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珍油畫作品展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of Wang Qingzhen展期 : 2020.05.23—2020.07.20藝術家:王慶珍 ARTIST: Wang Qingzhen學術主持:老達 ACADEMIC HOST: Lao Da藝術總監:劉莎莎 ART DIRECTOR: Liu Shasha主理人:熊鷹 OWNER-PRINCIPAL: Xiong Ying展覽總監:王晶宇 DIRECTOR: Wang Jingyu展覽統籌:郭宇操 CO-ORDINATION: Guo Yucao策展助理:孫雨 ASSISTANT: Sun Yu特邀表演嘉賓 / GUEST PERFORMERS舞蹈:沈宏蕊、王佳楠 Dance:Shen Hongrui, Wang Jianan尺八:趙振宇 Shakuhachi:Zhao Zhenyu四季藝術公社 Four Seasons Art Commune合作機構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Ten Minutes Art and Culture SpaceBMW Brilliance Cultural Space 3F Century Golf Club, Yunhui Town, No.18, No.7 Stree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exi District, Shenyang我心中的菩薩
王慶珍
畫菩薩有一段時間了,很多朋友看了後給我各種各樣的評價,比如能看到畫畫時的心態,有一顆安靜平和的心;也有人從佛教的角度講到慈悲與善良。周圍藝術圈的朋友多會從人物的形態、和諧的色彩及形式上談及。首先,對色彩方面的感悟,得益於我的老師給予我的專業傳授,得益於我幾十年自己所學的染織設計專業,得益於我多年不懈嘗試與積累。到今天,當我面對畫布時,對色彩的思索已經不多,更多的心思在菩薩的神態上,在於菩薩帶給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畫菩薩?其實我從沒有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上了大學,學了中國美術史,尤其是學了染織專業,接觸了敦煌藝術,臨摹了好多敦煌藻井圖案和飛天,當時的重心都在敦煌的色彩上,用敦煌的色彩不斷去嘗試各種各樣的圖案,覺得十分神奇的是用敦煌的色彩去畫任何東西都覺得好看,才體會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所在,同時也對佛教有了一些了解,對菩薩的美體會不深,也可能是我當時個人的修養不夠吧,雖然也知道傳統文化精粹,沒有感受強烈的要表現的欲望。最早畫菩薩大概是2006年左右,基本上是臨摹的成份多,而且都是小幅的頭像和胸像,真正開始大篇幅、持續畫下來的應該是在2012年,因為看到了一尊菩薩坐像,莫名的喜歡,因為那幅圖很小,根本看不清,又不敢隨意去編,所以不斷地查閱資料,查手印、法器、瓔珞。當時覺得很得力的是常沙娜先生的幾本有關敦煌圖案的畫冊。記得那幅菩薩畫了好久,是所有我畫菩薩中畫的最久的一幅。到今天,我畫了有二十多幅,不包括幾幅畫了一半畫不下去的,畫完了不滿意的。回想起這幾年我畫畫的過程,有時很累,但是我覺得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沒有任何目的、沒有時間限制,什麼都沒有,只是畫,想畫就畫,想停就停。有時我會用很長的時間去找一首曲子,只是覺得畫到這個階段是我想聽的,有人問過我是不是畫菩薩時要聽佛經,我聽過,但不是所有畫畫時都聽,因為那個時間很長很長,有時畫著畫著我就什麼也聽不到了,儘管帶著耳機,裡面不停地在唱,對我來講,那個聲音是個背景,很遠很遠,好像我不在聲音裡也不在畫裡。也有的時候我會把自己轉移到小書房裡,沒有一點聲音的一個房間,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此我沒有答案,每一尊菩薩都在以不同的念力,散發著真善美,她們讓我心動就畫了。同時也很感念我們先人非凡的創造力,因為每尊菩薩的動態、表情、手勢、法器、配飾都讓我著迷,讓我控制不住想去表現的欲望,一遍遍的畫,反覆地畫同一尊菩薩,雖然在色彩和構圖上會有相近,但是在畫的過程中,我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我覺得菩薩所呈現出來的神情也是不同的。菩薩的美,是全方位的,如果你細細地去品味,這種美是滲透在每一個細節裡的;指尖上的美、頭飾上的美、嘴角上的美、站姿上的美,哪怕是腳指輪廓,都可以讓人去品味它在線條上、結構上的美。還有必須說的是每一尊菩薩身上佩戴的飾品——瓔珞。縱觀歷朝歷代的菩薩,都以滿身的瓔珞與飄帶,將人們的思緒引入另外一個境界。從敦煌壁畫和彩塑菩薩身上的佩飾方面,我們看到了一個獨特的研究視角,佩飾中最為華麗精美的當屬菩薩身飾的瓔珞。瓔珞傳自印度,古印度的王公貴族把許多珠寶串聯起來,掛在身上,叫做瓔珞,梵語稱之為「積由羅」。也有用花做的瓔珞,將花朵穿連起來作為裝飾,或掛於頸間,或垂於胸前。佛教藝術中也有用瓔珞裝飾佛、菩薩形象,以表現佛法的「無量光明,百千妙色」。這種傳自印度的瓔珞佩飾裝飾習俗,傳入中國後在佛教造像藝術上表現得很突出,而且量很大,瓔珞的造型款式非常複雜華麗:通常是以一個金屬項圈為基礎,在項圈的周圍懸掛各種珠寶玉石串飾,從項部一直垂至胸前,有的甚至垂到足踝,成為環繞全身的飾物。據說在當時生活中,瓔珞也成為古代婦女的主要裝飾品,特別是在盛大的歌舞表演中,舞伎身佩精美的珠寶翠玉的場面,在敦煌經變畫中表現得十分完美。所以我畫的菩薩,或多或少有對這些飾物的強調,或是色彩的,或是形狀的,或是明度的。當我每每佇立於菩薩前,面對各種各樣的瓔珞時,覺得它們是活生生的,又覺得它們是虛幻的,有時覺得似乎能聽到瓔珞間的叮咚聲,也有時希望它們成為今天生活中的一景。
材質/Materials:布面油彩/Oilon canvas作者/Author:王慶珍/Wang Qingzhen能靜觀音
Calm and Serene Guanyin Bodhisattva
材質/Materials:布面油彩/Oilon canvas
尺寸/Size:120*80 cm
作者/Author:王慶珍/Wang Qingzhen
年份/Year:2015
文殊菩薩
Manjusri
材質/Materials:布面油彩/Oilon canvas
尺寸/Size:120*80 cm
作者/Author:王慶珍/Wang Qingzhen
年份/Year:2014
展覽前言
劉莎莎
「無住生心」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
王慶珍教授以繪禪畫語,點撥善眾有情,以無住生心,結緣妙法蓮花。所謂「無所住」,意為不要有執念,要坦然,緣來則應,去而不留的超脫心境;所謂「生其心」,意為生清淨心,達到心無雜念,纖塵不染的境地。
從1990年代開始,王慶珍教授開始著手將她所理解的菩薩用藝術語言表現出來,從頭像過渡到全身像。菩薩依真而住,故住無所住;隨願生心,故生無所生,故般若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分析王慶珍教授每個時期的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繪畫方式、畫面語言一直在變化著,多年對佛像的研究,她對菩薩理解的變化,在繪畫設色方式體現得尤為明顯。她的近期作品選擇了更加自由的表達方式,畫面中的留白,似水彩、水墨語言的書寫方式,靈動且優美,輕快的色調傳遞出創作時的喜悅感……
菩薩是至善至美的象徵,體現的是佛家的大智慧、大喜悅,廣播善因、使人向善,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分別代表著佛陀的智慧、慈悲和權力,王慶珍教授創作諸菩薩像,更多的也是希望使身邊的人可以消除煩惱,廣結善緣,開心常樂。
有幸受邀擔任本次展覽的藝術總監,通過與陳連富教授的多次溝通交流,加深了我對佛像題材繪畫的理解,這些作品是藝術家多年來對佛教虔誠的修行,傳播著慈悲善心,幫助了很多人。
本次展覽的主辦方「雲慧小鎮」、「世紀高爾夫球俱樂部」,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高品質的社群文化基礎,也正是因為創始人熊鷹先生一直以來對藝術的關注和熱愛,最終得以促成本次展覽。「四季藝術公社」是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誕生於槐花盛開的五月,希望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抱有一顆向善之心、慈悲之心,被藝術滋養……
結合空間和作品的風格,我們邀請到十分鐘文化藝術空間,把「舞臺搬進美術館」的概念融入到此次展覽之中,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感,力圖使觀者與作品之間產生新的生命力。特此感謝各位青年音樂家以及為此次展覽盡心、盡力的幕後工作團隊。
策展人,藝術家。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趙寶平教授。遼寧省湖社書畫研究會理事成員。2011美國百人會英才獎獲得者。
目前工作、生活於瀋陽,成功策劃落地展覽項目30餘場,包括國際藝術家群展和新媒體藝術群展等。有著廣泛的傳統架上繪畫和雕塑作品藝術資源,擅長將藝術與商業結合,推動跨平臺合作。
色界四禪非非想大梵天主眾
Mahabrahman of the Form Realm with no-thought
but not no-thought Dominates all Beings
材質/Materials:布面丙烯,油彩/Acrylic on canvas, oil paint
尺寸/Size:107*80 cm
作者/Author:王慶珍/Wang Qingzhen
年份/Year:2018
持地菩薩眾
Prthivi
材質/Materials:布面丙烯,油彩/Acrylic on canvas, oil paint
尺寸/Size:107*80 cm
作者/Author:王慶珍/Wang Qingzhen
年份/Year:2018
2009年 北京愛慕美術館舉辦個人纖維藝術展 北京2009年 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纖維藝術展 瀋陽2015年 深圳歡樂海岸藝術空間舉辦綜合材料藝術個展 深圳2016年 伊順集團私人藝術館舉辦個人抽象藝術作品展 瀋陽2016年 北方傳媒中匯藝術館舉辦個人油畫作品展 瀋陽2019年 遼寧日報美術館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 瀋陽2007年 纖維作品參加《亞洲纖維藝術展》 印尼2008年 纖維作品參加《中日纖維藝術交流展》 天津2011年 纖維作品參加《洛桑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 河南2017年 綜合材料作品參加《ART SHENZHEN展》2017年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深圳報業集團 深圳雲慧小鎮
雲慧小鎮位於國家級開發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是以體育運動、文化創新、休閒旅遊、時尚商業為一體的多業態綜合體。作為國家級AAA景區,小鎮內18洞國際錦標賽高爾夫球場20餘萬株名貴樹種,以及精心設計環繞球場的流動水系,讓小鎮內樹影婆娑,湖水倒影,靜謐愜意。
雲慧小鎮總佔地面積70萬平方米,園區內分布著大片的槐林及人工湖泊,環境優美靜謐;小鎮內的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多功能宴會廳、西餐廳、會議室、酒吧、觀景露臺、林間民宿是您商務洽談、私人聚會、草坪婚禮的首選場地。
雲慧小鎮一為嚮往自然生活的你,構建與繁華相守的「世外桃源」!
雲慧小鎮配套設施
18洞國際錦標賽高爾夫球場、多功能宴會廳、西餐廳、會議室、酒吧、觀景露臺、冰雪童鄉、林間民宿、馬術俱樂部
雲慧小鎮配套服務
草坪婚禮/室內婚禮/私人聚會/商務洽談
團建/餐飲等服務
圖文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2019年末,經過近兩年的經驗和資源的積累,10'十分鐘初步形成了開啟線上化嘗試的想法;2020年初,一場疫情使得各行業面臨著突如其來的嚴峻壓力和考驗。而這場危機,恰恰促使10'十分鐘加快步伐,和那些與我們並肩的夥伴們一起化危機為生機。
2020年5月,10'十分鐘全面聯合瀋陽本土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舞臺劇出品人資源,共同開啟「十分鐘線上藝術節·盛京」,展現城市文化底蘊,挖掘城市藝術新銳,旨在連接藝術與大眾,推廣有文化質感的生活節奏及觸手可得的藝術方式,帶你發現這座城市更美的一面。敬請關注!
更多10'十分鐘的故事,持續更新中
關注10'十分鐘公眾號,我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