「紅利」,也給平民女孩提供了躍升階級的契機。
比如1975年港姐張瑪莉。
張瑪莉曾是一名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在深水埗街頭流浪兩年之久。
兒時的她被社會福利署送入保良局,供吃供讀,直到21歲才離開。參選香港小姐後一舉奪冠,進入影視業參與編導、節目主持、司儀等工作,甚至在香港理工學院進修了兩年的工商管理專業,如今已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商界精英。
逆天改命的硬核女人
還有成為傳奇的「第一港姐」朱玲玲。
真正的豪門靚婦朱玲玲,開創港姐嫁豪門先河,又「休夫」霍震霆再嫁豪門
1977年,只有19歲的朱玲玲成為香港小姐史上第一個雙料冠軍。端莊大氣、溫潤如玉不扎眼的面相正和邵逸夫的心意,之後的選舉心照不宣地走著這個套路:冠軍「選老婆」,重點是賢淑大方;亞軍「選女朋友「,不妨風情萬種;季軍」選小妹妹「,天真單純即可。
朱玲玲的人生高光並非只有港姐一刻,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聰明女人,總在該發力的時刻走出最正確的一步。放在現代來看,應該算是深諳女權並踐行女權的第一人,可惜了之後爭奪豪門的」平民女孩「,有這等野心卻沒此等魄力。
離婚之後的朱玲玲和霍震寰依然保持朋友關係
在丈夫出軌依然選擇原諒的今天,朱玲玲「休夫」離婚的事跡就像一個傳奇,50歲再嫁富豪美豔依舊的姿色打臉了多少「三十而已」。不僅如此,性格獨立喜好社交的她並不滿足於豪門太太的深閨閉戶,她於1982年創立了由歷屆港姐組成的慈善團體慧妍雅集,至今仍活躍在香港各種場合。
可以說,8、90年代的港姐,各有各的風採,就像真正的霸王花一般,將美豔開放到極致。
「看臉的社會」終於口嫌體正直地將「上鏡」作為評選的第一標準,並用電影電視記錄下美人最靚麗的青春年華。
香港小姐的選美之路,走上了康莊大道,搖擺於「美貌」與「智慧」的天平重重地傾向了美貌,美女如雲的選舉臺上堪比神仙打架。
1983年,年輕的張曼玉將「最上鏡小姐」收入囊中,彼時的她並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中國電影的傳奇路。
1987年因「整容風波」忿而退賽的邱淑貞,卻在王晶的電影中用一襲紅裙騷動了宅男的心。
1988年港姐冠軍李嘉欣,美到石破天驚,卻走不出朱玲玲的老路。
1990年港姐冠軍「靚靚」袁詠儀,當時不僅識得買愛馬仕。
這時的香港小姐,就像被美神維納斯眷顧的寵兒,在陽剛之氣分外濃重的香港逐漸擺脫了「綠葉配紅花」的套路,男男女女自信十足,個個都像獅子般彰顯男性女性最原始的美麗。
要陽剛,就剛到底。
要陰柔,就柔到底。
從不矯揉造作,不當不立。
當真正的神仙打架,讓雅典娜成為「新女性」標準時,香港小姐的選美之路就像碰上了青銅盾。
再次走回了扭扭捏捏的老路。
1991年,一名傳聞在美國「造火箭」的美女學霸回港,虐殺港姐舞臺奪冠。
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的郭藹明,曾到NASA兼職見習工程師,是學歷最高的港姐。
與港姐學歷一同登上頂峰的,還有那年港姐選舉的收視率,最高收視達44點,至今無法超越。也正是那一年,香港小姐猶如自由落體般,走完了輝煌時代的最後一步。
從當年的風塵女子,到如今的高校碩士,大洋彼岸的女性運動振臂高呼,餘音浪潮來到香港,衝擊著所謂「男性凝視」下的港姐,雅典娜的尖頭長矛毫不留情地刺破港人慣有的信心,香港小姐選舉的口碑在1993年開始斷崖式下跌。
港姐似乎進入了「審醜」的時代。
1993年,莫可欣爆冷奪冠,港媒首次公開批評港姐容貌。
2007年,小眼大臉張嘉兒奪冠(右中),練就「毒舌之口」的港媒話稱「豬扒港姐」。
2017年的港姐冠軍雷莊兒,在「美麗是贏家」的口號中,我一次次懷疑評審在故意作弄觀眾。
的確,在女權主義的語境中,舊勢港姐是應該摒棄的,女性對容貌美和身體美的追求是女性主體的客體化,是男性審美標準的產物,是男性統治的規訓。
可是,美呢?
當我們選出「女權」語境下的港姐,大眾和媒體又像審醜的看客般,用粗俗的語言對女性的臉胸腿臀評頭論足:時裝版滅絕師太、航空母艦身材的腫脹佳麗、下巴尖到可以從荃灣線插到港島線。這次的天平不是美貌與智慧,而是醜陋與邪惡。
在新時代扭扭捏捏的香港小姐,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甚至有點懷念那個「不正確」的、彰顯女性美的時代,也正是因此,2020屆港姐的回春,顯得分外珍貴。
畢竟,在維納斯的主場,就讓女性以貌為盾,以美為槍。
美,也是一種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