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華陽夫人叫羋什麼
華陽夫人是一個非常有智慧心思不簡單的女子,她位高權重,明明比趙姬更有野心和能力,卻一生無子。
最後她不顧呂不韋的反對,收嬴異人為嗣子,也間接成就了秦始皇嬴政輝煌霸氣的一生!
作為楚國的貴族女子,華陽夫人起點頗高,她飽讀詩書,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大家閨秀的氣質。
嫁給丈夫安國君之後,華陽夫人是所有後宮妃嬪中地位最高的,娘家實力強大,地位顯赫奪目。
婚後華陽夫人和安國君雖然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和睦,但她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無法生育。
在那樣的時代,一個女子無法生育,或許是備受詬病和指摘的,擺脫不了世俗的流言蜚語。
但華陽夫人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內心強大,剛柔並濟,絕對不會甘心命運這樣的安排。
出於對皇位的渴望,華陽夫人不甘心拱手相讓於他人,後來在商人呂不韋的推動下,收了嬴異人為嗣子。
嬴異人背後的家族關係錯綜複雜,生母夏姬並不受寵,他從小在眾多兄弟中就不被偏愛,性格怯弱溫和又隱忍。
前半生嬴異人一直落魄潦倒,他在趙國做了八年質子,經歷了不少坎坷曲折,當時只有呂不韋願意跟他做朋友。
位高權重的華陽夫人或許是看中了嬴異人易於拿捏和控制這一點,但他認母的舉動,也暗藏自己的私心和籌謀。
對於他們這一對母子組合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雙贏的選擇,連接彼此的是共同的利益,既鞏固了華陽夫人的地位,也可以成就嬴異人的凌雲壯志。
雖然華陽夫人收了嬴異人為兒子,卻給了他新的名字子楚,還要穿上楚國的著裝。
在嬴異人心裡,華陽夫人不過是逆襲命運和攀援向上的一顆棋子罷了,那一顆渴望出人頭地當太子的心蠢蠢欲動。
後來當安國君成功登基,華陽夫人一句:「我有幸能填充後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異人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
而華陽夫人對子楚也不並非真心,畢竟彼此沒有血緣關係,感情一直比較淡漠和客套。
後來成為秦莊襄王的嬴異人,他終於靠著華陽夫人逆襲了屌絲的命運,但後來卻讓趙姬成為正室,而對乖巧聽話的韓霓置若罔聞,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無疑是讓華陽夫人徹底寒了心。
隨著嬴異人漸漸走上巔峰,他和華陽夫人的關係漸漸流於形式,心生隔閡和嫌隙,並沒有真正把華陽夫人當作母親一樣尊重。
或許,華陽夫人的一生是絢爛精彩的,她出身好,嫁得好,有能力,有智謀,有家
世,但唯一的不足就是認錯了兒子,錯誤的投資讓自己抱憾,始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羋姓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國君貴族的姓氏,比如宣太后就是羋姓,被稱為羋八子,《大秦賦》中的羋華應該也是楚國公主,後遠嫁秦國,成為嬴政的夫人,史書中並沒有嬴政後宮妃子的相關記載,那麼羋華夫人是否能找到原型呢?
羋華歷史原型極有可能是公子扶蘇的生母,歷史上關於扶蘇母親的身份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鄭國人,喜歡吟唱《山有扶蘇》,所以嬴政給他們的孩子取名為扶蘇,意思是枝葉茂盛的意思,可見嬴政對扶蘇甚是喜愛,把他當繼承人來養。
二說是楚國王女,這個還是比較可信的,當初嬴異人成為秦王,依靠的是華陽夫人,她來自楚國貴族,所以楚系在秦國有很高的權勢,嬴政娶楚國人為妻很正常。另外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嫡長子繼承制,扶蘇作為嬴政的長子,他有資格繼承王位,如果扶蘇不是楚女所生,以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是不可能讓非楚國王女所生的孩子當繼承人的,肯定是先下手為強。
扶蘇生母為鄭姬的說法是很多人因為覺得鄭國人喜歡《山有扶蘇》,其實《山有扶蘇》來源於《越人歌》,《越人歌》出自楚國,楚國女子也是有可能喜歡《山有扶蘇》的,而《大秦賦》裡羋華原型就是扶蘇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