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利益》新聞記者對美國陸軍上將馬克·米利進行了一次訪談,在訪談中,馬克·米利圍繞中美俄三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表示到,美國與中俄關係仍將是困難和複雜的,但美國絕對不會和中俄開戰。
現如今,部分美國人對中俄兩國「過度緊張」,之前美國就將俄羅斯定位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就在美俄冷戰後的四分之個世紀裡,美國的對外政策重點放在伊拉克和朝鮮身上,2008年歐巴馬上臺後,美國的國防政策轉向了「第三次抵消」戰略,進一步加強對其他大國的常規軍事威懾。在川普執政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心把重點放在中俄兩國身上,美國前海軍陸軍上將鄧福德任期結束時用警告的語氣說:「中國很快就會成為美國的頭號威脅」;並且現任美國陸軍上將馬克·米利在本次的訪談中也表示:「如今中國對我們構成的威脅在不斷加大」。
目前美國五角大樓的許多人不僅把中俄兩國列為競爭對手,而且還設為美國未來潛在的敵人。對此馬克·米利說到,大國之間是絕對不可能開戰的,並且表示,在現如今的時代中戰爭的後果是不可估計的。當記者問到有關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所謂的大國競爭的情況時,他回答說,大國競爭是應有的狀態,這其中包括經濟、科技、教育、軍事等方面,大國之間就應該要展開競爭,這是世界的本質,但是要確保在競爭的狀態下不能轉向衝突或者是戰爭。
隨後馬克·米利舉例子證實了這一觀點,在20世界初,全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是引起戰爭的主要因素,都是因為一些小規模的衝突所以將戰爭無限的擴大,在1914到1945年之間,有1.5億人在戰爭中犧牲,所以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次戰爭帶給人類的危險,如果在現如今的時代,大國之間發生戰爭,那犧牲的人數肯定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在大國之間保持競爭的同時要避免戰爭的發生。
但是現如今的美國為了增強軍事能力,凸顯自己的威懾力,在世界各地發起了不少小規模的戰爭,其中包括伊拉克、索馬利亞、阿富汗等戰爭,更不用說在其他地方發起了無數次的小規模反恐行動。馬克·米利表示,雖然在這些小規模的戰爭中美國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些勝利並不能代表美國就能和中國發生衝突,因為萬一大國之間爆發戰爭,那衡量勝利的唯一標準,就是看誰能夠迅速使戰事降級和結束衝突。
從馬克·米利的訪談中我們不難看到,美國的確已經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說白了就是怕中國的軍事實力,所以想通過「大國競爭」的方法來進一步壓制中國,比如之前的貿易戰、科技戰等。就在拜登上臺之際,希望馬克·米利的這番勸告能引起拜登的關注,我們也盼望中美兩國的關係能夠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