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圖片識別即可參與
「笑哭(Tears of Joy)」表情包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深受全球網友追捧,這張「又哭又笑」的臉上仿佛有著無盡的含義,在很多聊天場合打出一張「笑哭」臉都毫不違和。它甚至打敗眾多流行語,當選《牛津詞典》2015年度詞彙。
"Face with Tears of Joy," the official name for the laughing crying emoji, is currently the most-used emoji.
「笑哭」表情包的官方名稱是「喜極而泣」,是當下最流行的表情包。
然而,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表情符號的用法和意思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些曾經流行的表情,如今已經是out的象徵……
對於喜歡「笑哭」的人來說,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它不再流行了。
最近,有網友就「哪些千禧一代的文化被Z世代的人認為不流行」展開爭論。討論列表包括緊身牛仔褲、每天使用百餘次的笑哭表情等,評論區有著這樣的對話:
問:「這個笑哭的表情有什麼問題?」
答:「它太過時了」。
01
何為「Z世代」?
2019年初,皮尤研究中心首次定義了Z世代的出生年月。以下這些就是各代目前的最新定義:
Z世代(Gen Z):出生於1997年-2012年(9-24歲)
千禧一代(Gen Y, or Millennials):出生於1981-1996年(25-40歲)
1996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成長於一個網際網路已經無處不在的年代。相比之下,一些千禧一代還記得網際網路沒有那麼普及的時代。
對於為什麼年輕人喜歡那麼頻繁地使用表情,有人說:「光用語言不能完全地闡釋出我的想法,而這些表情豐富了我的表達,讓它更加生動。」
「The English language cannot fully capture the depth and complexity of my thoughts, so I’m incorporating emoji into my speech to better express myself. Winky face.」
02
記憶中的「笑哭」表情包
儘管已經誕生許多年,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笑哭表情包,關於「笑哭」表情包究竟是什麼表情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
笑中帶淚、哭中有笑、又哭又笑……這張萬能的drama臉真是個迷。有人說它代表著「哭笑不得」,有人猜大概是「欲哭無淚」。還有人解讀為「不流露真情實感的掩飾」,還有人認為它有著「頑強生活」的含義。
而網際網路語言學家麥卡洛克:「正是『笑哭』的成功導致了它在年輕人當中的口碑跌落。(Tears of Joy was a 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
"If you indicate digital laughter for years and years in the same way, it starts to feel insincere. ... The hyperbole gets worn out through continued use," she said. That's why Gen Zers may be looking to fresh and novel ways to signal they're laughing through different ways.
她說:「如果你多年來用同樣的方式表達笑意,它會逐漸顯得不真誠。……這種誇張的符號已經被用爛了。」這就是為什麼Z世代試圖找尋新鮮的替代品,通過不一樣的方式發出笑的信號。
03
這些表情包還記得嗎?
▽
一臉無奈的冰淇淋女孩表情包
我們使用表情包或者表情符號的原因有多種,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給文本添加一種語言本身所不能傳達的表達和情感。
有時候,圖形比文字更具有說服力。比方說表情包,它可以補充文字描述不足的部分,可以很好的傳達出表達者的面部神情,語氣語態。
所以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表情符號給交流帶來了更多的活力,遠遠超越了普通的文字,讓語言的表達變得更加生動,富有表現力。
寫在最後
▼
無論用什麼樣的表情,只要能夠表達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並且能被理解,那麼怎麼樣都不算是「out」。願每一代人都能有自己「語言的藝術」。
版權聲明:
內容整理彙編自參考消息網 CNN VICE、江城晚報等,圖片源於網絡截圖,貴在分享,如有不妥,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