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進料有精確配比,碾壓有記錄可查,場面施工有全程視頻拍攝,水庫建設過程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系統……這是日前在雷山縣西江水庫建設現場看到的一幕。
雷山縣西江水庫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等綜合利用的小(1)型水庫。水庫在建設過程中引進大數據云計算手段,對施工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據了解,該系統採用PC端及手機APP雙運行統一管理的模式,技術員現場測量數據、收集圖片後自動上傳至雲端,保證數據的及時性。凡上傳數據計算結果與系統預先設定結果不符,系統將自動標註顯示並預警。完成工序質量評定後,系統自動推動後續驗收工作,驗收資料同樣在線上進行,並人性化的在手機推送提示,既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時效性,又便於各項數據的統一管理和儲存查詢,實現水庫建設全流程智能監管。 此外,水庫大壩在填築料攤鋪過程中有軌跡記錄,若碾壓次數達不到設計要求,則會在項目部的電腦終端上同步顯示異常,壓路機操作人員接到項目部通知後立即整改,可有效保證施工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西江水庫大壩採用膠結壩技術,既能有效防滲,又可節約投資。其築壩材料是少量膠凝材料和工程現場開挖過程中產生的砂礫和石料等通過拌和、攤鋪、振動碾壓或澆築振搗後形成的,具備一定的強度和抗剪性能。西江水庫最大壩高49.5米,是膠結壩技術在貴州目前在建水庫中應用過程中最高的一座。 據悉,西江千戶苗寨景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被譽為「中國苗族文化天然博物館」。西江水庫就在景區隔壁,直線距離僅1.2公裡。採用膠結壩技術後,既可以就地取材,節約15至20%左右的投資,還可以盡最大可能減少對景區周邊自然植被的破壞,為風景區增加水景觀。
楊瓊
編輯 冉阿建
編審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