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倩女幽魂
五月一號,新上線了一部名字熟悉的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乍一看還以為老版《倩女幽魂2:人間道》重映了。
一字之差,相隔了三十年。
這次的新版《倩女幽魂》,由林珍釗導演,兩位青年演員李凱馨、陳星旭出演聶小倩和寧採臣,老面孔元華和徐少強做配角,飾演燕赤霞和樹妖姥姥。值得一提,這次的翻拍是拿到了授權,請來了1987版《倩女幽魂》的編劇阮繼志重新操刀劇本的。
一如大多數翻拍經典的商業片,在各方面都算得上達標,但各方面都不出彩。上線8天,總播放量破1.5億,卻始終超越不了原版。
提到「倩女幽魂」四個字,相信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都是張國榮的寧採臣和王祖賢的聶小倩。這張國榮和王祖賢幾乎代表了「寧採臣」和「聶小倩」的形象,往後再多翻拍,最多也只能儘可能的接近他們。
1987年,由程小東導演,徐克出任製片人的電影《倩女幽魂》上映,張國榮、王祖賢、午馬主演,阮繼志編劇。
雖然這部作品廣受好評,但當年在香港只拿到了1883萬港幣的票房,未能進入那一年票房榜的前十。但同樣的,這樣的票房也不足以說明《倩女幽魂》的傳奇之處。
1987年香港出現了不少經典,例如《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龍兄虎弟》,還有《A計劃續集》和《英雄本色2》,但經過歲月洗禮,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那一年的所有電影裡,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倩女幽魂》。
張國榮的「寧採臣」和王祖賢的「聶小倩」堪稱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最深入人心的熒幕形象之一。經典到什麼程度呢?就好比張國榮的「程蝶衣」、周潤發的「小馬哥」、鄭伊健的「陳浩南」,後來的人再如何翻拍,如何產出續集,也終究只是努力接近他們曾達到的高度。
除了傳奇的熒幕形象,1987版《倩女幽魂》本身也有足夠大的影響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1987年的《倩女幽魂》,造就了一個「大IP」,就像今天的《盜墓筆記》一樣,這一點成就在當時是很難做到的。
過去三十二年裡,因為1987版《倩女幽魂》的影響力,「倩女幽魂」拍了兩部續集,改編翻拍過一次電視劇、兩次電影,其中就包括這次的新版。除此之外,和許多「大IP」一樣,《倩女幽魂》在後來也被做成了遊戲,並且風靡了一段時間。
作為紅了六十年的故事,1987版的《倩女幽魂》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都算得上是巔峰之作,甚至於,時隔三十多年後,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傳奇之作」,並不為過。
二、三十三年前的經典之作
剛播出的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4.9,相當的低。事實上,後來的續集和每一版的翻拍,評分都不高。
除了這一版劇情轉折生硬,演員演技尷尬,特效讓人迷惑等槽點外,最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87版的《倩女幽魂》太過耀眼,以至於觀眾無法接受任何一種形式的翻拍。
1987年,張國榮剛出演完《英雄本色》,雖說也很火熱,但對於張國榮而言,「宋子傑」的戲份並不多,徐克作為補償,為張國榮量身打造了「寧採臣」的角色。
另一邊的「聶小倩」,最初的第一人選也並不是王祖賢,而是中森明菜,但中森明菜幾次婉拒了劇組的邀約。王祖賢得知「聶小倩」的人選遲遲未定,主動找徐克試鏡。當時的王祖賢在大家眼中還是個青春靚麗的陽光女青年形象,但在王祖賢的堅持下,變成「聶小倩」的她讓人眼前一亮,為之驚嘆。
張國榮和王祖賢也確確實實成功塑造了這一對經典的熒幕形象,張國榮飾演的書生後來被許多人模仿致敬,而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也成了漂亮溫柔的女鬼的代名詞,就這個角色而言,可以說比同年的《胭脂扣》裡的梅豔芳更深入人心。
電影講述了書生寧採臣和女鬼聶小倩的一段奇緣。寧採臣收帳不成,流落街頭,找到了陰氣很重的蘭若寺投宿,遇到了隱居蘭若寺的俠客燕赤霞。剛好樹妖姥姥帶著聶小倩一眾女鬼在附近,姥姥利用女鬼勾引男人,男人上鉤後,姥姥就來吸走這人的陽氣。
一天夜裡,寧採臣偶遇聶小倩,聶小倩也像往日一樣用起了勾引男人的辦法對他,但後來發現寧採臣心地善良,純真樸實,兩人在相處中也兩情相悅。聶小倩不忍下手,三番五次的放走寧採臣。但姥姥發現了他們之間的端倪,勢要吸走寧採臣的陽氣。
另一頭,隱退江湖的俠客燕赤霞和樹妖姥姥的矛盾也越來越深,剛好碰上寧採臣和聶小倩的求救,燕赤霞決定出手幫他們。一番大戰,殺死姥姥後,燕赤霞護送寧採臣去安葬聶小倩的骨灰,讓她轉世投胎,但中途遇到了黑山老妖搶親。雙方與黑山老妖又是一番大戰,燕赤霞受傷不輕,但用算和寧採臣救出了聶小倩。
電影結尾,寧採臣幫聶小倩安葬了骨灰,兩人也從此再無法相見。和老版不同的是,這次的新版《倩女幽魂》在結局上做出了改變,沒有採用遺憾的結局,而是多年以後的寧採臣在茫茫人海裡又遇到了已經變成人的聶小倩,也算是彌補了觀眾心中的一個遺憾。
電影裡的寧採臣是一個正直善良,富有少年心氣的書生,這種角色讓張國榮來表演十分的貼切。張國榮本身就有少年書生乾淨的氣質。
影片開頭,寧採臣遇到了在路上殺人的夏侯劍客,害怕極了,夏侯劍客丟給他的饅頭他也沒有吃,而是在他離去後逃命一樣的跑了。那股子單純、害怕的感覺,拿捏的相當自然。
還有和聶小倩的相處裡,寧採臣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舉動,例如在湖邊小亭裡落水、在樹叢裡裝神弄鬼幫聶小倩引開燕赤霞、和遇到姥姥一行人時的慌亂。既讓聶小倩喜歡上了這個乾淨的少年書生,也讓寧採臣的角色更加立體。好像張國榮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寧採臣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而王祖賢扮演的聶小倩,哀怨溫婉,仙氣飄飄。王祖賢的眼神一直是一個亮點。在整部影片裡,聶小倩的眼睛始終透露著些許哀怨,哪怕是在她勾引那些好色之徒的時候,觀眾也看得出聶小倩內心的抗拒。含情脈脈,溫婉哀怨,細膩動人。
白衣飄飄的女鬼聶小倩,和周圍的女鬼全然不同,不像女鬼,倒像是脫俗的仙人。本來是陽光活潑形象的王祖賢,在《倩女幽魂》裡完美展示了自己的氣質和演技,無論是眼神、造型,還是穿上白衣後的肢體動作,都有一種夢幻般的美感。
除了寧採臣和聶小倩,電影裡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俠客燕赤霞了。
在不同的版本裡,燕赤霞的形象也不同。從1987版的《倩女幽魂》至今,午馬、張學友、古天樂、元華都曾出演過燕赤霞的角色。其中午馬和元華都曾兩度出演。
其實燕赤霞的人物形象可能是整個故事裡最複雜的一個,亦正亦邪,閱盡滄桑後厭倦了人間繁雜,退隱江湖,躲在妖魔橫行的蘭若寺,與鬼為伴,其實是一個灰暗、孤獨的人。直到遇到寧採臣後,燕赤霞才在孤獨中找到了一些人的溫暖。
版本不同,各個「燕赤霞」也都各有千秋,但縱觀這些作品,最好的「燕赤霞」還是午馬的形象。午馬的「打鬼」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和燕赤霞有同工之妙,亦正亦邪的滄桑感覺也很到位。
新版的「燕赤霞」由元華飾演,個人覺得,他扮演的「燕赤霞」反而成了整部電影裡最亮眼的角色。雖然比起午馬來說少了些立體感,但就「燕赤霞」的角色而言,元華拿捏的也很不錯。
經典作品《倩女幽魂》經過了很多版本,但自1987版後,每一個版本都不是很好,哪怕是後來拍出的續集,也不算太好。這其實算得上經典電影的通病,一部成功之後,就想著拍續集,炒IP,但真正做出來的寥寥無幾。
像周星馳的兩部《喜劇之王》、《大話西遊》和後來的西遊系列,《無間道》系列,都沒能成功比肩原版或者第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功翻拍案例,應該是《五億探長雷洛傳》和後來的《追龍》,但這樣的影片也不多了。
已經2020年了。我們看著新版的《倩女幽魂》,新畫面,新特效,新故事。也許會喜歡,也許會吐槽,也許會懷念起從前。但無論如何,時過經年後,再看到任何一個版本的《倩女幽魂》時,我們看的都不是電影本身。
而是那個消失的時代,那些離開電影的人,那些電影背後承載的記憶。
三,懷念
新版的《倩女幽魂:人間情》以網絡電影的形式發布,說明了它的娛樂性很強,雖然口碑差,但也可以理解。我們可以理解為炒冷飯,也可以理解為致敬經典,當然,最好是以致敬經典的心態來看。
就網絡電影而言,《倩女幽魂:人間情》其實也並不太差,特效、畫面、劇本都算得上標準。但缺點也很明顯,比如情節轉折十分生硬,國語配樂的出戲感、演員演技的些許尷尬和不協調等等。但如果只是致敬經典,這一切或許都可以理解。
在看《倩女幽魂:人間情》的時候,我的腦子裡總是忍不住閃出張國榮和王祖賢的臉,總是忍不住在心中拿這一版和87版做對比,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這也正是經典的魅力所在,深入人心,揮之不去。
按理說,對於電影,觀眾和電影人都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展望未來,但對於像《倩女幽魂》這樣經典的作品而言,一切都不同,因為對於這樣的作品,很難做到完全摒棄個人情感。
所以只有懷念。王祖賢已經息影,張國榮和午馬也已經離開多年。
而書生寧採臣,女鬼王祖賢,也永遠活在屏幕上,永遠活在了那個遠去的年代。(撰文:唐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