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可謂是80、90後不可迴避的童年回憶,從最初的錄影帶到VCD、DVD到現在的數碼電影,就算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相信還是有這麼一批人:每當想看電影而又不知道看什麼的時候,就會打開一部曾經看過無數遍的香港電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而且對當年的一個個熒幕人物還是如數家珍般記憶深刻。
香港電影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歡,除了有一批塑造出經典角色的演員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港片的類型多變,種類繁多,兼容並蓄,每個時代都跟隨大家的喜好,拍出一部部的經典之作。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那些香港電影巔峰時期的影視作品。
(1)港片巔峰之武俠片:
說起武俠電影,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功夫皇帝」李連杰了。現在看來是香港武俠電影成就了李連杰,而李連杰則還給香港電影一個無法超越的巔峰,而這個巔峰就是徐克導演和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系列。
雖然在大熒幕上扮演過黃飛鴻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像關德興、趙文卓、成龍、彭于晏等著名演員,但只要一提起「黃飛鴻」,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個永遠都是李連杰一掀長衫亮出黃飛鴻起手式的經典形象。
同時期可以代表香港武俠電影巔峰之作的還有許冠傑的《笑傲江湖》,該片被譽為&34;;而由徐克監製,李惠民導演,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和甄子丹主演的《新龍門客棧》,則將港式武俠片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2)港片巔峰之功夫片:
談起香港電影,最為值得稱道的恐怕就是功夫片了,因為正是功夫片讓香港電影走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而帶領香港功夫片走向世界的則是一代傳奇—李小龍。
無論是《猛龍過江》還是《精武門》,李小龍在其僅有的幾部電影中貢獻了一場場經典的打鬥,創造了一個個的票房神話,讓一直拒絕中國面孔的好萊塢不得不遠赴香港請求合作,而李小龍身穿黃色緊身衣的經典形象也屢屢在其他影視作品中被模仿致敬。「李三腳」「地躺拳」「雙節棍」更是對後來的香港功夫電影影響巨大。
香港的功夫片之所以成功,還在於它的傳承。李小龍之後,成龍橫空出世,創造了功夫喜劇,自成一派。《警察故事》《A計劃》《我是誰》《雙龍會》等等,每一部都可以成為功夫片的巔峰之作。成龍用他搏命式的功夫喜劇,推動著香港電影再一次引起好萊塢的關注。
此時李連杰在香港影壇也是如日中天,94年上映的《精武英雄》更是成為世界功夫電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式作品,在全世界成為公認的功夫片教科書。
當成龍和李連杰漸漸淡出主流功夫片時,甄子丹站了出來,繼續扛起了香港功夫片的旗幟。《殺破狼》《導火線》的動作繼承了傳統功夫片中原汁原味的真實打鬥,又融入了甄子丹風格的近身格鬥元素,開創了香港功夫片新的裡程碑。
(3)港片巔峰之喜劇片:
如果說香港的功夫片只屬於幾位功夫巨星,那麼香港的喜劇片可以稱得上是百花齊放,遍地開花了。鬼馬喜劇、動作喜劇、浪漫喜劇、無釐頭喜劇,喜劇元素已經滲入到香港電影的各種類型片中。
香港早期的喜劇片,不可不提的就是許氏「文武英傑」四兄弟了,而大哥「冷面笑匠」許冠文可以稱得上是香港的第一代喜劇大師了。在1974-1981年間,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片共五次獲得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他的喜劇電影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歡,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平民化,他的電影中沒有大英雄、沒有大富豪,有的只是市井中的小市民,笑料也是來自於普通生活。《摩登保鏢》《半斤八兩》《雞同鴨講》每一部講述的都是小市民在社會中的掙扎和進取。
許冠傑,可以稱得上是香港第一位天王級人物了,不管在香港影視領域還是在香港樂壇都有一席之地。他與麥嘉合作的《最佳拍檔》系列,每一部在上映之後都會成為當年香港的票房冠軍。
《五福星》系列是嘉禾電影公司為了對抗新藝城如日中天的《最佳拍檔》系列而拍攝的。雞骨草(成龍)、鵜鶘菜(洪金寶)、羅漢果(曾志偉)、大地生(吳耀漢)、花旗參(秦祥林)、犀牛皮(馮淬帆)是不是一看這些名字就會笑得合不攏嘴?
90年代,香港的喜劇電影真正的巔峰時代來臨,而這個時代的締造者就是「喜劇之王」周星馳。周星馳之所以能夠締造其獨特風格的「無釐頭喜劇」還有兩個人物不可或缺,那就是王晶和吳孟達。《賭俠》《整蠱專家》《上海灘賭聖》《鹿鼎記1、2》《龍過雞年》《九品芝麻官》《逃學威龍》《百變星君》和《大內密探零零發》,每部作品都可以找到三人的身影。
周星馳可以說將「無釐頭」的搞笑方式發揮到了極致,其當時的電影笑點可以按秒來計算,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足以看出他在香港影壇的地位。
香港電影類型繁多,經典電影更是不勝枚舉,所以「巔峰時代」將分為上下兩篇,下一篇將和大家繼續分享其他類型的巔峰之作。
我是時光拾遺影視,感謝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