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老人捨命勇救落水娃,她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
平凡村婦彰顯大善大美,網友呼籲「最美奶奶」入選「感動中國」
□首席記者 郭啟朝 文圖
閱讀提示
8月15日,本報A12版獨家以《69歲老太捨命救出3個落水娃》為題報導的內鄉縣趙店鄉紅堰村69歲的農村老太太柴小女的感人事跡,引起了廣大讀者和網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並把其稱為「最美奶奶」!
連日來,轉發、評論、熱議「最美奶奶」之聲音,依然是一浪高過一浪。《人民日報》撰文稱:「如今,在南陽、在河南、在全國,到處都在傳頌這位『最美奶奶』的感人事跡,海內外100多家網站都在報導她,一個關於平凡與偉大、平常與崇高、平淡與壯烈、平民百姓與大善大美的沉重話題叩擊著許多人的心靈,催人感悟。」
有網友強烈呼籲:「最美奶奶」入選今年「感動中國」。
網友的帖子
69歲村婦捨命救出三個落水兒童,平凡的人感動萬千網友:
強烈呼籲「最美奶奶」入選「感動中國」
繼大河報、河南日報、中國青年報刊登消息之後,8月18日,人民日報記者聯合本報記者撰寫的通訊《身邊的感動:大善大美柴小女》在《人民日報》顯要位置刊出。
8月2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聞周刊》再次對「69歲農婦勇救落水少年奉獻生命感動鄉裡」事跡作了跟進報導,又將報導「最美奶奶」活動推向新的高潮。
「強烈呼籲,推選『最美奶奶』、『最美媽媽』入選今年感動中國!」昨日記者發現,已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號召。網民龔子平則撰文建議應該為柴小女立碑。他說:「生命中的感動,也許不需要言語,那無聲的感動更讓人刻骨銘心。柴老太太就是這樣的人,平凡的人,偉大的心,不驚人的舉動,卻為偉大的壯舉,它是生與死的抉擇,是卑微與高尚的分水嶺,也是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柴老太具有最原始、不需渲染的品質,當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因此,應為柴老太豎一座碑,讓它矗立在河岸,讓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孩子們的懷念
柴小女去世後,村裡的孩子幾宿睡不著覺:
外婆永遠也不會再給我們做飯了!
「柴小女是我們同學王洋的外婆,我們都跟著王洋叫外婆。因為我們讀書的學校育青小學在紅堰村邊,距離我們下崗組有2裡地,每逢颳風下雨,外婆柴小女就會在學生們放學路過的村口等王洋,而這時發現我也在,就會拉著我去她家裡吃中午飯。」站立在柴小女家門口的一個瘦弱清秀的八歲女孩王佳欣哭著告訴記者。
王佳欣在育青小學讀一年級。柴小女犧牲之後的三四天裡,王佳欣天天夜裡睡不著覺。王佳欣的媽媽張麗娜問女兒為什麼睜著眼不睡覺,女兒說:「外婆經常給我們做雞蛋撈麵條,有時候還給我們做米飯炒菜。外婆的飯做得很香,比學校的飯好吃多了。可以後,外婆永遠也不會再給我們做飯了!」
見王佳欣流淚,站在她身邊的同班同學王旭也開始揉自己的眼睛。原來,與王佳欣一樣大,住一個村子的王旭也經常被柴小女拉去吃飯。
王旭告訴記者:「我媽媽是個痴呆人,我出生不久就失蹤了,爸爸在附近的磚瓦窯場打工,一到中午就沒有人給我做飯,外婆柴小女知道了,就把我帶到她家管飯。」
記者了解到,在紅堰村,有數十個在本村就讀的小學生在柴小女家吃過飯。
「不僅義務管孩子們吃飯,還免費給許多孩子做衣服。」見到記者採訪,紅堰村下崗組44歲的張瑞蘭也含淚向記者誇柴小女是難得的大善人。
「我家兩個孩子的棉衣、棉褲都是柴小女給做的!」張瑞蘭說,我的女兒王貝貝是1992年農曆十一月初一出生,孩子出生前,我對柴小女說:「大娘,孩子快出生了,我不會做小衣服。」柴小女說:「你不會做我給你做。」
幾天之後,張瑞蘭挺著大肚子,拿著幾塊花布找到了柴小女家。大娘拿出剪刀,橫豎幾剪刀,衣服樣子就剪了出來。她又拿出自己地裡種的棉花,裝進了花布內,然後坐在縫紉機前,只聽噔噔噔一陣響後,就將衣服縫好了。
「百分之百不敢說,村子裡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出生前的衣服都是柴小女做的!」張瑞蘭說,許多來做衣服的人帶著布料,柴小女卻貼補了棉花不要一分錢。其中有幾家來做衣服的,柴小女看他們家裡窮,就連布料、棉花全省了,都是柴小女貼補的。
記者問:「柴小女還給誰家小孩做了衣服?」張瑞蘭說:「有王傑、樊秋玲、謝風琴、程偉麗……多得很,凡是不會做小孩棉衣的年輕人都來找柴小女老人做衣服,而只要我們一開口,柴小女就會答應,沒有一次拒絕過。」
記者在柴小女家看到,她的縫紉機臺上還放著一條剛剪好未縫製的黃色的小褲布料。柴小女的二兒子程高峰說:「媽媽犧牲之後,至今不知道這件衣服是給誰家孩子做的。」
鄉鄰的追憶
柴小女犧牲幾天了,鄰居仍守在她家中,陪孩子們一起落淚:
感念好鄰居,村民心中的大善人
柴小女犧牲之後,年逾八十的鄰居李玉婷天天守候在柴小女家,陪著柴小女的孩子們流淚。柴小女下葬時,李玉婷又是幫助柴小女穿壽衣,又是忙著料理後事。幾天之後,記者再次趕到紅堰村時,依然見到李玉婷老人坐在柴小女家門口。
李玉婷說,她老伴去世得早,三個兒女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裡就撇下她一個老人。「柴小女怕我孤獨,就經常到我家來串門,陪我說說交心話。」李玉婷說,柴小女家輩分低,叫她二奶奶。可柴小女比自己的兒女都對她好。很多時候,柴小女來李玉婷家時帶著幾個剛蒸好的大白饅頭,說買的饅頭不好吃,讓我嘗嘗她蒸的饅頭。一個星期之後,饅頭吃完了,柴小女就又把新蒸的饅頭送來了。
李玉婷說,就在柴小女犧牲前,柴小女還去她的玉米地裡幫助她掰玉米。李玉婷流著淚對記者說:「她是不該死的人啊,不是去救人,咋會死呢?」
隔牆鄰居王富嬌今年50歲了,她拉著記者的手說:「我也要誇誇俺的好鄰居!」王富嬌說:「一個多月前,我的左腿摔傷了,醫院檢查之後說是骨頭裂縫,並將我的左腿打了石膏,讓我在家養傷。我回到家之後就犯了愁,丈夫死得早,兩個孩子都在外打工,這一條腿的日子可咋過呀?思前想後,我越想越難受,禁不住掉下了眼淚。可在我最作難的時候,柴小女來了。『嬸子,聽說你摔傷了,我來看看你!』柴小女說著進了屋,手裡還提了一籃雞蛋,我感動得眼淚又出來了。柴小女急忙幫我擦了擦眼淚說:『你也別難心了,權當在家休養幾天,這一段時間,你也別下床了,我天天來給你做飯吃。』」從此之後的一個月時間,柴小女是天天往王富嬌家跑,不是來做飯,就是將在自己家做好的飯送給她吃。
還沒等王富嬌把話說完,幾個鄰居說起了柴小女辦的另一件好事:本村程明甫的妻子要添小孩,父母雙亡的程明甫又不在家,家裡沒有一個人照顧,柴小女連夜將孕婦送進衛生院。當晚,孩子呱呱墜地。忙了一夜的柴小女於一大早又急忙趕到了家,給兩個孫子做了早飯,打發其上學之後,又急忙帶著雞蛋、掛麵趕到醫院,伺候產婦。醫院的許多醫生都以為柴小女是產婦的親媽。而當大家得知她只是一個熱心的鄰居之後,都誇柴小女是個大善人。
兒女的心聲
母親操勞一生,沒有享一天福就這樣走了:
媽媽犧牲得很光榮,可做兒女的總覺得對不起她!
柴小女有兩個兒子,兩個閨女。現在4個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柴小女跟著二兒子程高峰生活。程高峰告訴記者,他和妻子都有智力障礙,媽媽犧牲前,夫妻倆都在廣東東莞打工。外出之後,他們不僅兩個孩子留給了媽媽,還將4畝多責任田也給了媽媽。
程高峰說,媽媽是個勤快人,在種地上也不含糊,總是麥子熟了種玉米,玉米收了再種麥子,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今年夏天播種玉米時,別的人家都是一個人鋤地一個人丟種子。可媽媽是自己拿鋤,播種。她總是在胸前掛一個小布袋子,裡面裝著玉米種,播種時,鋤一下地,挖個坑,再抓幾粒種子放進坑裡,再鋤下一個坑的土將其掩埋。
除草也是個累活,天又熱,69歲的老太太,4畝地鋤一遍,就是十來天。那些天,媽媽累出了腰疼病,疼得厲害了,她就買一個電動按摩器,自己按摩按摩進行緩解。程高峰說:「莊家收割完畢,媽媽留下口糧,把剩餘的糧食賣掉,供兩個孩子吃穿、讀書。」
柴小女犧牲前與兩個孫子程豪傑、程英傑吃住在一起,每逢扯閃打雷,老人還將孩子抱到一個床上睡覺。
「我的媽媽太好了,她沒有享一天的福就這樣走了。雖說媽媽犧牲得很光榮,可我們做兒女的總覺得對不起她!」程高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