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中秋,你在期盼什麼?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

中秋月亮特寫。來源:@人民日報

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傳統節日中,直到唐代才有中秋節,是出現比較晚的。為什麼叫中秋節呢?這是因為中秋節在秋季的第二個月,同時又以十五月滿為標誌,這天正是三秋之中,於是人們叫它「中秋」。

為什麼唐代會出現中秋節?從起源上看,中秋節的起源比較複雜,既與上古時期人們的月亮崇拜有關,同時也與祭祀月亮女神嫦娥有關,但中秋節作為民俗節日的直接起源是唐朝時期的賞月風尚。

和現在吃月餅、慶團圓不同,唐代人更強調欣賞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唐代詩人張祜在《中秋月》中說「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

像張祜這樣讚頌中秋月色之美的詩篇在唐詩中非常多,白居易說「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唐代人認為八月十五的月亮與眾不同,是一年當中最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熱,都不適合賞月。

對此,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仲秋時節,暑氣消退,天空澄淨,最適合賞月。於是,欣賞月色之美就成為八月十五這一天的重要活動。

面對夜空中的一輪明月,自然會勾起人們對故鄉、親朋的思念。白居易為遠方的元稹寫下「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

《全唐詩》中收錄了很多吟詠中秋月色之美的詩句,表明唐代的文人雅士十分喜愛欣賞中秋明月,但是這時候的普通人還沒有過中秋節的習慣。直到宋代,普通人才開始大量參與到中秋節活動當中。

一方面,宋代人過中秋節也像唐代人一樣,重視欣賞月色之美,吟詩作賦,表達秋思之苦。宋代人喜歡在桂花樹下飲酒,將月亮攬入杯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他們愛月亮愛到極致,即便明月不曾露面,即便當日下雨,也會相約飲酒賦詩,「池上雖然無皓魄,樽前殊未減清歡」。宋詞中吟詠中秋的佳句很多,其中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最為膾炙人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一方面,宋代過中秋的世俗情趣更濃厚。老百姓雖然不會像文人雅士一樣吟詩作賦,歌詠月亮,但是對月亮的喜愛、對團圓的期盼是一樣的。

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中秋」這個節日, 他說北宋汴京(開封)「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還沒有到中秋節,但是人們已經開始備辦新酒,準備過節。到了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在南宋杭州,中秋夜更熱鬧,在銀蟾光滿之時,富家巨室,王孫子弟,一個個爭相登高玩月,喝酒唱歌,通宵達旦。街上的商戶也紛紛登上月臺,舉家歡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

即使是生活條件差一些的人們,這一天也要典當衣服過節,「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可見,中秋節已經是全社會所有人都參與並非常喜歡的一個重要節日。

而且,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團聚、賞月,朝廷會給官員放假過節,還會解除宵禁,讓人們縱情狂歡。皇宮中也要舉行隆重的「中秋晚會」,徹夜歌舞演樂,皇宮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宋代過中秋一個突出特點是增加了祭拜月亮的習俗。中國人很早就有崇拜月亮的傳統,加之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成為中秋節的祭拜對象。中秋拜月,女性期盼自己貌似嫦娥,顏如皓月,男性則期盼早日蟾宮折桂,科舉高中。後來,拜月這個習俗成為中秋節的一個重要活動。

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當時北京人過中秋的一個重要活動是祭拜月亮。祭拜時規矩很多,用的果餅一定是圓的,切瓜的時候要切成蓮花的形狀。祭拜時還要用月光紙,這種月光紙很特殊,上面繪著月光菩薩,還有月輪桂殿,一隻搗藥的玉兔。月光紙尺寸有大有小,大的丈餘,小的三寸。可見,人們對這個節日的重視。

在江南,人們要「齋月宮」,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載蘇州地區過中秋時,家家戶戶要準備瓶蘭、香燭,望著夜空行禮「齋月宮」。

《紅樓夢》中也多次寫到中秋節,賈雨村曾寫詩說「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第七十五回描寫了中秋節拜月的情景,「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鬥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幹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中秋拜月習俗在山西澤州地區一直傳承至今,2011年「澤州中秋習俗」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澤州的珏山是晉城名山,自古就是賞月拜月的絕佳場所。

(資料圖)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嶺鄉段河村的段富善一家製作的「柴火月餅」遠近聞名。「柴火月餅」起源於明清時期,有近10道製作工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木柴烤制工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當地人過中秋,要拜「月婆婆」。澤州中秋活動從八月十三就開始了,人們先要發麵、溫柿子、備果品,十四這天做月餅,到了十五,先帶些月餅去看望外婆,晚上的活動主要是祭拜月亮。

祭拜儀式通常由主婦主持,主婦代表全家人對著月亮許願祝福之後,家人再依次跪拜。之後由主婦切開象徵團圓的月餅。月餅切好後,先獻給灶王爺品嘗,然後家人再分享。

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月亮中既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也有人們對貌如嫦娥、蟾宮折桂的期盼,更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祝願。

十五月亮十六圓

面對今晚的月亮

你有著怎樣特別的心願?

歡迎分享

推薦閱讀

♦ ♦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邵鳳麗 (作者系遼寧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本文為國家社會基金青年項目「中華傳統禮儀的文化內涵及其傳承研究」(19CKS042)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中秋,你在期盼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居易中秋麗句: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他是寫給誰的?
    中秋讀詩,不是兄弟勝是兄弟,白居易和元稹的感情,讓人感慨! 我們知道在唐朝中秋節還沒有成為民間普遍表達親情的節日,比如宋朝含宋朝之後的人,過中秋節,第一想到的就是家庭和親人。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白居易為遠方的元稹寫下「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全唐詩》中收錄了很多吟詠中秋月色之美的詩句,表明唐代的文人雅士十分喜愛欣賞中秋明月,但是這時候的普通人還沒有過中秋節的習慣。直到宋代,普通人才開始大量參與到中秋節活動當中。一方面,宋代人過中秋節也像唐代人一樣,重視欣賞月色之美,吟詩作賦,表達秋思之苦。
  • 詩詞裡的中秋 中秋節的團圓古詩中秋節詩句大全推薦參考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因為氣候和空氣的變化,月色分外澄明,「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觀月》中描寫了夜空如被月華洗淨,秋高氣爽而暑熱盡退的中秋夜景,詩句未被詩人寄託更多寓意,卻因純粹的中秋月景而打動人心。
  • 十首最美的中秋詩詞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點評:一連串的發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
  • 【原創】明月千裡寄相思(中秋)
    《明月千裡寄相思》此時此刻,只要這首歌響起,總會觸動你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腦海一定會有一個人身影閃現。思念掠過心海,淚水默默流在心裡。聽著這首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想起已故的親人潸然淚下。
  • 看完月食,送你50首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
    《中秋月》唐·白居易萬裡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徵戍?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溼足秋陰。
  • 看《妖貓傳》之前,你需要知道什麼是「大唐夢」
    【你看,還是不看,電影就在那裡~「奇觀電影」也有盛唐情懷,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艾斯特小姐姐!】
  • 宋代無名氏詩詞裡的中秋,美到心醉
    想得故人千裡外,醉吟應上謝家樓。不多天氣近中秋。《滿江紅·指日中秋》[宋] 無名氏指日中秋,便滿目、蟾光如洗。又還竹溪溪上,長庚瑞世。《滿江紅·長風送月》[宋] 無名氏長風送月,近中秋、更無一點塵俗。絳闕真仙來瑞世,昨夜翔鸞飛鵠。奕世登科,諸昆競秀,名蓋天南北。
  • 又逢一年中秋月圓,團聚是最美好的期盼
    今年的中秋也如期而至,預計在9月13日23:30分月亮將最大最圓,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好不愜意。月明之處是故鄉,中國人對中秋團圓的執念之深,是來源於骨子裡對於家庭的重視。中國人,向來是離不開家的。從國的大家,到家庭的小家,這份依存感始終在每個人的心底深處。
  • 中秋詩詞100首:明月千裡寄相思,天涯此時共賞月
    中秋月二首唐李嶠其一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其二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裡外,不有雨兼風。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 中秋特輯||中秋明月故人心
    二一輪冰魄普天誇,呎尺天涯沐月華。漫灑清輝融大地,何曾獨自照某家。三年年搜韻詠中秋,今歲靈臺寄海陬。期盼同圓強國夢,神州一統志方酬。四飄香桂子滿園盛,漸見蟾宮玉透瑩。一日相逢雙節慶,高層定策啟新程。排雁一聲飛外塞,煙波十裡戲沙鷗。蕭蕭欒樹遊人醉,風過銅鈴步更悠。鄭一冰庚子中秋一分溪太浦白雲浮,雁影聲中萬古愁。叢桂曉風同稻燦,殘荷暮水共鷗幽。平生苦樂花開菊,一夜清光葉盡秋。多事霜天堪問月,吟行帶酒上西樓。
  • 在外漂泊的浪子啊,父親正翹首期盼,與你團圓(文字語音)
    李白的這首五言律詩,是歷代的文人墨客,借中秋之月抒發思念故鄉、思念親人情懷的代表之作。此詩膾炙人口,被後世之人廣泛吟誦。中秋之月,代表美滿、團圓之意。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到來之際,那些在他鄉漂泊的遊子,在外打工的人們,不論路途多遙遠,都會回到家鄉,與親人團圓,以慰相思之情。故鄉,是在外漂泊的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難怪杜甫有「月是故鄉明」的感慨。
  • 抖音風吹淚故人心海誓天涯相依是什麼歌? 《化銀蝶》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風吹淚故人心海誓天涯相依是什麼歌? 《化銀蝶》完整歌詞分享時間:2019-06-10 12:09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風吹淚故人心海誓天涯相依是什麼歌?
  • 中秋創意祝福,中秋節吉祥語
    月滿人齊全,家國兩團圓,花好月圓佳節夜,思念千裡夢甜甜。祝福你中秋佳節快樂,合家團聚,月圓人更圓。  2.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金秋季節景更美,圓圓明月更傳情。遙寄情思與明月,清輝脈脈祝福行,祝君坦途通仙境,國盛家富事業興。祝中秋快樂!  3. 常有約會,表示人長的不差;常去逛街,表示錢財不差;常去聚餐,表示朋友關係不差;常收簡訊,表示有人惦記不差。
  • 中秋月圓夜,花好少年時
    人們常說,在外面漂泊的時間長了,對家鄉的概念就會變得淡漠,這句話或許是真的,常年漂泊在外,體驗著「異族」風情,不停的追逐著心中的夢想,偶爾停下來,也不敢去想那家鄉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