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部劇有多愛,就會對一部劇有多「恨」。
恨鐵不成鋼,大概就是對《瞄準》抱有期待的廣大觀眾們最大的感受了。
當殷千粟在松江公安局的重重保護之下,仍然被浮水而出的池鐵城一槍斃命的時候,大概就可以感覺到,《瞄準》的大轉折,或者說大結局的指向,可能已經就要浮出水面了。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麼?
不盡然。
池鐵城和蘇文謙相愛相殺的戲碼,早都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可是遲遲不見真章,即使前面有著蘇文謙打傷和尚眼睛的「牛刀小試」,但我們想看到的,應該遠不是這些。
甚至為了湊足戲份,編劇又製造了一張並不高明的小紙條,在池鐵城成功刺殺殷千粟的同時,又順帶著離間了蘇文謙和松江公安局。
《瞄準》的大結局?
暫時看不到任何的苗頭。
2套劇本,沒錯,《瞄準》給人的感覺就是有2套劇本。
衡州線(指第十集團軍)給人的感覺有多高能,松江線(刺殺線,也是故事主線)就有多拉胯。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麼感覺,在衡州線裡,每個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思遠人如其名,思慮甚遠。一心想要「白菜賣個肉價」,卻因為殷千粟的被刺,以及葉副官的背叛,最後被殺於軍事會議之上。
錢參謀,雖然飾演相對意義上的反派,卻表現的妙語如珠、老謀深算,對於第十集團軍中每個高級軍官似乎都了如指掌,也深知他們的軟肋與性格特點,因此他總能在每個關鍵處,起到一錘定乾坤的作用。
莊老,作為楚軍的前輩元老,一心想要為楚軍謀劃一個出路,卻因為唐思遠的失敗而暴露,作為一個智商一直在線的人物,實在是可惜了。
衡州線最為出彩的人物,當屬廖傑廖軍長。
雖然戲份不多,臺詞也相當有限,但通過短短幾個鏡頭和臺詞的展現,一個徵戰殺伐多年,作風硬派的軍人形象就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廖軍長和錢參謀,是《瞄準》這部劇裡最佳配角的唯二人選。
另外,看一下衡州線裡戰爭的場面,以及精彩的軍中「宮鬥」戲份,不由地感嘆,這條支線,真的是為《瞄準》挽回了不少的分數。
編劇如果都是衡州線這個編劇,《瞄準》可能就會有一些不一樣了吧?
再說一下《瞄準》仍然存在的4大疑點。
首先,就是秦紫舒為什麼和父親秦鶴年斷交?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如果當年只是因為掩護蘇文謙、池鐵城二人刺殺武藤,而後又與池鐵城有了感情和孩子,因此與反對此事的父親決裂的話,那麼蘇文謙一直保守這個秘密,不讓池鐵城知道的動機是什麼?
其次,錢參謀怎麼會知道秦鶴年私下場合說的話?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秦鶴年的身邊有眼線臥底。就像葉副官之於唐思遠,埋伏在秦鶴年身邊的,並且知道這麼清楚的,只可能是朝夕相處的人。
就是他的秘書,似乎這是可能性最大的。
第三點,就是歐陽湘靈對於蘇文謙的態度大轉變,根本依據在哪裡?
即使《瞄準》已經更新了30集之多,但是在劇中,實際才進行到了第四天。而就在頭兩天,歐陽湘靈對於蘇文謙,只有天大的成見與滿滿的恨意。
僅僅過去了兩天,歐陽湘靈對蘇文謙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大轉變,是因為蘇文謙救過她?並且聽她念詩?還是因為「無所不能」的楊之亮?
所有的突兀都在於時間線上的自縛手腳,因此才會出現這樣頗具喜感的臺詞:你跟他打了4天的交道,你不相信他是那樣的人麼?
認識四天就要完全相信一個人?正常人做不到吧。
最後,就是水母內部的問題。
水母組自池鐵城以下,都是他的徒弟。這個組織看似嚴密,其實早已經千瘡百孔。
所有的徒弟,對於池鐵城最大的感覺,恐怕是恐懼大於一切。嚴苛的家法,九死一生的任務,中間卻因為池鐵城對於蘇文謙的「寬容」,導致了任務難度急劇增大。再加上和尚受傷一事,眾人更是心寒。
眾位徒弟們敢怒不敢言,尤其以段北筏最為明顯。
就連池鐵城最為信任的單稜,對於他恐怕也是「慕強」多於愛戴。
這樣的水母組,一旦面臨任務再次受挫,可能從自己內部就會出現大問題。
還是希望《瞄準》能夠在前面挖坑的同時,在後期能夠有較為圓滿的解答,這樣才不會辜負廣大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