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呆妹
好久不見啦~
我現已結束在南京大學的交換回到臺灣了!
在寫了幾篇文章後
大家是不是對我更好奇了呢(並沒有
那麼我先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小學、國中到高中都在臺南生活
大學時上了臺北的學校
於是到了臺北開始天龍人*的生活
呆妹的媽媽是臺北人
所以大學期間我都是住在外婆家
而我的外婆家就在文化歷史悠久的大稻埕街區
小甜來臺期間,還曾住過我的閨房
和我一起睡過覺(喂喂
咳咳,好的我們回到重點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外婆家門前』的這條街
*註:天龍人,臺北人的別稱。
大稻埕
古時,因居民在此處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平時則用作農產品交易場所,故以「大稻埕」為名。
點擊圖片查看大稻埕遊覽地圖
大稻埕南起捷運北門站,北至捷運大橋頭站;西臨淡水河,杏仁們也可以在大稻埕碼頭搭船到淡水遊玩喔!
近年來,政府力推此處觀光,在2017年更是入選了臺北景點top5!
由於大稻埕覆蓋範圍較大,今天先跟大家介紹的是迪化街這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老街。
1973年,迪化街大部分地主與臺北市政府開始研擬迪化商圈的都市更新計劃。要將清朝到日治以來成型的7.8m寬的迪化街舊街道,拓展到20m,將所有迪化街的古老建築將全數拆除。
這個決定引發了各界對此歷史街區保存與否之爭議。1988年由民間財團法人樂山文教基金會聯合當地居民、臺北市民和專家學者發起「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搶救大稻埕傳統聚落。
經過這些人的堅持與努力,1995年,迪化街終於免於被拆除的危機,古老的街道和歷史性建築也得以保存下來。
所以現在
我們才得以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
歷史古蹟與人文景觀
👇
雖然呆妹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這次介紹的霞海城隍廟來頭可不小。
霞海城隍廟是內政部核定的三級古蹟,與慈聖宮,法主公廟合稱大稻埕的三大廟宇。
霞海城隍廟原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海邊厝五鄉莊居民的守護神,下店鄉又名霞城,而祖廟又設於霞城的臨海門旁,所以渡海來臺以後便稱為臺北霞海城隍。
除城隍爺外
廟裡的月老爺爺可是個超級紅娘喔!
((o゚v゚)ノ畫重點)
千裡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想要脫單的朋友們,快來找月老爺爺吧
ps:附近的店家都有販賣供品(紅線、喜糖等等),拜月老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費用廟方都會詳細告知。
專注點香的小甜與呆妹
自動販售機裡的月老奶茶
在霞海城隍廟對面小巷的販賣機裡,有著紅極一時的網紅奶茶,外觀簡約走小清新路線,馬卡龍色也超可愛了
奶茶几款不同味道
代表著初戀、暗戀…
喝完後瓶身還有小驚喜
路過的朋友們別忘了來品嘗看看,
或許還能邂逅你的Ta
建築物上「屈臣氏大藥房」幾個字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但此屈臣氏並非彼屈臣氏。
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藥妝店屈臣氏,早在100多年前屈臣氏就已從臺北的大稻埕登陸了。
清末,洋商紛紛到大稻埕收茶制茶,臺灣人從此開始慢慢嘗試西藥,到了日治時期臺北已有了好幾家西藥店,而其中以屈臣氏最為著名。
據說日治時期研發出有效的治咳嗽藥水,因而大藥房生意大好。光復後局勢不穩及天災使生意受影響,最後僅留下小店鋪賣成藥,其餘店面曾出租作為布莊、餐飲店使用。
現在的屈臣氏大藥房為市定古蹟,賣的是一些文創商品,經過時不妨停下腳步,近來逛逛吧。
看似嶄新的迪化207博物館,其實前身是一間名為「廣和堂藥鋪」的中藥行。
207博物館是個古蹟活化的小型博物館,介紹了迪化街的歷史與文化。全館四層樓都是免費開放參觀,大家可以放心的好好逛一逛!
館內有定時導覽和各項藝文活動,感興趣的杏仁們可以計劃好時間過來看看喔。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周二休館)10:00-17:00
周六、周日及國定假日 10:00-17:30
官方網站:
http://www.museum207.org/index.php
據傳當時積極從事社會運動的蔣渭水,常來到這裡來發電報。
除了一般的郵政和金融業務外,這還是個歷史悠久的郵局。身為郵政愛好者的呆妹本人非常喜歡這間郵局。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寄明信片,可以在迪化街上的文創小商家買一些特別的明信片,在這邊寄出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豬哥亮、宥勝、簡嫚書和隋棠主演的《大稻埕》這部電影?
電影中主角透過一幅畫穿越到過去的年代,而這幅畫就是在郭雪湖畫中所還原的迪化街曾經的繁華景象。
在迪化街的文創小店裡也能找到這幅畫的各類周邊,非常適合買來收藏留念!
就像是在大陸很多城市都有「南京路」一樣,臺灣也不只有一個「永樂市場」。
「永樂布業商場」的前身為日治時期在大稻埕碼頭附近成立的「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
原本,市場主要以販賣飲食小吃為主,但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船運同時也帶來了民生必需品及大量布料,因此在大稻埕碼頭附近逐漸形成布市,成為北臺灣布料的集散地。
現在的永樂市場大樓以批發、零售棉布及加工產品著稱。
從「市場」到「商場」,傳統紡織產業開始改頭換面,配合時代潮流發展出更多元的產業新契機,除了販賣各式各樣的服裝、窗簾、家飾布料外,同時提供了布匹縫製、加工和訂做等多元化服務。
永樂市場外面偶爾還會舉行小市集,附近也藏著許多臺灣小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在這裡滿足你的口腹之慾吧!
作為老臺北最傳統的春節嘉年華,每年春節前至除夕,小小的一段路熱鬧非凡,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全臺北的人都擠到這裡辦年貨了?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臺灣對外開港後,大稻埕因淡水河的開港,交通運輸便利,到日治期間已成為北臺灣商品貿易往來的集散地。商業活動頻繁,與艋舺同為北臺灣通商貿易重要地方,成為臺北最繁華的地方。
由於航運便利,進出貨物方便,也因此許多店家為享此地利,紛紛選擇在此落腳,大稻埕也就成為「北部南北貨」的集散地。
南北貨指的就是來自各地不同的食材,而且大多是乾貨,原先中藥也被歸類於南北貨裡,但因為所需的專業知識較多,所以之後就漸漸和南北貨分開販賣。
前面提到過原本要被廢除的迪化街建築在保留後,經過政府的重新規劃,在每年農曆春節前會推出「年貨大街」的吉慶紀念活動。
糖果、蜜餞、乾貨、瓜子、魷魚絲等等,平時不怎麼想吃的東西這時候總是特別嘴饞,從街頭掃到街尾不知不覺滿載而歸。
若是感嘆富庶的現代春節越來越沒滋味,那麼不妨來一趟迪化街年貨大街,感受滿滿的年味兒。
呆妹自己也很喜歡在過年前到這邊逛逛
雖然人山人海
但整條街熱鬧的氣氛真的很有過年的感覺
街邊奮力叫賣的店家
全家大小牽著手一起出來逛街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見到這些場景就讓人心中充滿了溫暖
迪化街上的每個小店鋪都藏著自己的故事
漫步在街道上
感受建築物流露出的歷史文化
⛩
在老屋裡的咖啡廳嘗一口美味
在街邊的文創商店寄一張明信片
在琳琅滿目的布行挑選一塊自己喜愛的布料
在中藥材店裡抓一把藥材
……
用簡單輕鬆的觀光方式
去體驗昔日老臺北的種種風情吧
想知道更多大稻埕的故事?
期待呆妹的下次分享吧~
想看乾貨
後臺回復關鍵詞【薦樂】or【臺北】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