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鬱文賢榜上有名,是申城唯一一名入選者。
鬱文賢是一名「北鬥人」。2008年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轉業後,他競聘到上海交通大學。從部隊到高校,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鬱文賢在雷達目標識別、遙感信息處理、融合導航定位技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他在上海交通大學推動創立了感知與導航研究所,承擔北鬥衛星導航長三角應用示範工程等重大項目,牽頭成立「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智能探測與識別」重點實驗室,致力於解決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中的核心技術問題,科研成果顯著。
中央及本市主流媒體也對鬱文賢的事跡進行了集中採訪報導
(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
(解放日報)
(文匯報)
(新民晚報)
(上海電視臺新媒體 看看新聞網)
(學習強國)
(東方網)
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的感人事跡不僅感動了屏幕前的觀眾,更激勵了上海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工作人員、高校學生,鼓舞他們在自己的崗位發光發熱,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們的感想!
通過觀看《閃亮的名字——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感人事跡深深的打動了我,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苦幹奮鬥的樸素烙印,看到了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熱血豪邁,看到了永葆本色的挺拔姿態。作為一名服務退役軍人的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向「最美退役軍人」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敢於衝鋒的大無畏精神,學習他們竭誠服務、勇於奉獻的為民情懷,學習他們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軍人品格。我將牢牢地把擁軍崇軍根植心中,以「搶拼實善」的新青浦奮鬥精神,在平凡崗位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一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葉峰
「最美退役軍人」是人民群眾對退役軍人的認可,代表著無上的榮光。鬱文賢是我們上海青浦的光榮,也是我們退役軍人的楷模,他為我國國防關鍵技術和裝備研製和產業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退役後又承擔北鬥衛星導航等重大項目,積極幫扶退役戰友創業,特別是疫情期間全力支援國家疫情防控工作,這種心繫國防、甘於奉獻、為民服務的精神觸動著我。觀看了「最美退役軍人」的先進事跡後,作為一名普通退役軍人的我更要向他們看齊,學習他們不忘軍魂、苦幹奮鬥、敢於衝鋒的精神,學習他們勇於奉獻、竭誠服務的為民情懷,學習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將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退役軍人,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全力以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方曉星
鬱老師在「閃亮的名字,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節目中指出,作為學生,應該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保有創新激情,並且有社會責任感。我對此深有感觸。身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應以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為目標,以技術為基本方法,保持對技術的敬畏之心,腳踏實地的做研究。同時,要堅持不斷創新,維持創新的活力和激情,為技術不斷注入新鮮的動力,努力為國家技術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吳書宇
在觀看鬱老師參加央視「閃亮的名字,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活動的視頻後,我對他在節目中說的創新的激情一詞很有感觸,在平時的科研研究中,推動自己向前走的往往就是心中對解決問題的渴望和得到一點點收穫後的喜悅,激情意味著內心仍有一股熱流,創新則是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斷追求的目標,我將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能始終牢記鬱老師的教誨,保持創新的激情。
李濤
觀看了節目後,鬱老師的一句「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啟示我們做研究不僅要高瞻遠矚,把握科技前沿,更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學問。還有鬱老師提到的社會責任感,他作為「北鬥人」,為我國的衛星定位導航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將不辜負他的期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嘉琪
資料來源: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看看新聞、學習強國、東方網、青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上海交通大學感知與導航研究所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鬱文賢:為退役軍人群體做更多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