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主導的科技世界裡闖出了自己的王國;
曾與英特爾打了多年官司,
她曾因涉嫌派遣商業間諜遭起訴,
她也是最成功的第二代。
臺灣商界一直流傳著
「生子當如孫仲謀,生女當如王雪紅」
——她就是威盛集團董事長、HTC創始人及CEO王雪紅。
在世人眼中,臺灣臺塑集團總裁王永慶擁有那麼多財富,身為他的兒女,一定過著超乎想像的富足生活。然而,從小到大王雪紅從來沒覺得自己有錢。不但沒有太多零用錢,而且還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
15歲的王雪紅就被父親「扔」到了美國,到加州伯克利分校讀書。初到美國,王雪紅感受到了與臺灣截然不同的文化氣息。20世紀70年代,出國留學遠不像現在這麼普通,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寥寥無幾。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語言、陌生的生活方式……使得孤獨和寂寞總是無來由地襲上王雪紅的心頭。
當時的王雪紅就像一隻幼鷹,而王永慶就是煞費苦心對她進行殘酷訓練的老鷹。只有經歷了千百次的魔鬼訓練和艱難考驗之後,幼鷹才能真正成長為叱吒天空的「霸王」。
說起「富二代」,人們腦中浮現出來的首先會是這樣的形象:炫名車、享樂、不務正業、不奮鬥就有無盡的財富……然而,王雪紅告訴這個世界,有一種「富二代」,是靠自己成功的。
1981年的夏天,王雪紅順利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了,並且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父親王永慶希望她到自己的臺塑集團上班,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做起,慢慢成長。對於父親的安排,王雪紅最初並沒有反對。因為對於20幾歲的她而言,未來要走什麼樣的路還沒有一張清晰的藍圖。
到臺塑上班之後,王雪紅感到既枯燥又無趣,單調的工作狀態讓她根本待不下去。同時,難以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內部戰爭。於是,在臺塑工作了不倒一個月,王雪紅就毅然決然的離開了。
王雪紅說:現在的一點小成功,或者小失敗、小困難,不代表明天會怎樣。要看明天,看後天,看久一點,因為我還有未來。
離開臺塑之後,何去何從?王雪紅的終極目標是創辦自己的企業,但是在這之前,先學藝,再自立。權衡再三之後,王雪紅決定加盟二姐王雪玲的大眾電腦集團。從銷售開始做起,原本她的工作是只需要,但她為了多賣出一些產品,經常一個人到各個展會上去推銷公司的電腦。
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生意,王雪紅也不例外。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王雪紅就摔了一個大跟頭。因為太輕信別人且經驗匱乏,王雪紅被一個西班牙人矇騙了。但是,那個西班牙人聲稱要訂購大約70萬美元的貨物,王雪紅覺得這是一個大客戶,這筆訂單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一定要好好把握,結果由於經驗不足和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她鑽進了西班牙人的圈套。
為了追回這筆天文數字的欠款,王雪紅隻身飛到西班牙,開始了跨國追債之旅。她在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在異國他鄉打起了官司,一打就是半年。但最後還是連一毛錢也沒有要回來,這令王雪紅非常沮喪。
但是在西班牙的這段時間也不是毫無收穫的,王雪紅是個閒不住的人,在等待案件審理的漫長過程中,她一有空就帶著電腦到歐洲各國去尋找業務機會。
天道酬勤,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王雪紅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衝動,成功地打開了大眾電腦在歐洲市場,後來大眾電腦公司在歐洲一度做到了市場佔有率第一。
王雪紅在這次跨國追債行動中,表現出負責到底、堅韌不拔、盡最大努力的精神,也為她以後的創業埋下了伏筆。此時,王雪紅從父親那裡遺傳來的「拼命三娘」的性格,已經初現端倪。
1988年的秋天,王雪紅離開二姐的大眾電腦公司,決定離開臺灣,到美國開始自己的創業歷程。
王雪紅不想要父親一分錢,因為她知道,如果在父親的庇護和幫助之下創業,那她將永遠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永遠無法擺脫「王永慶女兒」這個稱號。
創業資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難倒了王雪紅。因為當時她剛剛工作沒幾年,只憑藉自己的積蓄是遠遠不夠的。不得以之下,她只好抵押了母親給自己在臺北的一套房子,拿著這筆錢開始了創業的艱難歷程。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雪紅在美國高科技產業聚集地矽谷接觸到了一家做晶片的小公司,於是她敏銳地感覺到了商機。雖然晶片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但是王雪紅還是決定試一試。畢竟,要成功就要做最難的事。
晶片組市場一直是雙雄並立的局面,因特爾和AMD互相對峙,長期把持著整個市場。在英特爾集中全部精力做晶片組的時候,大部分企業看到的是,老大已經認準了這個目標,自己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就乾脆別去摻和了,不如尋找其他機會。但王雪紅卻不同,她認為,既然英特爾花了這麼大精力去研發,說明這個領域一定有利可圖。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當時,威盛電子在全球總共有不要3000名員工,市值不到25億美元。而對手英特爾卻擁有8萬名經驗豐富、技術一流的精兵強將,其市值更是高達盛威的70倍。
幸運的是,一個機會使盛威從因特爾和AMD中脫引而出。1995年底,為了聯手研發英特爾之外的晶片組規格,康柏電腦向盛威拋出了橄欖枝。康柏訂單的出現,給盛威注入了新能量。
最終,王雪紅的威盛電子在市場上廣泛出擊,快速就在晶片組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全世界70%的晶片組市場份額被王雪紅納入囊中。
1997年,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席捲了整個亞洲,匯市和股市一蹶不振。當諸多企業都在自保的時候,王雪紅卻不按常理出牌。於是就在金融危機肆虐之時,王雪紅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20世紀90年代末,手機作為一個新興的電子產品,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儘管手機有著諸多好處,卻價格不菲,在當時來說是一件奢侈品,只有少數人能有擁有它。王雪紅卻從手機這個新興事物中嗅到了商機。
隨後,王雪紅和夥伴周永明、卓火土一起在臺灣創了了宏達電子,也就是現在熟知的HTC公司。從一個簡陋到連窗戶都沒有的小辦公室開始起步,從代工到品牌,走了十年。
隨著賈伯斯的歷史,蘋果正式進入了庫克時代。谷歌以天文數字將摩託羅拉收至麾下。這兩大科技巨頭的華麗轉身,給整個產業格局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蕩。王雪紅在這時,也不得不「反省」一下。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長的煩惱都是難以避免的。作為盛威和HTC兩家企業的掌門人,王雪紅早就已經意識到了成長中「天花板」的存在。
王雪紅說:我們現在更現實了,要將最好的設計放在不同的領域。智慧型手機很重要,但向其他設備進行自然的拓展更重要,比如向虛擬實境(VR)延伸。
在VR元年,王雪紅將再次挑戰,而這一次是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和無可估量的商機?
王雪紅曾說過,一個人要成功,就得選最困難的事情去做。從1992年創立威盛開始,她都是這樣實踐的。
#金V投資#
發現投資機會 警惕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