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國樂資訊,關注華音網
Yangqin Concerto<Time in Hands>(premiere)作曲:溫展力
Composer:Wen Zhanli
指揮:葉 聰
Conductor:Tsung Yeh
演奏:吳璜璜
Soloist:Wu Huanghuang
協奏:安徽交響樂團
Orchestra:Anhui Symphony Orchestra
視頻選自2019第十五屆世界揚琴大會閉幕式音樂會。
2019年10月30日,於合肥大劇院·歌劇廳上演的閉幕式音樂會,由所有參會國的優秀揚琴演奏家代表進行演出。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揚琴藝術家匯聚一堂,盡顯各國揚琴藝術魅力,呈現出多元化的世界揚琴音樂文化。
閉幕式音樂會上,著名指揮家葉聰,青年揚琴演奏家吳璜璜,攜手安徽交響樂團,共同完成揚琴協奏曲《一捧光陰》首演。此曲由青年作曲家溫展力創作完成於2019年10月,是為第十五屆世界揚琴大會閉幕音樂會而作。在中文中,「光陰」一詞的原意其實只是光明與陰影的合稱,不知何時引申為「時間」的一個充滿詩意的別稱,用一明一暗來概括宇宙的永恆。中國人用光陰來形容時間的時候,往往會突出時間的短暫與脆弱。比如一寸光陰,光陰似箭,光陰荏苒,虛度光陰等等。這有如一個聲音、一次相聚、乃至生命。
In Chines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Guang-Yin"(an alias of time) is only a combination of "light" and "shadow". Poets extended its meaning and used it to summarize the eternity of the universe in the changing between lights and darks. When people use "Guang-Yin" to describe time, what they often emphasize is that the time is incrediblely short, it's like a sound, like a gathering, like a life.
出生於上海的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跨越東西方同時擔任交響樂團與華樂團音樂總監的指揮。他目前是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與美國印第安納南灣交響樂團桂冠指揮。作為一個勇於革新的樂團建築師,葉成功帶領新加坡華樂團在節目建設與演奏質量上迅速成長,成為當今世界級頂端樂團。2005 年,葉與新加坡華樂團橫跨歐洲,成功地在倫敦巴比肯中心,北英格蘭的蓋茲黑德,以及布達佩斯春季藝術節演出。2009年8月,新加坡華樂團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應邀在愛丁堡藝術節開幕周演出華樂團。葉聰於2013年10月榮獲文化界最高榮譽「新加坡文化獎」。在他擔任音樂總監的28年中,葉逐漸把美國南灣交響樂團塑造成美國中西部最佳地區性樂團之一,他與南灣交響樂團更於1995年獲美國ASCAP 協會頒發的大獎。為表彰其28年來擔任音樂總監時所作的卓越貢獻,葉聰在2016年6月17日被印第安納州前任州長、現美國副總統 Michael Pence 授予州內最高榮譽 「The Sagamore of theWabash Award」。他曾擔任美國西北印第安納交響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美國奧伯尼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和聖路易斯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作為一個活躍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他曾應邀指揮過多個歐美一流交響樂團如芝加哥、舊金山、聖路易斯、明尼蘇打、羅切斯特交響樂團、法國廣播電臺愛樂交響樂團及蘇格蘭皇家交響樂團等。他也經常穿梭旅行於亞洲各地,與北京,上海,香港,東京,漢城,新加坡,臺北,吉隆坡等地的主要交響樂團,華樂團合作演出。葉聰與Delos,Naxos,雨果等唱片公司合作,曾錄製多張光碟專輯。青年揚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揚琴教師,中國首位揚琴博士(在讀)。師從著名揚琴演奏家、博士生導師李玲玲教授,理論導師桑海波教授。現任世界揚琴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揚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榮獲2007首屆CCTV全國民族器樂大賽「彈撥中青年組」揚琴第二名;2008文化部第三屆文華藝術院校「揚琴青年A組」銀獎、「小型民族器樂組合」銅獎;2009「新生代作曲及表演比賽」民族器樂獨奏、新作品一等獎。多次榮獲「國際中國器樂賽」、「中國揚琴藝術節暨全國揚琴邀請賽」及文化部「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指導教師獎。首演伊朗揚琴(Santur)《伊朗舞曲》;揚琴協奏曲《舞風》(民族管弦樂版本)、《原風》、《三字經》、《炫·光》、《一捧光陰》等。發行個人揚琴獨奏專輯—《心溯》、《蝶夢飛竹揚琴藝術團》系列音樂會、《新疆音樂風格—揚琴演奏》等多張專輯;撰寫揚琴教材《兒童趣味揚琴入門二》;舉辦《璜若往昔·攜藝歸榕》揚琴協奏曲專場,以及多場個人、師生音樂會;多次參加世界揚琴大會、國際揚琴周、全國揚琴藝術節演出與講座;參與中央電視臺「風華國樂」欄目錄製;發表文章《感悟揚琴佳作<圈>之無極》、《奏響在「絲綢之路」上的揚琴藝術》、《順竹法理念在現代揚琴作品中的運用》、《多元化揚琴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與實踐》等;參與籌建《北京市特色資源庫資料庫—揚琴資源包》、《揚琴教學體系建設與完善》、《中國揚琴藝術周》等科研項目。青年作曲家。1999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王寧教授。2006年夏曾就學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國際現代音樂暑期班。2010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獲作曲博士學位。2013年至201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在職研究生班學習社會學。2016年起隨中國音樂學院張筠青教授學習歌劇與京劇音樂。
溫展力是目前國內活躍的青年作曲家,作品頻繁演出於國內外各類音樂會,其中一些已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他曾三次在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音樂作品評獎」(暨「文華獎」)中獲獎,並多次獲得其他機構頒發的音樂創作獎項。近些年他的部分創作來自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國家藝術基金、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德國西門子藝術部等機構的委約或資助,其中一些作品已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等、香港雨果製作公司、德國黑森州電視臺等機構錄製成唱片出版發行。
溫展力現任教於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並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及創作委員會委員。2015年首批入選北京文聯「首都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他的主要作品有:音樂劇《π》、清唱劇《廣場上的垃圾》、《第一交響曲「超級巨星」》、民族管弦樂《寄少年》、中阮協奏曲《味道還在》、合唱《天安門——太陽的廣場》、歌曲《走月亮》等。
安徽交響樂團 Anhui Symphony Orchestra
民 樂 錄 制 | 宣 傳 | 出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