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談創作經歷:優秀電視劇需用真情才能打動觀眾

2021-02-08 廣西文藝界

小說《後悔錄》改編為電視劇《愛你一生》,著名作家東西談創作經歷

優秀電視劇需用真情才能打動觀眾


「電視劇與小說越來越分化,我沒法繼續編劇,只寫了第一稿。」近日,著名作家東西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之前一些未曾公開的觀點,同時引出關於影視與文學的一串話題。目前,河南衛視正在播出根據作家東西長篇小說《後悔錄》改編的44集電視連續劇《愛你一生》,東西是編劇之一。據悉,《愛你一生》是第二次衛視播出,首次播出是2015年5月1日的湖北衛視。

《後悔錄》小說最早發表於2005年第三期《收穫》雜誌,2005年首次出版,曾獲第四屆華語傳媒盛典「2005年度小說家獎」、《新京報》2005年度文藝類好書獎,被翻譯為英文、韓文出版,德文今年出版。

華語傳媒盛典為《後悔錄》寫下這樣的頒獎詞:東西是一個尖銳的人,一個飽含同情的作家。他的小說,總是從世道人心中那些微妙的疑難出發,以富有現代意味和精神警覺的敘事,生動地講述一個時代的歡笑和淚水。他所塑造的那些躁動的靈魂,在守護自身殘存尊嚴的同時,不約而同地都走向了孤獨和荒謬。他關懷這種荒謬所導致的生命疼痛,又不斷賦予這種荒謬感以輕鬆、幽默的品質。他出版於2005年度的《後悔錄》,書寫了一個小人物如何用一生來犯錯,又用一生來後悔的荒誕經歷,並在新的敘事難度下為個人的不幸作了巧妙的辯護和注釋。他寫了悲傷,但不絕望;寫了善惡,但沒有是非之心;寫了歡樂,但歡樂中常常有辛酸和嘆息。他的小說超越了現世、人倫的俗見,有著當代文學中並不多見的靈魂刻度。

《後悔錄》發表之初,上海雲飛揚影視公司就買了版權,並邀請東西做第一編劇。東西編了24集,之後編劇談韋將其擴充為44集。

小說的背景是上世紀60年代至改革開放年代「東方式的後悔」,主人公曾廣賢因為無知和恐懼,錯過了向他大膽示愛的少女。當他的身體有了欲望衝動,爬進他所仰慕的女人房間,沒有肉體接觸卻被誣告成強姦犯。獄中10年,他獲得了精神愛情。出獄後,他為從前的過錯主動承擔責任。從身體禁慾到身體開放的30年過程中,曾廣賢每次選擇似乎都錯了,因此他不停地後悔,認為沒有選擇的那一條才是最好的道路。從2005年小說首發到2015年電視劇首播,為何10年才拍攝成功?原因是作品要如何適應影視化,人物的「後悔」因素被削減、主人公曾廣賢被改為富於時代特徵的曾向陽、加強感人內容等,影視製作方的宗旨是以真情打動觀眾。同時,紮實的小說基礎、實力派演員加盟等元素讓電視劇贏得認可。由於電視劇與小說越來越分化,東西沒法繼續編劇,只寫了第一稿。但他表示,可以理解影視公司的要求。電視劇就這麼一個市場,大家都清楚怎麼拍更有回報。電視劇是一家人一邊磕瓜子一邊嘮叨著看的劇,和電影不同,和小說更不同。小說能拍成電視劇播出,製作者付出了許多努力,感謝他們的運作經驗,否則拍不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東西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都有一個滯後期。原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1996年發表,電影《天上的戀人》2001年拍攝,而同名電視連續劇2008年拍攝。電影《姐姐詞典》、電視連續劇《耳光響亮》由廣西滿地樂影視公司2002年拍攝,小說發表於1997年《花城》雜誌,相隔5年。電視連續劇《我們的父親》2007年拍攝,原小說發表於1996年。評論家對此表示,小說在改編過程中需要作出調整,每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後的10年中,廣西作家作品被頻頻改編為影視劇。鬼子為張藝謀編劇電影《幸福時光》,李馮為張藝謀導演編劇《英雄》《十面埋伏》,凡一平的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尋槍》《理髮師》《最後一顆子彈》,辛夷塢的小說改編為電影《致青春》等。廣西曾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搖籃,陳凱歌、張藝謀、張軍釗、何群的電影都由此起步。東西表示,現在對講好中國故事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隨著時代變化,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作家的敏感度、概括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如果僅靠從前的蠻力和衝動,很難寫出好故事。現在比從前更需要思想深度、藝術技巧和耐得住寂寞。中國從事編劇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故事的講法也花樣百出,當家庭倫理劇、戰爭劇被很多作家書寫的時候,或者說大家都知道只有這兩個領域的影視劇更有作為時,編劇的競爭就愈發激烈了。東西同時認為,觀眾的審美需求越來越高。觀眾看了許多中國劇、美劇,對影視劇挑剔程度更高了。如果每天都是那些套路,觀眾會看膩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太看劇了,影視劇觀眾正在流失。網劇現在火起來後,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如何編出更多震撼人心的影視劇,都需要編劇業者共同努力,也要作家們提供更優質的原創小說。大家似乎隱約地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但大家又都仿佛還沒有完全明晰,創作一直都需要從業者執著的探索。目前東西正在寫新的長篇小說,力爭今年完成。而這部小說會改編成影視作品麼?東西說他寫小說時從來不考慮能不能改編,改編影視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需要環境和運氣。

相關焦點

  • 作家東西:優秀電視劇需用真情才能打動觀眾
    「電視劇與小說越來越分化,我沒法繼續編劇,只寫了第一稿。」近日,著名作家東西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之前一些未曾公開的觀點,同時引出關於影視與文學的一串話題。目前,河南衛視正在播出根據作家東西長篇小說《後悔錄》改編的44集電視連續劇《愛你一生》,東西是編劇之一。
  • 《懸崖之上》編劇談諜戰片:打動觀眾的法寶是人物
    編劇全勇先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1905電影網訊日前,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類型實踐與作者表達——類型電影創作談作為論壇嘉賓之一,《懸崖之上》編劇全勇先就類型電影議題,介紹了《懸崖之上》的創作。
  • 什麼樣的講解才能打動觀眾
    如果一個講解員在講解時,只是「走近」文物,而沒有真正「走進」其中,親自「呷一口」,嘗嘗味道,就很難發現隱藏在記憶中的美和創造力,所講的內容既不能打動自己,更不能打動觀眾。一旦她們走進展廳,持棒為觀眾講解的時候 ,一下子就收起先前的笑容,換上講解員固有的面孔,以一種職業化的口吻為觀眾講解,聽上去流暢、洪亮,仔細看,多了幾分呆板、單一,少了幾分生動、鮮活,給人一種「上了臺」、「做出來」的感覺。講解是一門藝術,藝術來自生活,雖不能照搬生活,但語言表達所必須具備的激情卻都是相同的。
  • 專訪型男葉思偉:相信自己就是劇中的他,打動了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你能讓自己有信念感,演鄔雲哲也好,其他角色也好,相信自己就是劇中的他,打動了自己之後才能打動觀眾。"葉思偉很堅定的說。葉思偉從小就想做一名演員,對演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高中時被導演選中參演電影《愛在廊橋》,並得到了導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為之後的演藝之路打好了基礎。
  • 電影《狐蹤諜影》主題曲上線,安琥全能創作真情發聲
    今日,隨著電影《狐蹤諜影》的全國上映,該電影主題曲《我以為你會等我》及片頭曲《狐蹤諜影》也同步上線,影片主演安琥包攬詞曲,誠意創作,並用歌聲演繹出一段熱血豪情的跨國反恐大戰,為中國力量作出最好的註解。影片中,安琥飾演的角色正是這場生死博弈中的受害者之一,他親身經歷了摯友的女兒被綁架,被營救的過程,而在這段難熬的過程中
  • 電視劇《白鹿原》編劇申捷談改編:培養而不是迎合觀眾審美
    談收視  觀眾參與構築「白鹿原」  南方日報:電視劇《白鹿原》的收視比起口碑,並不算突出,你怎麼看待當下電視劇的收視率問題?  申捷:收視的原因很複雜。這部劇收視一直在往上走,屬於慢熱。觀眾有沒有遠離「白鹿原」,這從很多渠道和角度都可以觀察到。相反,觀眾正在用各種方式來澆築作品的成長,你看看彈幕,看看微博微信的評論,這個「白鹿原」是觀眾與電視劇工作者一同構築的。  南方日報:有人說,過於忠於原著導致不符合當代電視觀眾的觀看心理和審美,你怎麼看?  申捷:觀眾必須迎合嗎?未必。
  • 創作更多叫好又叫座的農村題材電視劇(文化世象)
    據廣電總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全年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314部、13470集,其中當代農村題材14部、415集,分別佔比4.46%和3.08%。回顧中國電視劇誕生60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螢屏出現了一批優秀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它們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觀眾的審美訴求,留下了眾多精品力作。
  • 這些作品為什麼能獲電視劇「飛天獎」
    此外,還評出了優秀導演獎、優秀編劇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女演員獎等4個單項獎。獲獎作品較為準確地反映出中國電視藝術2017—2019年的發展成就,同時也為新時代的創作者們樹立了鮮明的主流價值坐標與品質標杆: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真情謳歌祖國、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讓電視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進入尾聲,在本屆北影節上,嘉賓雲集的電影節電影大師班,無疑是電影行業從業者與影迷關注的焦點。一直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僅是影迷們的狂歡,更是國內外電影從業人員的盛大聚會。
  • 周興哲新歌MV談穿越戀 被《後來的我們》打動
    周興哲MV談穿越戀周興哲(Eric)推出最新主打歌《受夠》MV,邀請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入圍14項金鐘、生涯拿下5座金鐘獎的陳慧翎導演編劇、執導,也啟用以該劇出道就挑大梁演出、並提名金鐘獎最佳新進演員的王渝屏主演,更請到以電影《2046
  • 撒貝寧談妻子順產經歷,眼泛淚花,表情嚴肅,觀眾:好丈夫
    撒貝寧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主持人,憑藉《今日說法》成為優秀主持人。同時大家還知道他是一個北大的學霸,高考之前就已經被北大免考錄取,可以說他的智商是很高的。這兩年頻繁參加綜藝節目,與其他嘉賓的互動中就可以看出,撒貝寧不僅學識淵博,同時還有著極高的情商。
  • 《陽光下的法庭》獲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提名獎
    2020年9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電視人齊聚衡水,共同見證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 暨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隆重召開。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青島東唐影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喜獲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提名榮譽。
  • 鬱可唯訴說曾被觀眾扔東西經歷,只因被誤認成梁靜茹,驚呆汪涵
    鬱可唯訴說曾被觀眾扔東西經歷,只因被誤認成梁靜茹,驚呆汪涵近日,鬱可唯在天天向上上講述了一段被誤認為梁靜茹的經歷,在滾石三十周年演唱會的上海站上,鬱可唯因公司失誤而被觀眾嫌棄,甚至做出扔東西上臺的行動同樣作為歌手,只因當時名氣沒有梁靜茹的大,就被臺下觀眾扔東西轟下臺。
  • 吳若甫盼與觀眾真情到永遠
    還得知你曾拍攝過包括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大閱兵》,電視劇《黑臉》、《紅色警戒》等幾十部作品,但你被更多的觀眾知曉,還是在電視劇《牽手》中飾演鍾銳之後。你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吳若甫:我的解釋很簡單,只要你做出了努力,就會有回報。不是不報,緣分未到。但作為演員,要珍惜這種與觀眾的緣分。我們沒有理由揮霍緣分。我與觀眾,真情到永遠。筆者:拍電視劇《被告》前,你拍了哪些作品?
  • 電影《暖春》人間真情 感人至深
    該片作為一部典型的小成本電影,但取得的成績卻讓人讚嘆,這部影片正是不重情節重細節,不重故事重情感,注意通過許許多多來自於生活的細節,靠一種深沉的情感來打動觀眾、抓住觀眾、震撼觀眾的心靈。該片獲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
  • 飛天獎用嘉許給出當代電視劇藝術創作的至上標杆
    作為國產劇的最高獎項,飛天獎用16座獎盃的嘉許,給當代創作者們樹立電視劇藝術創作的至上標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讓中國電視劇能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成為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的一種精神熱源。
  • 獻給「人民公僕」的時代讚歌——電視劇《一諾無悔》創作談
    長篇電視劇《一諾無悔》4月3日在央視一套首播,並在愛奇藝、央視網同步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繼電影《樵夫廖俊波》之後,電視劇《一諾無悔》再次把這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故事搬上銀幕,講述了他從政20多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甘當「人民公僕」,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直至因公殉職的先進事跡,塑造了一個用生命踐行「忠誠、乾淨、擔當」的新時期好幹部的藝術形象,讓觀眾更親切、更生動地了解廖俊波的生平經歷和感人事跡,是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時隔34年,徐少華首次開口談朱琳:她非常優秀,我們關係很好
    在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趣經女兒國》一集是該劇為數不多的感情戲,徐少華扮演的唐僧英俊帥氣,朱琳扮演的女兒國國王清純漂亮,俊男美女搭檔著實讓人養眼,這一劇集也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經典劇集。由於在劇中徐少華和朱琳配合默契表演逼真,近乎完美,打動了無數觀眾
  • 《心動的信號2》如何以真實打動觀眾
    年輕的綜藝觀眾對於生活正變得更加敏感,對於綜藝他們需要能夠從中尋找情感的投射。而在諸多被尋找的情感之中,愛情是都市生活至關重要卻又飄忽不定的必需品。這檔綜藝提供給用戶的,正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為觀眾帶來的投射和慰藉。「你對我挺特別的,你身上很純粹的東西吸引我。」
  • 克里斯多福·諾蘭談電影創作:要真誠面對自己熱愛的東西
    在拍攝所有影片,尤其是在拍攝短片的時候,你總能學到很多東西。,最後我們兩個幾乎是同時完成了創作。這次合作的經歷非常有趣,因為他給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當我用他的創作靈感寫劇本的時候,我也會向他尋求意見,比如如何讓一些情節更加合理,他也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這次合作經歷非常愉快。」這次合作對於他們兩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