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統天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設三十六郡,信陽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7縣,雩婁縣、西陽縣、期思縣、息縣、城陽縣、蓼縣、安豐縣。
漢沿秦制,信陽分屬九江郡、江夏郡、汝南郡。境內增設五縣,安昌縣、弋陽縣、軑縣、鄳縣、鍾武縣。
三國時,魏文帝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潢川縣西,隸豫州,是為信陽設郡之始。
北周武帝時在信陽置申州,南朝梁武帝時在南光城郡置光州。
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軍,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因避太宗趙光義的名諱,改義陽軍為信陽軍。
元代,改信陽軍置信陽州,治所在信陽縣,後升為信陽府。
信陽位於中原腹地,又離古代王朝的統治中心洛陽、開封等較近,歷來都是世家大族繁衍集聚之地,現在就古代信陽的十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
固始黃氏:黃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官位,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和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其二源於黃國,黃國滅亡後其子民以國為氏,稱黃氏。其三源於回族、滿族等漢化改姓。
當代,黃姓人口主要分布於廣東、四川、湖南、廣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蘇等地。黃氏的主要郡望為江夏郡、江陵郡、松陽郡、固始郡、安定郡、會稽郡、零陵郡、巴東郡、洛陽郡、晉安郡、濮陽郡、東陽郡、南安郡、西郡。黃氏的主要堂號有山谷堂、江夏堂、固始堂、安定堂、寬和堂、紫雲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頃堂、聚斯堂、雙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遠堂、熾昌堂等。其中黃氏固始堂,以望立堂。
弋陽胡氏:胡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於歸姓,以國為氏。歸姓起源於商朝的姒姓夔國,國家滅亡後,子孫以國為氏。歷史上的門閥望族安定胡氏即源於歸姓胡國。其二源於媯姓:舜帝後裔媯滿,周朝初年被封於陳國,號胡公,又稱陳胡公滿,後裔有以其號為氏者,稱胡氏。其三源於胡母氏,出自戰國時期齊宣王之弟胡母氏後裔,複姓簡化為氏,南北朝之前,泰山郡胡母氏較為顯著。
其四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其後裔以先祖官職為氏。其五源於姬姓胡國,公元前763年,鄭國恃強攻入胡國,姬胡亡國後,胡國子孫仍以國號為氏。其六源於官位,出自漢武帝劉徹所設置的軍隊官職胡騎校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七源於滿族、蒙古族漢化改姓。
當今胡姓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其次分布於貴州、雲南、江西、江蘇、河南、重慶、山東七省。其中湖北為當代胡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贛皖浙和川渝黔雲兩個胡姓高聚集中心。
胡氏的主要郡望為安定郡、廬陵郡、弋陽郡、新蔡郡、洛陽郡、義陽郡、定城郡。胡氏的主要堂號有安定堂、弋陽堂、定城堂、三恪堂、淮陽堂、新蔡堂、洛陽堂、義陽堂、廬陵堂、澹安堂、績溪堂等。其中胡氏弋陽堂,以望立堂。弋陽郡為隋代所置,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胡氏定城堂,以望立堂。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光州春氏:春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官位,出自上古時期少昊帝屬下春扈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春官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三源於古八卦,出自古代方位之稱,屬於以所居方位為氏。其四源於羋姓,出自戰國時期楚國春申君黃歇之後裔,屬於以先祖爵位名稱為氏。
其五源於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北周官制春官府都上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六源於官位,出自元朝時期官制春官正兼夏官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七源於職業,出自唐朝時期釀酒官衙春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八源於蒙古族、赫哲族、滿族等漢化改姓。當代春姓主要分布於雲南、內蒙古、安徽、河南、四川五個省份。
春氏的主要郡望有平原郡、光州。春氏的主要堂號有玉林堂、平原堂、光州堂。光州在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古稱弋陽郡、定城、光州、南郢州、淮南郡。春氏光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弋陽堂、定城堂、南郢堂、淮南堂。
弋陽盧氏:盧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春秋時期廬子國,以國為氏。其二源於姬姓,東周時期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舅犯後人以盧為氏。其三源於姜姓,春秋時期齊國公子名高,食採於盧邑,其後人以邑名為氏。其四源於鮮卑族、西南夷、赫哲族、滿族漢化改姓。當今盧氏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
盧氏的主要郡望為範陽郡、河南郡、河間郡、淮陽郡、弋陽郡、三原郡、頓兵郡。盧氏的主要堂號有範陽堂、河南堂、河間堂、淮陽堂、弋陽堂、三原堂、頓兵堂、專經堂、講述堂、考禮堂、得閒堂、抱經堂、顯承堂等。其中盧氏弋陽堂,以望立堂。弋陽郡漢朝初期為弋陽國,三國曹魏改為郡,治所弋陽縣在今河南潢川西部。
固始葉氏:葉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出自羋姓,楚國沈尹戌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於葉邑,史稱葉公。葉公曾大力平定白雲勝叛亂以助楚惠王復位,為楚國立下大功,葉公後裔以封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其二出自中國古姓葉陽氏、葉大夫氏,後葉陽氏、葉大夫氏簡化為葉氏。
其三出自漢朝時期古葉調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其四出自蒙古族、滿族、赫哲族、彝族、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漢化改姓。當代葉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臺灣、海南、江蘇、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廣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葉氏的主要郡望有南陽郡、下邳郡、越嵩郡、遼東郡。葉氏的主要堂號有下邳堂、遼東堂、越嵩堂、南陽堂、崇信堂、敦睦堂、點易堂、續古堂、繼美堂、百忍堂、天敘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濟美堂、崇本堂、雙留堂、國望堂、序秩堂等。其中固始葉氏以體道微孝廣照先宗陽花彩耀為字輩。
光州陳氏:陳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即陳氏。其二源自陳國,陳厲公的兒子媯完因內亂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其三源自北魏時期鮮卑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改革,貴族侯莫陳氏易胡姓為漢姓,改為單姓陳氏。其四源自女真族、蒙古族、滿族漢化改姓。
陳氏的主要郡望為潁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廣陵郡、東海郡、河南郡、武當郡、新安郡、廬江郡、馮翊郡、京兆郡。陳氏的總堂號為潁川堂。光州固始陳氏以元相福貴長明登萬事華賢良安定國忠厚爭傳家為字輩。
信陽郭氏:郭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任姓,黃帝之子禺虢受封於任,古城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後南移山東濟寧東南。禺虢的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為侯伯,有郭哀,為大禹御,該郭國在今山東聊城西北一帶,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公元前670年郭國滅於齊,子孫遂以國為氏。其二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
其三出自姬姓,源自軒轅黃帝苗裔周王室宗支,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位封公爵,為西虢公。東周平王東遷時,西虢東遷於今河南陝縣東南,改稱南虢,春秋滅於晉;留在原西虢的後為秦所滅,後裔以郭為氏。其四源於蒙古族、滿族、回族等漢化改姓。
當今郭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省,其次分布於四川、廣東、山西、遼寧、安徽、吉林六省,其中河南為郭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華北、中原與東北三大郭姓聚集區。郭氏的主要郡望為太原郡、馮翊郡、潁川郡、河內郡、廣平郡、敦煌郡、 昌樂郡、京兆郡、中山郡、西平郡、華陰郡。郭氏的主要堂號為太原堂、汾陽堂、馮翊堂、華陰堂、尊賢堂、敦煌堂等。河南信陽郭氏以世家之傳克承其志立為字輩。
永安周氏:周氏是中國第九大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一源自黃帝時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其二為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們就把后稷奉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孫古公亶父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到文王姬昌時,以國為氏。
其三出自周公旦的後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繼續輔佐王室,世代繼承了周公這一稱號,其後裔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其四出自周赧王的後裔,周朝被秦所滅,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貶為平民,周赧王的子孫,就以周為姓。其五出自周平王的後裔,周平王有個兒子被封到了汝墳,傳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滅,因仍舊被人稱作周家,後姬邕改姓為周。其六源於鮮卑等民族漢化改姓。
當代周姓主要分布於湖南、江蘇、四川、福建四省,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東、廣東、江西、上海八省市,其中湖南為周姓第一大省。中國形成了沿長江的省份、豫魯兩塊高比率周姓分布區域。
周姓的主要郡望有19個,分別為汝南郡、廬江郡、潯陽郡、臨川郡、陳留郡、沛國、泰山郡、河南郡、淮南郡、永安郡、河間郡、臨汝郡、華陰郡、河東郡、清河郡、江陵郡、長安郡、昭州郡、武功郡。周姓的堂號也很多,除了與郡望同名外,還有愛蓮堂、細柳堂、篤祐堂等堂號,其中普遍使用的堂號為細柳堂。其中周氏永安堂,以望立堂。永安郡治所新城縣在今河南光山西。
光山萬氏:萬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於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後裔芮伯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二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畢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三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吐萬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其四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湯的屬下萬舞,屬於以官職稱號為氏。
其五源於任姓,出自戰國時期孟子弟子萬章,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六源於地名,在古代有個叫弈葉的人,曾居住在陰山北面的萬紐於山,他的後代便以居住地為氏,取山名的第一個字萬作為姓氏,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其七源於滿族、蒙古族、回族等漢化改姓。當今萬氏族人尤以山東、江西、江蘇、湖北等省多此姓。
萬氏的主要郡望有扶風郡、河南郡、槐裡縣。萬氏的主要堂號有扶風堂、河南堂、槐裡堂、隰西堂等。其中河南信陽光山以正大光明玉安家一直傳為字輩。
羅山羅氏:羅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於妘姓,出自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後裔的封地羅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二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羅氏,專職掌管天下鳥、禽的捕捉與飼養,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三源於鮮卑族、蒙古族、滿族、苗族、布依族、瑤族、土家族等漢化改姓。當今四川是羅姓人口第一大省。
羅氏的主要郡望有豫章郡、襄陽郡、長沙郡、齊郡、 河東郡等。羅氏的主要堂號有尊堯堂、豫章堂、長沙堂、襄陽堂、太原堂、清公堂、世德堂、垂裕堂、思孝堂、柏林堂、敦睦堂、慶餘堂、報本堂、四維堂、五虎堂、世德堂、理學堂等。其中羅氏四維堂在豫南新縣。羅氏五虎堂在河南省羅山縣。
信陽的世家大族與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樣,隨著中原王朝的更替動蕩與政治中心的北移,中原的世家大族也開始向南北擴散,逐漸喪失了在本地的壟斷優勢,泯然眾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