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半仙
「看到第六集,我已經撞衫三件了」
《隱秘的角落》觀劇過程中,@橘且偷生不斷發現自己在優衣庫購買過的衣服出現在劇中,而且還都是朱朝陽媽媽、張東升老婆這樣的角色,讓她不得不吐槽自己的中年人審美。
不只是@橘且偷生,社交平臺中關於《隱秘的角落》同款服裝「曬單」隨處可見,甚至成為了營銷號關注的話題,除了調侃之外,也有年代不符的一些吐槽。
「人靠衣裝」,服裝造型對角色塑造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好的服裝造型能夠凸顯人物性格,乃至成為後期營銷的話題點。
但某種程度上,服裝造型在現代劇製作中常常是較為邊緣的部門,圈內對服裝的重視程度沒有跟上其本身對角色塑造的重要程度。甚至連三流演員都能發難服裝造型師,要求穿大牌。還有某些演員吹噓私服穿進劇組,將服裝組的功勞為明星人設添磚。
而另一方面,觀眾的審美眼光正在發生變化,細節和真實感是當下劇集中最常討論的點,服裝自然也被頻頻提起。
一邊是挑剔的觀眾,一邊是變化中的影視產業,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採訪到了兩岸三地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服裝造型師,揭開現代劇服裝造型行業是如何運作的?
劇本基調決定服裝風格
「劇本是我們做服裝造型的起點,」臺灣服裝造型師暖暖對娛樂資本論說,「我們會加入主創們討論劇本的過程,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基於故事基調,服裝造型師和導演、製片等主創們最先定下的,是服裝的整體風格。
如果是偶像劇,那麼時尚、好看是第一位的。生活劇則更加強調寫實,要貼近大眾。而懸疑、探案劇,大部分都靠偏冷和偏暗的色調來烘託氣氛。這些常見的現代劇類別一般都會有對應的服裝風格。
如果有例外,那麼一定是主創團隊的特殊要求。《隱秘的角落》雖然是懸疑劇,但劇中張東升最常穿白色襯衫、普普有明黃色背心和外套,其他角色的服裝也都是以亮色為主,這就是主創們要的「陽光」。
張東升經典白襯衫造型
大方向確定之後,開始為每個人物設計服裝造型,「一個角色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否強烈,其實是要靠包裝來塑造的。」暖暖說。
而服裝又是包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角色的服裝造型會分為兩個工作重點,第一是要用服裝凸顯人物性格、經歷,第二則是要用服裝將主要角色區分開來。
「所以我們要和導演比較深入的討論劇本和人物小傳,了解人物的前情、心理變化等等,」內地服裝造型師葉亮對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說:「得到的細節越多,服裝才能更好地為角色塑造服務。」
其中衣服的剪裁、面料、顏色,都是可以大作文章的地方。
比如塑造一個雷厲風行的女主角,以《怪你過分美麗》中鐵血經紀人莫向晚為例,這就需要用硬質的面料、利落的剪裁來凸顯性格,所以莫向晚最常穿的就是西裝外套。想像一下,如果不穿西裝穿雪紡、棉麻,是不是氣場就軟下來了。
莫向晚的西裝
近些年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其實都有著明顯的服裝風格,比如戴頭巾穿誇張服飾的道明寺、一身西裝精英範的安迪、前期大紅大綠的羅子君等等,都是服裝塑造人物的典型。
不過一部劇不可能只有主角,服裝造型需要首先在外表上將人物區分開來,同樣是剪裁、面料、顏色等。《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和唐晶,兩個人物服裝一直都是不同色調和材質,唐晶是黑白冷色調,材質偏硬,羅子君前期是大紅大綠,後期是莫蘭迪色調,但都偏軟,恰好是一冷一暖、一硬一軟的對立。
圖註:《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和羅子君
但如果大家都在職場,需要穿西裝,那麼就要在其他地方做區隔,比如領子的形狀,衣服的材質。《怪你過分美麗》中,經紀人莫向晚和製片人張萌都是職場女性,莫向晚的西裝更加時尚、誇張,還會選不常見的絲絨質地,而張萌則是簡單的灰色,如此做出區隔。
《怪你過分美麗》製片人張萌和經紀人莫向晚
到這裡,根據劇本而來的前期準備工作到了節點,下一步是衣服和演員的適配,這就是服裝造型師們要修的第二門功課。
演員、導演意見多,BUG不怪造型師
選角是服裝造型師無法幹涉的工作內容,但偏偏選角的結果會極大影響造型。「實際上演員先影響的不是造型,而是劇本。」葉亮理順了一下邏輯關係。
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選中的演員有可能會劇本中的形象完全不相符,那麼劇本首先要做出調整,然後就會波及到服裝造型。
特別是在IP改編作品中,這樣的例子更為常見。近些年最典型的就是《歡樂頌》中的曲筱綃。原著中她是一個長發飄飄的高挑美女,但王子文身材嬌小,劇中最常見的造型就是高腰小短裙,顏色上多選用撞色,往古靈精怪的方向走。
對服裝造型師來說,單單是身形和風格的問題並不難處理,枵歸宿造型工作室負責人告訴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我們作為專業人員,自然希望服裝可以貼近劇本和真實生活的狀態。」
但現實情況是,專業的意見並不總是被導演或者製片採納。「較為考究的電影和劇集,會更加在意服裝的寫實性,而一些偶像劇、網大之類的可能並不怎麼在意。」葉亮說。
所以觀眾會經常在一些劇中,看到與現實情況不符的服裝造型。比如《夢回》前期,李蘭迪飾演的女主角自稱「沒錢沒勢實習生」,結果住大房子,穿名牌服飾。
這些「BUG」出現,很大原因是主創團隊本身希望劇集區別於現實生活,有一個更加戲劇化的呈現。「這些BUG不可能是服裝造型師疏忽造成的,只可能是主創的意見,更有甚者,就是希望用BUG為劇集掀起討論度,製造營銷點。」葉亮表示。
於是許多劇中就會出現一些現實生活場景不會穿的衣服,比如在家裡也是一雙高跟鞋走來走去。
而在導演之外,演員也會給服裝造型師出難題,除了因為身形無法匹配修改服裝外,最令人頭疼的就是「我不要穿這麼差的衣服,要穿xx大牌。」
葉亮吐槽:「這樣的演員真是不少,而且還不是一線的明星,反而是那些二三流的,經紀人和本人都來盯著服裝,一會這不行,一會那不行。」
以這些演員的人氣往往沒有大牌服裝贊助或者代言,都需要劇集為其置辦。此時一般是由製片人出面溝通,因為滿足明星的要求,意味著和控制預算之間會發生衝突。
私服、贊助不靠譜,要想省錢靠採購
演員私服進組在近些年似乎成為了一種風潮。
《歡樂頌》播出時,社交平臺上鋪了大量關於劉濤私服的營銷內容,一方面從美妝服飾圈層為劇集增加熱度,另一方面也是為演員本身人設打造助力。
自媒體《歡樂頌》劉濤私服文章配圖
然而當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就演員私服進劇組問題向葉亮求證時,他給了否定的回答:「哪個演員有這麼多合適的私服可以用呢?大多是劇組定製的。至於為什麼說是私服,可能就是一種宣傳手段。」
因為劇組拍戲需要的服裝量是巨大的,而且重要場次的服裝都會再備一兩套防止意外。演員私服進劇組需要面臨管理、損耗等多重問題,給服裝造型帶來的麻煩更多。
但有一種情況是,演員因為有品牌合約在身,品牌願意免費提供大量服裝給劇組。就像李現參演《親愛的熱愛的》時,他在劇中最常穿的衣服就是PUMA,不過據娛樂資本論了解,PUMA並沒有贊助劇集,只是贊助了李現一個角色。
李現在劇中穿PUMA
這也可以看出服裝品牌對劇集贊助的謹慎態度。枵歸宿負責人說:「服裝品牌贊助其實並不多,因為服裝不像快消一樣能露出logo,比較考驗品牌在播出期的營銷和運作。而且服裝作為道具的損耗是比較大。」
另外品牌們還不得不考慮風險性,這件衣服穿在某個演員身上,只是氣質不符還是小事,如果爆出了負面新聞,那對品牌來說就是花錢找不痛快了。
所以藝人私服和品牌贊助都是比較小的比例,現代劇服裝來源大部分是採購。某些時候,當製片人搞不定對服裝有諸多要求的三流演員時,造型師們會選擇在淘寶採購,既滿足了演員的面子,又保證了預算不超出。
根據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採訪所得,內地現代劇服裝成本一般佔製作總成本的5-10%左右,臺灣會在2-3%左右。這樣算來,100萬裡,有2-10萬會分給服裝,這就需要服裝造型師們精打細算。
韓國、香港的批發市場是她們常去的地方,這裡的服裝本身有較多的流行時尚元素,在價格上也會比較好控制。葉亮補充了一下,「時尚買手也是我們常聯繫的對象,因為他們手裡有許多歐美市場的小眾品牌,穿起來更有質感,也不容易撞衫。」
如果要更加省錢的辦法,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也是不錯的選擇,款式類型十分齊全,而且質感也不差。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品牌可以退換,又省下一筆錢。
但有一種情況和上述所說的都不同,那就是特殊職業的服裝,比如公檢法機關等等。「如果有這些職業,那我們就要和有關部門進行報備,因為這些衣服買不來,工廠也不敢做。」
甚至有些服裝造型團隊為了貼合實際,會和這些職業的人士借用服裝。根據媒體報導,《人民的名義》拍攝時,劇組就向無錫市人民檢察院借了40套制服。
圖註:《人民的名義》劇情截圖
從讀劇本、定風格、改造型,再到最後的採購、挑服裝、定妝,一部劇到這裡就可以定妝等待開拍了。
團隊、關係和人情,服裝組難念的經
影視工業化喊了很多年,或許現在情況有所好轉,但這股春風還沒刮到服裝造型行業。
「現代劇服裝造型還是靠關係接活的情況比較多,這就帶來了很多問題。」枵歸宿負責人說,有些工作室養不了那麼多人,每次接活都是臨時組建團隊,可能招來的都是剛從美妝服裝技校畢業的小年輕。
先不談業務問題,僅僅是人員流動就會給服裝造型帶來大麻煩,特別是在開拍之後。「因為拍戲不是按順序來的,所以為了接戲,服裝必須分門別類嚴格管理,以免劇播的時候出現憑空換褲子、換皮帶的情況。」枵歸宿負責人說道。
但跟組是特別累的,沒有信任度的新人加入之後有可能會出現受不了勞累而辭職的狀況。交接起來難度較大,現代劇會稍微上手快一些,如果是古裝劇,有可能新接手的人要熟悉一兩月。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枵歸宿目前團隊成員雖然沒籤在工作室下,但也都合作多年,有基本的信任度和默契。
疫情期間,因為劇組拍攝項目的減少,許多服裝造型團隊日子都不好過,而且因為靠關係接活,和製片人處好人情成為了另一門必修課。
有些時候,為了討好他們,服裝造型師會以極低的價格為劇組做造型。葉亮有些無奈:「有些製片人就是知道這一點,故意說大家都是朋友,幫個忙,最後給一點點錢。但是沒辦法,以後要靠他們吃飯。」
而且工業化的春風沒到,省錢的浪潮先來了。
除了刷臉換造型外,現在製片人相比較過去,對於道具等劇組物品的看管更加嚴格,以前拍攝完畢後服裝直接歸服裝組,可以進行閒魚售賣增加收入,而現在需要清點上交。
雖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麼做也可以理解成劇組規範化的必經之路。但服裝造型師們心裡都清楚,相比較置景、後期等環節,服裝造型這一影響人物塑造和故事可信度的關鍵部門,反而沒有那麼多的話語權。
不僅要靠關係接活,從資金上卡的嚴格,還要隨時被導演、製片、演員幹預專業上的創作。相比較古裝劇對服裝的重視程度,現代劇服裝造型團隊簡直像是家裡不受寵的孩子。
但是情況也正在發生變化,觀眾越來越挑剔了,對現代劇不僅會挑置景的毛病,也會吐槽服裝造型的好看和真實度。
現代劇服裝造型師和古裝劇一樣,有專業的匠心和創作的激情,雖然行業裡至今沒有依靠此成名的團隊,但從業者們依然在為塑造角色和故事而努力,枵歸宿負責人說:「希望未來服裝造型作為主創團隊之一,能夠被尊重,有更多專業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