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部劇,我看了10年,也愛了10年。因為這部劇,我知道了有個演員叫鄧超,也因為這部劇,我更愛那個千古一帝。這部劇的名字叫《少年康熙》。
該劇首播於2005年3月份,豆瓣評分7.5分,根據作家凌力的小說《暮鼓晨鐘》改編,講述了康熙皇帝少年時的一段歷史,從他8歲(虛6歲)登基,到剷除奸臣(鰲拜),再到平定三藩,逐步建立與鞏固起政權的過程。
該劇也是鄧超繼《少年天子—順治篇》之後,再一次出演清朝帝王。那一年,鄧超26歲,雖然青澀,還有些科班出身的拿腔拿調。可是眼神、臺詞、舉手投足,都把一個少年皇帝演得入木三分,他的桀驁、深情與寂寞,他都演出來了。讓我徹底記住了這個眉眼間有憂愁的少年皇帝。
當年的鄧超,清秀俊美、氣宇不凡,穿上龍袍往那裡一站,確實有幾分天潢貴胄的味道。
與赫舍裡皇后圍場相見的這一抬頭,眼角含笑,儒雅深情。撩撥的,不止是芳兒的心,更是屏幕前無數「帝後CP粉」的心。
2018年,因為《延禧攻略》的熱播,我們被乾隆與富察皇后的帝後情深所感動。但在我眼裡,康熙與赫舍裡皇后,何嘗不是另一段情深和遺憾呢!帝王的愛情之路,並不比尋常百姓好走。
喜歡網友評價赫舍裡和康熙的一句話:「徵服一個強者的心,是艱難的。」身為皇后,要做好後宮的表率,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悲歡不溢於面,這份孤獨與寂寞,也只有自己知道。
可惜的是,作為一部商業劇,《少年康熙》的改編更趨向於言情,劇中牽動觀眾的愛情線的主角,也不是赫舍裡皇后,而是一個虛構的與康熙青梅竹馬的人物—冰月格格。
這個角色由劉圓圓飾演,在劇中明面上是安親王嶽樂的女兒,與康熙是堂兄妹關係。而實際上,她只是安親王府中一個下人的女兒。
冰月從小就在宮裡生活,跟小皇帝算是青梅竹馬,一路嬉笑怒罵,一起長大。原本是堂兄妹的兩人,卻生出了禁忌之愛,這在當時規矩森嚴的皇家和宗室眼裡,是醜聞,是大不敬。於是乎,冰月最後的結局,註定是遺憾和悲劇。
至於赫舍裡芳兒的結局,歷史也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康熙十三年,皇后因產子胤礽而難產去世。劇中,歷經波折後的她,最終如願與康熙相知相愛,卻終究逃不開命運的捉弄,於大好的青春年華香消玉殞。
《少年康熙》的最終結局:冰月去世,赫舍裡難產而死,孝莊太皇太后也走完了她的傳奇一生,只剩下終於登上權力巔峰的康熙一個人。一個人,守著一座城,應了那個詞:孤家寡人。
十年前追這部劇,為了那段求而不得的愛情,哭得死去活來。十年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故事說的只是一個少年的成長,就像自己的成長,為了長大和懂事,我們總會失去一些東西。
時至今日,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重新觀看本是為了那段求而不得的愛情,卻發現君臣之道、兄弟之義、師徒之情都異常感人肺腑。一言一行、一茶一樹都暗含線索,看不清、道不明,只能慢慢揣測與思考。
簡單說說這部劇吸引我的點吧,無非是演員和劇情都還不錯。
【演員合適】
少年康熙的扮演者—鄧超
那段時間,鄧超在大眾面前的形象沉穩緘默,謙遜低調。從《少年天子》到《少年康熙》,他演出了順治的悲涼,也演出了康熙的渾身霸氣、英武非凡。塑造的形象,冷冷傲氣又散發著魅力。
我看過很多版本的康熙,有顏值高的鐘漢良版、秦俊傑版,也有實力派的陳道明版、張國立版,但唯獨對鄧超詮釋的這個版本情有獨鍾。可以說,那時的他,是我心裡的「白月光」。
所以,這些年,超哥,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童年康熙的扮演者—陳韋辰
當時的小皇帝專業戶,在《孝莊秘史》扮演少年順治 ,《康熙王朝》扮演童年康熙,《少年康熙》裡面是第二次出演童年康熙了。演技也是可圈可點,將小康熙不受父母重視,孤傲叛逆的小性格演活了。
冰月的扮演者—劉圓圓、楊紫
儘管「玄芳黨」和「玄冰黨」爭了好多年,但我心中,一直更喜歡冰月多一些。當時覺得劉圓圓的長相很適合這個角色,前期靈動活潑、俏皮可愛。
後期臉上總掛著愁容,楚楚動人,溫婉可憐,哭戲都集中在了後半段,悲劇意味也更明顯了。
冰月死的那場戲,當年看哭了多少人,臨終前的一聲「三哥哥」,也表明她至始至終愛的都是康熙。
另外,劇中還有一個驚喜,小時候的冰月是由當時只有12歲的楊紫扮演的。劇中,兩人青梅竹馬的童年歲月,可以說是很甜了,楊紫也將冰月對三哥哥的感情詮釋得很到位。
赫舍裡·芳兒的扮演者—姚芊羽
姚芊羽雖然不是那種一眼就讓你驚豔的美人,但絕對是越看越舒服的類型,有著溫婉的氣質,楚楚動人的神態。當年也憑藉《笑著活下去》、《我是一棵小草》等劇紅極一時。
她飾演的芳兒,聰慧可人,知書達理,滿腹才華,完美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確實不愧於劇中「四全姑娘」的美名。
【經典劇情讓人印象深刻】
景山上的花雨
劇中冰月最想做的事,是和她的「三哥哥」一起去景山上看花雨。一陣風吹過,漫山的花瓣迎風飛舞,美輪美奐。看花雨的人,可以把話託給花雨,它就會告訴你想告訴的那個人。可惜,這個願望終究沒有實現。
冰月險遭賜死
在冰月與康熙私定終生之後,為維護皇室的尊嚴,宗人府的王爺們準備賜死冰月,手法殘忍,用浸了水的紙一張一張地蓋到臉上去,直到被施刑的人窒息而死。這一幕,絕對是我的一大童年陰影。
康熙送出的3道空白聖旨
下面這個,絕對是你見過的最驚喜的禮物。在哄女孩子方面,康熙有他自己的方法。別的皇帝頂多就送送首飾珠寶,而他送了冰月三道空白聖旨,自己蓋好了章。冰月有什麼願望,直接寫上去就可以了。可以說相當會撩妹了。
可惜,冰月想要的,是他。而且她也知道,這只是個奢望。
其實,這部劇裡的很多劇情在今天看來,也還是挺蘇的。當年超哥、劉圓圓、姚芊羽等主演的顏值,也都挺能打,大家可以把它當一部古裝宮廷偶像劇來看。
而我,之所以愛了這部劇那麼多年,完全是因為康熙。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對這位千古一帝的關注和喜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只知道,從小就喜歡看關於清朝的書籍,正史也好,野史也罷。清朝12位皇帝,卻只愛了一個康熙。
再後來,上了高中,喜歡上了讀匪我思存的小說,喜歡她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於是,對康熙的執念又深了一層。
其實,我們應該稱他為清聖祖,畢竟,康熙只是一個年號。但這麼多年,這兩個字早已經等同於他,不是什么正式的場合,也就沒必要在意這些了。
我還喜歡他的名字——玄燁,第一眼就喜歡上了,或許因為這2個字,或許因為讀音,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毫無疑問,這個名字是有深意的。順治崇尚西學,為洋監正湯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記》一文,並賜「通玄佳境」堂額,賜予湯若望「通玄教師」之封號。所以玄燁的這個玄字不是指中國古代哲思的玄妙的玄字,而是指從西方傳來的包括天文、曆法、機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內的、為順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學說。
在這個期間,順治帝是很重視「玄」這個字的,甚至將自己兒子的名字也冠上了這個字。至於玄燁的「燁」,就更好理解了。「燁」字的基本意思為火光,日光,光輝燦爛,也代指光明,盛大。以玄燁二字作為康熙的名字,可見順治帝對其給予的美好期望。
在我看來,他也沒有辜負順治的期望。
最後,我想用匪大的一句話來總結:「他是八歲御極,除權臣、定三藩,文才武略,睿智過人的一代帝王。」他這一生,值得這樣的評價。
一直想寫康熙,卻遲遲不敢下筆,今天借著《少年康熙》這部劇,終於說起他了。然而,要說的太多,這份喜歡也太深,幾句話又怎麼夠呢,還是以後再說吧!願下次,我還有今日的這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