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將完成公辦園、普惠園
在園兒童分別佔比50%、80%的任務
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
普通公辦高中2所
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
推動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兩考合一」
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
……
3月5日,深圳市教育局官網發布了《深圳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思路》(以下簡稱《工作思路》),其中提到將開展諸多惠教育惠民工作。
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先行先試
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
深圳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其中,將進一步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兩考合一」,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堅持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中考錄取重要參考,引導學生主動提升綜合素養。
鼓勵部分條件成熟的中學加大自主招生力度,支持學校特色發展。深圳將深化考試評價改革,推動招生考試與教育評價、分析指導有機結合,健全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全面實施公民辦學校同等招生條件
統一招生平臺、同步招生
深化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研究提升民辦學校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支撐作用。研究對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補貼標準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補貼方案。實施民辦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標和質量提升計劃。
完善民辦學校教師培養工作機制,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在職稱評審、教師培訓、名師培養等方面實行同等政策、一體化管理。建設民辦學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料庫,推進民辦學校財務監管系統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實施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招生條件、統一招生平臺、同步招生。
(資料圖)
持續推進學校建設
完成公辦園、普惠園在園兒童分別佔比50%、80%
學前教育方面,深圳將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
第一,建立「公辦幼兒園建設攻堅戰」推進機制,開展公辦園建設專項督導,壓實各區主體責任,完成公辦園、普惠園在園兒童分別佔比50%、80%的任務。
第二,擴充學前教育名師隊伍。建設30個市級學前教育名師(名園長)工作室,研究制定公辦園聘用制教職工薪酬體系,吸引並穩定優秀人才。
第三,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研製學前教育相關辦學標準,制定幼兒園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師學歷水平,力爭實現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佔比100%、公辦園教師本科比例達到50%以上目標。
第四,培育20個幼兒園優質示範項目和10個園本特色課程,探索建設以公辦園為核心、覆蓋全市的「學前教育學區聯盟」,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示範作用。
第五,儘快研究出臺公辦幼兒園招生指導方案,確保學前教育普惠公平。
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
對於家長備受關注的中小學教育,《工作思路》也明確,深圳將優質特色發展中小學教育。
其中,深圳將加大義務教育學位建設。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落實義務教育管理的區級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學位建設督政機制。
此外,深圳還將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推動各區原則上至少建成一所獨立設置的義務教育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
以綜合素質評價為抓手,推動中小學教育「五育」並舉,打造美育之城,加快推進軍訓基地統籌管理,解決高中軍訓基地不足的問題;研究出臺四點半課程的使用規範,確保經費使用規範、學生真正受益。
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2所
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
高中方面,深圳將高質量普及高中教育。編制高中未來5年布局和建設規劃,探索普通高中建設和管理新模式,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來深辦學,達到新建高中「建一所、優一所」目標。
同時,深圳還將強化城市科技教育特色。加快科技教育平臺和實踐基地建設,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深圳市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探索從中學到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深圳創新教育、中小學培養基地和教師培養基地。
加強中小學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促進創客教育品牌化發展,鼓勵中小學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聯合建設創新實驗室和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試驗。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資料圖)
將推動多所高校的建設和合作辦學
優化高等教育整體布局
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將加快打造一流高等教育高地,其中,將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首批建築投入使用;爭取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設立,有序推進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設立申報進程,加快推進清華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大學合作辦學進程;推動北大劍橋深圳學院落地。
同時,深圳將繼續優化高等教育整體布局,推進高校集群發展,形成「一城多園」的辦學格局;加快深大、南科大、哈工大(深圳)、港中大(深圳)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提請省教育廳支持深大、南科大增加博士生招生規模和研究生推免比例,加快「雙一流」學科建設,給予創建高校和學科重點支持和專項經費保障。
爭取以學科專業合作的形式,在深圳高校的理、工、農、醫等專業引進優質資源,開展合作辦學;加快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改革配套政策,推進創新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
爭取每個區至少布局1所
新型國際特色學校
開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常規檢查,繼續推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依法規範辦學;探索舉辦新型國際特色學校(學生不限國籍),爭取每個區至少布局1所;開展民辦高中國際課程實驗專項評估,推動實驗效果較好的學校轉型為中外合作辦學,依法清理終止近兩年未開展招生或辦學質量差的學校的實驗資格,努力提升民辦高中國際課程質量,滿足市民多元特色教育需求。
(資料圖)
探索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
「五四分段」教育改革實驗
深圳將探索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名校、名校長品牌效應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組建中小學教育集團,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加大力度引進國內外品牌學校資源,實行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委託管理、創新發展。
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健全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構建大數據支持下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鼓勵初中學校與學區內小學開展教育銜接研究,探索全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五四分段」教育改革實驗。
加大繼續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
佔教育總經費投入比例
加大繼續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佔教育總經費投入比例;構建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制定深圳3-18歲未成年人的家庭養育標準,打造深圳家庭教育大講壇,建立教育、民政、衛健等相關部門聯合參與的家庭養育保障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