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精銅產出持續增長,而總體庫存處於較低水平,銅價走勢易漲難跌,加上需求略有回暖,汽車、空調消費持續向好,銅價調整後或延續上行之勢。
有色板塊表現:基本同步大市,銅表現亮眼
銅價表現比較突出,貨幣寬鬆和經濟復甦背景下的明星商品,走出了牛市行情,其他品種相對弱勢。今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市場對工業金屬需求信心不足,有色金屬表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銅、鋁等價格在疫情期間均跌破三年內最低位。3月份後,國內疫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復工復產逐步推進,疊加下遊基建投資需求增長,有色價格都出現穩步上漲。
2020年行情回顧:滬銅價格V型反轉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2020年銅價呈現探底後上漲的走勢,年初受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下遊需求端出現休克式冷凍,市場庫存亦大量堆積,LME銅價最低跌至3月19日的4371美元,從年初的6188.5美元下跌29.4%。但隨著美國快速降息,各國央行推出經濟刺激政策,需求集中釋放加速庫存去化,疫苗等利好消息提振市場,LME銅價穩步回升,自低點上漲60.9%到近期最高的7090 美元/噸,已經接近 2017年底的價格高點。
11月中旬銅價開始大幅拉升,一方面受流動性充裕下全球經濟復甦樂觀預期的帶動,另一方面,庫存處於低位,提供較強支撐。由於銅價上漲速度較快,近日陷入高位調整。展望後市,整體宏觀環境偏暖,疫苗有效性逐漸驗證,外圍寬鬆環境延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樂觀。短期礦端供應偏緊趨勢或延續,而中期來看,明年是銅礦擴產大年,且受疫情拖累的產能將釋放,供應偏緊之勢將改善。
總體來看,國內精銅產出持續增長,而庫存處於較低水平,銅價易漲難跌,加上需求略有回暖,汽車、空調消費持續向好,銅價調整後或延續上行之勢。
宏觀氛圍偏暖
疫苗有效性逐漸得到驗證,明年一季度有望普及使用。歐洲央行12月會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期限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底。美國大選落幕,兩黨正在對約90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談判。經濟的脆弱性使得2021年寬鬆政策較難退出,或者退出的速度較緩。另外,前期釋放流動性的效果將進一步體現,通脹預期升溫。
我國11月製造業PMI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至52.1%,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新訂單指數上升1.1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回升0.6個百分點至48.6%。疫情過後,新訂單指數快速抬頭,原材料庫存也緩慢上移,企業信心逐漸恢復,而在前期較低的基數背景下,未來增量存在一定的空間。
短期銅礦供應偏緊
隨著海外疫情的暴發,銅礦正常生產與擴產受阻,礦端供應持續偏緊。4月以來,冶煉廠加工費TC快速下滑,8月後基本穩定於50美元/噸下方。智利銅業委員會稱,智利10月銅產量總計48.64萬噸,同比下滑0.73%;秘魯10月銅產量同比增長1.4%至20.7萬噸。10月我國進口銅礦石及精礦169.04萬噸,前10個月累計進口1804.98萬噸,累計同比增長0.8%。12月14日,中銅、銅陵、江銅、金川與Freeport確定了2021年TC長單價格為59.5美元/噸,較2019年的62美元/噸減少2.5美元/噸。中期來看,礦端供應偏緊態勢將緩解。據市場預計,2021年秘魯、加拿大、巴西等礦山從疫情或其他幹擾中恢復的產量將有28萬噸,加上新建和擴建項目,2021年銅精礦將有超過100萬噸的增量。
庫存處於絕對低位
數據顯示,11月我國電解銅產量為83.17萬噸,環比增加1.23%,同比增長4.11%,11月國內新增產能投產,疊加年末煉廠高排產,月度產量同環比出現明顯增長。四季度後,經濟復甦強勁,需求環比改善,且隨著價格的上漲,市場信心恢復,下遊開始積極備貨,庫存降幅較大。截至12月11日,上期所銅庫存降至8.21萬噸,為近幾年的低位。10月中旬以來,LME銅庫存下降速度也加快,截至12月14日已下降至14.48萬噸。總體庫存處於低位,銅價易漲難跌。
銅兼具商品和金融屬性,供需緊平衡狀態下宏觀因素成為主導價格漲跌的關鍵。預計在2021年並無大量的新增產能投放,銅價整體供應情況仍難言寬鬆。受益於全球流動性寬鬆、弱勢美元周期及通脹預期上行的環境下,中短期內將繼續拉動全球銅的需求,在上遊緊缺、下遊復甦雙重帶動下看好銅價中長期走勢,有望再上一格臺階。
溫馨提示:狂飆不已!鐵礦石期貨再次上演「瘋狂的石頭」,焦炭實現九輪提漲。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