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眾多消息稱,iPhone 12系列不再附贈充電器和耳機。對於蘋果用戶來講,數據線和耳機已經屬於消耗品了,耳機總會在不經意間不知所蹤,每一次插拔數據線都是一次冒險。
可充電器依舊是長期使用的必需品,這時又有人說,充電器總是越充越慢,快充用一段時間就變慢充,那麼,舊的充電器能否繼續為新的iPhone充電呢?本次我們選擇了3款蘋果常用充電器,使用後進行實測,告訴大家充電器的真實情況。
本次測評的三款充電器分別是蘋果祖傳的5V1A原裝充電器、iPad贈送的10W充電器以及綠聯65W氮化鎵充電器。原本它們沒有任何交集,也不具備橫縱向可比性。
可真實的情況是筆者一直用iPad自帶的充電器為手機等設備充電,後來為了辦公室充電方便入手了一款氮化鎵充電器,至於為什麼選擇綠聯這款,單純因為它和其它氮化鎵充電器長相不同,比較而言筆者更喜歡這一款方正的外觀。
外觀
最小巧的無疑是蘋果祖傳的充電器,自2009年6月iPhone 3GS發布開始就一直是包裝盒內的成員,果粉們最終也沒有等來它的升級;iPad原裝充電器的個頭就大很多了,白色外觀方正的外形,圓弧的身軀又線條分明,極其蘋果設計風格。
最後一款是來自綠聯的氮化鎵充電器,當時也是被氮化鎵的概念所吸引,決定買來使用。做工質量非常不錯,握在手裡很踏實,上下兩側採用條紋面耐磨,四周是磨砂處理的硬質表面。原以為這個分量不能牆插使用,幸好這款採用了方形設計調整重心,牆插也非常穩固。
MacBook充電實測對比
實測的電腦、平板均為筆者日常使用的設備,筆者自己使用的是2019款MacBook Pro,沒錯,就是配備了難用到爆炸蝶式鍵盤的那款,下面是氮化鎵充電器的充電曲線圖。
畢竟筆記本的額定充電功率超過了60W,與其他兩款充電器對比並不合理。氮化鎵充電器的充電速度足夠快,三到四小時之間便能完全充滿.充電電壓接近20V,電流達到額定3A,充電功率最高是58W,幾乎是以筆記本最大電流在進行充電。從充電曲線圖中能看到58W的充電功率持續至80%。
使用氮化鎵後有一種用了就回不去的感覺,它比筆記本自帶的充電器個頭小太多了,攜帶起來很方便,功率大充電速度也非常快,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使用這個進行充電,出差或旅行只帶這一個充電器就夠了,給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
iPad充電實測對比
平板使用的是12.9寸版本的iPad pro,配合秒控鍵盤使用非常舒適。比起過往產品,這是最接近生產力工具的平板,簡潔的界面搭配鍵盤及觸控板的方便輸入,正如宣傳語所說,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
從充電曲線圖上看,氮化鎵一騎絕塵,充電功率最高超過35W,2小時30分左右就可以充滿iPad。15V的充電電壓和2.3A的電流讓蘋果原裝充電器望塵莫及,iPad充電器功率維持在18W,充滿需要3小時30分鐘左右。5V1A的充電器始終保持在5W左右,等待充滿的過程艱辛又漫長,總共花了8小時,電量勉強達到100%。
iPhone充電實測對比
手機測試使用的是iPhone 8p進行,作為等等黨的一員,等待秋季5G上車,順便也能看看新款充電器對老設備的友好程度,不過雖然iPhone 8p號稱是支持18W快充,但經過多次測試發現峰值只能達到15W左右。
從測試曲線上看氮化鎵的速度依然是最快的,整體充電功率逐步下降,最高峰值15W,電壓和電流能達到9V和1.6A。iPad原裝充電器全程平均12W左右,表現也比較理想,而祖傳充電頭,表現非常穩定,全程5w持續充電。
總結
經過對比,三款充電器與額定數值基本一致,使用一段時間後,充電速度沒有明顯降低,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表現,祖傳充電器確實已經不符合快充時代的需求,退出歷史舞臺也是必然。新技術帶來的新革新——氮化鎵充電器足夠神奇,超快的充電速度和極短的充電時間大幅提升了充電體驗,讓我們有更多時間享受電子設備帶來的快樂。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蘋果所有設備都取消標配充電器,但價格更實惠,你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