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醫院「武漢戰疫」醫生參觀中華藝術宮《召喚》展

2020-12-27 上觀

4月22日,「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照片中的華山醫院麻醉科醫師魏禮群,來到正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現場,他走到照片前,說:「和過去一樣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我的願望是回歸正常工作,安安靜靜地待在手術室裡,因為我是麻醉科醫生」。

魏醫生走到照片前。

在武漢同濟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麻醉醫師魏禮群在對一名危重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時,病人的病情瞬間惡化,不幸病逝。魏禮群傷心痛哭,他說:「病人的身後,可是整整一個家庭啊!」

他的同事張黎豔隔著玻璃,為他舉起一張紙,上面寫著:「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拍下了這張照片。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黎豔還是很激動。

張黎豔說:「當時搶救了30、40分鐘,還是沒救過來,一下子崩潰。他不太想回憶那一段,覺得哭挺丟臉的,我們都安慰他,什麼也不記得了,只記得盡力了」,她還說,「這是到武漢同濟醫院的第一個星期,當時我們那麼難過,很努力很盡力,用盡了方法但還是救不了,有種無力感……」

華山醫院ICU護士張黎豔特意寫下:我們都很棒!我們熬過來了!我們挺過來了!

「英雄榜」上記下了他們的名字。

相關焦點

  • 現場|上海「抗疫」主題展閉幕:定格感人瞬間,捐贈醫者畫作
    5月8日,「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以作品捐贈和創作研討的形式落幕,並以此表達對戰鬥在抗擊疫情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的敬意,據統計展覽開展一個月以來,共有4.7多萬人次預約參觀。
  • 「召喚」上海抗疫美術攝影主題展今日開幕
    圖說: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 官方圖今天上午,《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這是上海第一個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大型實體展覽。上海醫療隊代表、文藝名家和創作者代表共同觀展,參觀者雖然戴著口罩,卻無法掩蓋住臉上自豪欣慰的笑容。
  •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4月8日開幕...
    部分精彩作品將共同匯集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此次主題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單位聯合承辦。
  • 【館長說】李磊:5年,世博中國館如何「轉身」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俞雲階精品展中華藝術宮 呂佩爾茨呂佩爾茨對話會photographer ZHAO Dongyang同時,積極參與「創世神話」「時代風採」等創作工程,編發年報和館刊,出版展覽畫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術研究平臺及內容載體。
  • 附屬華山醫院黨委組織領導幹部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參觀活動
    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根據華山醫院「四史」學習教育安排,6月10日下午,黨委書記鄒和建、院長丁強帶領院領導班子成員和職能處室負責人前往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參觀「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和「溫暖的迴響——上海市助力全國脫貧奔小康檔案文獻展」。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起亮相中華藝術宮。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提名獎作品10件、入展作品168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首次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先睹記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將於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展。昨日,展覽現場已經基本布置完畢,本報記者到展廳探訪先睹為快。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聯合承辦。
  • 新冠肺炎康復者觀展現場向援漢醫生報告「完全康復」,在最好的時代...
    10月16日,觀展的市民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文字前駐足觀看,重溫武漢抗疫歷程。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來參觀的觀眾中,除了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還有不少專程趕來的普通市民。看到記錄戰疫過程的圖片、實物、場景,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在英烈牆前,高美娜含著眼淚鞠躬稱:「這次武漢戰疫取得決定性成果,是全國人民團結的集體勝果。我不知怎樣表達感激,特意來給英烈獻花。今後還要帶孩子來參觀,告訴他們曾經發生過這樣感人的事情。」
  • 我找到了抗疫天使,她來觀展了
    正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藝術家們用畫筆描繪的醫護人員,畫裡畫外都有著動人故事。繼「網紅」醫生張文宏在展出作品中「找到」自己後,貴州援鄂的護士長龍豔日前也專程飛到上海,在展覽現場「找到」了畫面中的自己。這幅名為《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漢,晴》的作品,在展覽現場尤為引人注目。
  • 新展|「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明日...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將於4月8日亮相中華藝術宮。 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單位聯合承辦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華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武漢ICU裡和死神搶人的驚心動魄故事
    27日上午9時30分,同濟醫院、華山醫院兩個團隊醫生開始為王先生實施有創呼吸機試脫機,在氣管插管內給氧5L/min的情況下,王先生的各項生命體徵十分平穩。2小多時後,醫生們將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先生的血管,他也成功脫離了ECMO支持。第二天上午,王先生脫離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上了ECMO之後,需要24小時不眨眼的監護。」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紀實影像書寫時代英雄史詩
    導讀 近日,由愛奇藝、樂正傳媒、健康報社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熱播,引起廣泛關注。《中國醫生》戰疫版以戰鬥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的專家、醫生、護士為主要記錄對象,體現了中國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奮戰、不怕犧牲、勇挑重擔的責任與擔當以及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勢必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的精神面貌。該紀錄片將個體敘事與宏大敘事巧妙結合,以鏡頭語言記錄時代英雄,書寫英雄史詩,留下了一線真實的抗疫影像檔案。
  • 【大塊文章】 鮑賢倫書法展(上海/中華藝術宮)
    最現場:大塊文章 鮑賢倫書法展(上海 中華藝術宮)6月20日,「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0米層中庭拉開帷幕。十五年後的今天,在上海中華藝術宮即將舉辦第六個大型個展。這次展覽醞釀、創作的時間比較長,過程中的思考與體會比以往也多一些。      首先面臨的是如何確定展覽的主題與選擇創作的文辭內容,即「寫什麼」的問題。我的策展團隊覺得,筆墨當隨時代,與以時代筆墨承載千古文章,是同一個書法創作觀的兩種向度的表達。
  • 《中國醫生》戰疫版詮釋不一樣的醫療精神
    今日,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將收官。作為聚焦醫療體系戰疫的高評分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不僅描繪了醫護戰疫群像,同時也利用巧妙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了醫護群體與患者在疫情不同階段下的心理狀態,引發觀眾思考。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逆行者
    紀錄片攝製組通過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展示了新冠患者從隔離、檢測、收治、出院等全過程。「三區兩通道」「ICU,CCU」「俯臥位」等專業名詞在紀錄片中反覆出現,《中國醫生》戰疫版在用真實鏡頭講述各維度醫療救治的同時,也為觀眾科普了醫療知識。   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人學,疫情期間的醫療也如此,醫者醫病亦療心。
  • 以武漢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博納打造戰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
    以武漢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電影《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 重返"中國館"(現名"上海中華藝術宮")
    1這是我2010年拍攝的中國館夜景     2004年9月,我在上海乘8號線地鐵在"中華藝術宮下面我把官方對「中華藝術宮」的解讀報導內容摘要如下: 「中華藝術宮是集公益性、學術性於一身的近現代藝術博物館,以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對外交流為基本職能,堅持立足上海、攜手全國、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