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財經記者,曾產出行業深度稿件數百篇;
28歲,他投身商海,創立XTRAIL品牌,立志在馬拉松後市場闖出名堂;
5年過後,XTRAIL已是國內頂級的專業戶外越野賽事運營公司,服務數以千萬計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旗下賽事從越野賽到馬拉松、徒步、山地探險,從新疆、甘肅到青海,從慕田峪長城到桂林陽朔、重慶武隆,直到走出國門,飛到紐西蘭。如今,XTRAIL更是與喀納斯景區合作開建探險公園,實現了再一次飛躍。
XTRAIL打響品牌的奧秘是什麼?創業5年,創始人的心態有何變化?有何得與失可與業界共享?
帶著這些問題,新旅界·創業者說欄目採訪了XTRAIL創始人馮哲。
談創業:從戶外賽事到探險公園,未考慮成與敗
新旅界:您之前是財經記者,是什麼原因讓您棄文從商、開創XTRAIL遠徵探索這一品牌的?您在創業之初,有沒有想過成與敗?
馮哲:我2008年開始在《財經》雜誌從事金融記者職業,2010年又去美銀證券擔任二級市場分析師,2015年出來創業。我一直都有創業的想法,為什麼會選擇戶外體育這個方向?這與我的個人經歷有關。我是足球運動員出身,踢了十多年足球,算得上是體育行業的一分子。我感覺體育行業缺少複合型人才,特別是2014年國發46號文(《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我認為在體育行業創業,機會更大一些,便創立了XTRAIL。
至於成或敗,不用想那麼多了,創業大概率都會失敗的,成功,那是運氣。
新旅界:XTRAIL已經舉辦了很多賽事活動,從越野賽到馬拉松,從新疆、甘肅到青海,從慕田峪長城到桂林陽朔、重慶武隆,直到走出國門,飛到了紐西蘭……請問,XTRAIL的賽事為何能夠越做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在選址、策劃、設計等方面是怎樣綜合考慮的?
馮哲:首先是選對賽道方向——越野跑。從創業角度講,馬拉松這個方向是各個城市的品牌,基本上很難形成賽事品牌。大家記住的六大滿貫,其實都是記住了城市的名字,包括在國內商業化比較好的比賽都是以一個城市的品牌為主。因此,我們當初選擇做越野跑,是考慮在這個相對小的馬拉松後市場,相對可能會有自己品牌產生的一個賽道。
從數量上講,我們的賽事現在擴展得也沒有那麼快,選址都選在自然風景比較好的區域,與景區能夠比較好地結合,在人文層面、地理層面上都要有一定的標識性。比如,青海的崗什卡、重慶的武隆、新疆的喀納斯、北京的長城等,它們本身在人文上、地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們也由賽事慢慢擴展到為景區的二級運營商,形成了戶外探險公園一類的業務。這也與我們的創業初衷相符合,這個賽道可以很容易地向旅遊、戶外等更大的方向轉移。就國內市場來看,耐力型跑步市場還在發展過程當中,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個賽事的品牌成長可能需要20年、30年。這也是我們切入這個賽道的原因。
XTRAIL一直致力於把戶外耐力性賽事帶給中國跑者,各類賽事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知名賽事包括喀納斯超級越野賽,武隆百公裡越野跑,崗什卡百公裡越野跑,慕田峪黃花城長城百公裡越野賽等。賽事種類囊括:戶外百公裡、戶外多項賽、鐵人三項、高山速攀以及各類冰雪項目。在不斷發展高難度的耐力賽事的同時,XTRAIL 也致力於推廣戶外旅遊,讓普通人也能接觸和了解戶外。其中,XTRAIL自2016年起紮根新疆阿勒泰地區,在阿勒泰地區運營了國際探險越野探險賽、超級越野跑、單板挑戰賽,冰上馬拉松等各式戶外賽事,賽事覆蓋四季,線路長達550公裡,尤其是將世界上最艱難的比賽——550公裡的國際探險越野賽(Adventure Racing World Series)引入了喀納斯,4年間整合了各國的專業戶外運動服務資源,終於開發出了適合普通人玩的喀納斯探險公園體驗旅遊產品。同時XTRAIL出品的各類體育與阿勒泰地區風情結合的紀錄片,在各類電影節上屢屢獲獎,包括班夫中國電影節,南山國際電影節,第14屆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等,四年深耕讓XTRAIL對當地民俗,地理,人文擁有超乎一般旅行團的深入了解。
談市場:滿足消費需求,多方共同努力成就市場
新旅界: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說,XTRAIL的什麼地方吸引了他們呢?
馮哲: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大家在收入提高以後,在體育這個方向的消費、參與就會增加。馬拉松基本是從2010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是,馬拉松屬於耐力市場中最底層的產品,從10公裡、20公裡、半馬到全馬,有了這個基礎人群,有了這個耐力、能力之後,人們才會逐漸轉向越野跑、更長的距離、更大的難度。第二,人們對於跑步的需求逐漸豐富起來,不僅是自己參與,還會帶著家人參加,比賽之餘還想觀光,總之,綜合性需求會越來越多。如果說馬拉松市場的人數在以年化25%的速度增長的話,那麼,越野跑市場會達到30-35%。
新旅界:近年來,戶外體育的安全問題頗受關注,請問XTRAIL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功課?
馮哲:這裡面分兩部分。參賽者方面,解決大部分安全問題的第一步是尊重專業性,尊重舉辦賽事的基礎規則、專業人士和專業流程。我覺得,只要做到專業性,就基本不會出現問題。
賽事方面,還是要做好前期人員的篩選、教育。如果你參加一定級別的比賽,前期要有一定的基礎,如果運動員完全沒有基礎,就被送上賽道,這是不負責任的。到了賽中區域,還要有完備的救援、備選計劃。近幾年,我們舉辦了不下幾十場家庭活動,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做到了這兩點。
這需要市場教育、執行方、運動員多方努力,其中,一方面是執行,一方面是市場培育、教育,還有第三方,保險行業要給予很好的支撐,這樣才算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談未來:市場尚處於早期,要抱有足夠的耐心
新旅界:在您看來,中國戶外耐力市場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馮哲:縱向來看,中國的戶外耐力市場還處於非常早期階段,再發展25-30年的時間,才能進入相對穩定期,從馬拉松人口來看,中國人數非常少,只有總人口的2-3%。(日本的馬拉松人口已經接近總人口量的10%)。
橫向來看,中國戶外耐力市場如果以每年25-30%複合增長率的速度發展,還有10-15年的成長時間。這與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極其相似,中國電影行業早期也是從很低的起點開始,慢慢長大,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中國戶外耐力賽事的發展曲線可能與電影行業的相似,但不會像電影行業的曲線那樣陡峭,持續的時間會更長。就市場而言,中國戶外耐力賽事的市場是亞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新旅界:創業到現在有5年了,您個人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哪件事給您的印象最深刻?有哪些經驗得失可以與大家共享?
馮哲:最大的收穫是在於這個行業能夠持續地增長。雖然期間遇到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疫情的突變,由於行業特殊性原因,賽事不能舉辦。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到這個行業會長期的向好的發展,這對於從業者來說,是一個比較有信心的地方。這條賽道足夠長,這個市場足夠大,足夠讓我們足夠多的人長期做,這對於我們創業公司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變化,每天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按照計劃、前期規劃,執行到位,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關於經驗得失的得,我不好說,我們還沒有到講「得」的時間。不過「失」,我們倒是有一些教訓。第一個,整個國內戶外體育市場的成長速度沒有我們預估的那麼快,原因有很多,包括經濟走勢不好、假期制度沒有完善等。第二個,賽事行業、大型活動很重要的一個來源是贊助商,但是,在新的線上、新的品類的衝擊下,整個盤子的贊助商增長、投放比例也不像預期得那麼好。這與時代的特點、中國地域的特點分不開。
我想通過新旅界對同行的創業者說一聲,疫情之後,市場能夠恢復,甚至通過疫情,能夠給市場很好的教育,讓市場更加成熟,成長得更加穩健,包括監督方、執行方,大家能夠以更長遠的心態對待這個市場,其實是最重要的,雙方可能都需要有耐心,也需要更高的寬容度。
人物簡介
XTRAIL創始人馮哲
2008年-2010年《財經》雜誌金融記者、財新傳媒高級金融記者,撰寫行業深度稿件數百篇;
2010年-2015年 美銀美林亞太研究部金融業分析師,高級經理;
2015年 創立XTRAIL遠徵探索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6年,XTRAIL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英諾天使基金、長石資本。
2017年,XTRAIL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昊翔資本、百仕達地產。
(文:新旅界 唐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