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號》已經兩三周了,不過有些事情還是很想聊,順便說說時空旅行中繞不過去的「外祖母悖論」,以及為什麼「改變過去」的故事總是難以自圓其說。
1. 《信號》是部好劇
2016年播出的韓劇《信號》,直到四年後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
樸海英年幼時,哥哥被警察陷害後自殺身亡。長大後他加入了警隊,成了一個不信任警察的心理側寫師。這天,他撿到了一部老舊的無線電,竟與80年代正義感爆棚的刑警李材韓隔空通話。後來兩人互通情報,在各自的時空裡解決了那些長久無法破解的懸案。
「電波穿越」不是什麼新鮮的梗,《黑洞頻率》以後有許多借鑑作品,包括滕華濤早期的《情牽一線》,由朱孝天和梁詠琪主演,是關於電波穿越的愛情電影。
《信號》在類型上有點像《黑洞頻率》,還在很多方面更進一步。劇集的懸疑感很好,不止是每個案子編排得巧妙,幾位主角命運的懸念也被保持到了最後,吸引著我從頭看到尾都不曾走神。除了最後一個案件拖沓了一點,前邊的故事每個都接近完美。
可要是只把《信號》當懸疑劇來看,就小瞧他了。我覺得劇裡更能打動觀眾的是一個個揪心的懸案。這裡的每個案件都有原型,甚至許多案子直到現在都還沒破。電視劇裡雖然給出了一個相對能讓觀眾接受的結局,也把大多數犯人繩之以法,可那些背後真實的懸案怎麼辦,那麼多殘忍的罪犯都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所以《信號》的懸疑感只是表層,包裹的還是真實的故事和情感。觀眾掉進故事裡,人物的命運成了最牽動人心的點,案情是否高能反而沒那麼重要。這種觀感有點像國產網劇《沉默的真相》,不過別忘了《信號》還有一個「電波穿越」的設定。
這個設定很難說是好還是壞,至少對蘇莫而言,決定看這部劇就是因為這個設定,而看到結尾,覺得《信號》最大的瑕疵也在這裡。接下來我們不談這部劇集的故事,作為一個喜歡「時空穿越」題材的影迷,我們著重聊一聊《信號》的設定為什麼讓我難受。
2. 是「外祖母悖論」還是平行宇宙?
這裡把「電波穿越」也歸在「時空穿越」裡,比較方便我們探討。基本來講,時空穿越題材的故事大概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只有一個宇宙,改變過去就能改變現在,代表作包括《回到未來1》、《蝴蝶效應》、《X戰警:逆轉未來》和《黑洞頻率》。
這種模式要克服的就是「外祖母悖論」:如果你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則現在的你會消失,那麼外祖母也就不會死,從而形成矛盾。這類電影對於悖論的態度也很直接,就是選擇性無視,根本不探討這個問題。
第二種模式也只有一個宇宙,但改變過去不但不能改變現實,反而成了歷史的一部分,代表作有《十二猴子》、《終結者1》和《前目的地》。
這類電影多少都有宿命論的意味,越是試著改變過去,越是促成了時間的閉環。此種模式下,即使你想殺死外祖母也做不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這是容易出神作的穿越模式,需要超強的邏輯性才能把每個細節都合理化。但此類劇本又太反人性,因為故事的每個環節都被釘死,自由意志在這裡完全失效。
第三種模式是平行宇宙假設,改變過去不會改變原本宇宙的現在,而是出現一個新的平行宇宙,代表作有《原始碼》、《回到未來2》、《復仇者聯盟4》。
因為不存在第一種模式的悖論,多宇宙理論能比較好的解釋「外祖母悖論」,是時空穿越電影的「萬金油」,不過看多了就覺得這樣的作品有點偷懶,有點審美疲勞。
我們還會發現,有的系列電影的穿越模式都不是統一的,《回到未來》第一集是典型的單一宇宙,老媽沒有愛上老爸,男主幾乎要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到了第二部,又變成了平行宇宙模式,改變過去的一個點,就從這點分出了完全不同的未來。
《終結者1》是送老爸回到過去保護老媽,然後她成功的懷上了自己。第二部結尾則是毀掉了天網,「審判日」沒有到來。所以是誰派T-800回到過去保護Sarah,並一起摧毀了天網的?反正電影裡沒解釋。
雖然「穿越時空」的電影真的很吸引人,但能做到沒有邏輯漏洞的電影幾乎沒有。只有《星際穿越》用只存在於理論中的「五維空間」,勉強能說服我。
所以蘇莫覺得,只要你在自己的體系裡做到最基本的自圓其說即可。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信號》的穿越模式吧。
3. 邏輯不嚴謹的時空旅行電影都是耍流氓
這部劇的前幾集用的是第二種模式,這也是讓我期待值上升的原因。《黑洞頻率》的點子雖然驚豔,可是能隨意改變過去這件事,本身就是悖論,用不上三步推理就能完全推翻故事的根基。
直到李材韓警官在2015年的樸海英的幫助下改變了過去,這個案件就從2015年的懸案列表裡消失了。自此,劇集的設定就已經崩了,後邊我一直想知道編劇怎麼把這個「事故」圓回來,只是編劇根本沒理這個茬。
樸海英與李材韓的「隔空對話」,有些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沒有對現實產生任何的影響,有些卻改變了過去,自動生成了一個「蝴蝶效應」以後的現在。換句話說,《信號》混用了第一種模式和第二種模式,給自己造了一個不可能圓的回來的情況。
既然李警官沒死,那樸海英是如何得到無線電的,沒有無線電李警官又是怎麼活下來的?
不但第一種穿越模式的悖論在劇中都能找到,現在連內部統一性都保證不了了。
樸海英說的哪句話改變了過去,哪句話又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完全是憑編劇的喜好。讓觀眾接受科幻設定的前提是,你的設定要堅如磐石,如定理般不容置疑。可《信號》裡的這套規律,是可以任由編劇改動的,所以只能說明設定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而且注意了,《信號》還不能用平行宇宙來解釋,因為樸海英周圍的人雖然瞬間「失憶」,他自己卻只記得原來的那個版本,要詢問他人才知道這個時空發生了什麼。就好像樸海英是獨自一人從原來的宇宙,跳到了新的平行宇宙一般,顯然也解釋不通。
結尾還有證據顯示,李材韓死裡逃生後,樸海英和車秀賢還生成了一份時空改變以後的記憶,那樣的話邏輯問題就更大了。
劇集零散的邏輯問題還有不少,對於2015年,每次通話時間都是夜裡11點23分,竟是因為李警官是在這個時間死掉。這樣解釋還不如不解釋,直接成了奇幻片了。
對於李材韓警官,他收到未來信號的時間點卻沒有規律可言,白天晚上都可以,甚至幾年沒動靜也是可能的。可樸海英這邊一直是2015年,才過了幾天而已。這說明兩個時空不是平行推進的,過去過了幾年,現在才過去幾周。
無線電仿佛有自由意志,每次要發生命案了能好用幾天,平時就在那裡躺屍。更邪門的是,為什麼樸海英前兩次接通的是2000年左右快要殉職了的李材韓,後面卻突然跳回了80年代,並按照時間順序破解懸案?
從劇裡現有的設定裡是找不到答案的。我的猜測是「劇情需要」,如果真是這樣,我是很失望的。
第二季據說2021年播出,但是就穿越的設定而言,劇集很難給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而時空穿越題材的另一個問題是,編得越複雜,越是無法為每個細節給出合理的解釋。所以祝《信號》第二季好運。
4. 作品好壞,取決於你的觀看姿勢
我知道會有很多小夥伴覺得《信號》是神作,我也能理解。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是會有不同的感受的。
比如用「奇幻片」來定義《信號》,就能把邏輯問題都抹平。或者是不去思考設定的統一性,而是全盤接受編劇拋給我們的全部設定,也能獲得不錯的觀賞體驗。
對於蘇莫個人來說,雖然無法接受劇中的「電波穿越」的設定,但劇情、人物、質感,還有劇集想要表達的情感,我是買帳的。優缺點全都算上,總的來說,《信號》還是一部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