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部分截圖。
最近,某綜藝節目上的一首說唱歌曲火了。
令人欣慰的是,這首歌之所以火起來,不是因為歌手的緋聞或家庭故事,也不是節目組刻意的炒作,而是因為這首歌關注到了現實社會。
這首歌名為《書院來信》,以孩子的口吻、第一人稱,通過簡單樸素的話語,來表達內心的無助和控訴,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曾經違法違規的培訓機構「豫章書院」。
更能彰顯藝術手法的是,乍看歌詞,是一篇反省自己、讚美學校、表態要好好聽話的書信。但其實「如果你們愛我,就從『頭』看一遍吧」,是在提示爸爸媽媽看「藏頭詞」。
用心關照現實,就是好文藝作品
原來,歌詞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我被關在小黑屋裡他們每天都打我,爸媽快來救救我」「爸媽快來救救我,我想離開這裡」。
歌詞以這種仿若諜戰的書信體,很好地表現出了孩子們在那些所謂的戒網癮學校裡,身心遭受折磨和傷害卻無處申訴、不能表露的壓抑心情。
▲《書院來信》現場表演截圖。
近年來,媒體報導了不少類似「豫章出院」的戒網癮學校,輿論界也對其進行了持久和深入的批判。這首歌用心關照現實問題,單就這一點來說,這就是很好的文藝作品。
它和那些新聞報導、時事評論等媒體表現形式,在初衷和目標上,都是一致的。
毫無疑問,那些通過毆打辱罵來「改造」所謂問題學生的做法,是赤裸裸的負能量,而通過文藝作品的形式,對這種現象進行藝術化的批判,這本身也是民間監督、社會監督的一部分。
如果這樣的文藝作品,不僅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發一定共鳴,還能在家長心中引發思考,從而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以正當的方式教育、培養孩子,善莫大焉。
流量裹挾之下,更應讓作品與時代共振
國慶假期,在南京的一個音樂節上,刺蝟樂隊表演了今年夏天剛發的一首新歌,名為《白白白白》。
這首歌,最初名字叫《他殺死了地球上最後一個醫生》。樂隊主唱子健說,其創作動機源於2019年底的一起暴力傷醫事件,當事醫生死亡,他非常震驚,也很難過以及困惑。
「夢中潔白的回憶,華麗與激情,奇蹟都已死去,為了所有夜空遊蕩徘徊的靈魂……」歌聲裡充滿了不解、質問、悲憫和撫慰。
歌曲的中間,還插播了新聞播報。這種形式,配上上萬人的現場,非常震撼,也很容易引發共鳴。那種讓你不得不去關注、面對和反思的敦促力量,正是文藝的內核。
藝術的本源都是相通的,那就是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類似關注社會熱點話題、直面現實問題的作品,其實還有不少。
如前不久,第三季《脫口秀大會》中,張博洋一段懟「提倡喝牛奶就是崇洋媚外」的表演,也曾刷屏網絡。他的一句「你為什麼要當鍵盤俠,你去當算盤俠呀」,有力地回擊了網絡上一些膚淺和偏頗的邏輯。
▲視頻截圖。
當下,是一個流量的時代。很多機構、很多人,都在以流量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當一些榜樣和偶像擁有流量體質後,當一些平臺或舞臺擁有流量產能後,到底該做些什麼、如何做呢?一些真正的文藝工作者已經給出了示範。
流量越大,影響也就越大,意味著責任也就越大。演員也好、藝人也好,點起一粒燭光,反饋到受眾場,就是一片陽光;散發出一絲溫熱,反饋到社會裡,就是翻騰的力量。
好的文藝作品,必然是關注社會、關注人,與時代共振的。類似的接地氣、直接反映社會問題、直抵群體內心訴求的作品,還可以多一些。(來源:新京報)
【來源:海西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