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區的優化是球拍穿線的一個核心主題。不管哪種穿線法,效果好與不好,歸根到底都要看球拍甜區的表現,因為甜區性能對出球質量的影響超過九成。
簡化不等於優化
先簡單回顧一下現在用得最多的傳統標準雙線四結穿線法的步驟(圖1):
穿直線
量7至8個拍身長度的球線,從拍框的中心點開始,保持同一磅數,然後往兩邊逐條穿線並打結。
穿橫線
量6至7個拍身長度的球線,從拍框的上面開始,按X磅穿完第一、第二根橫線,加1磅穿第三根橫線,再加1磅穿第四根,保持磅數穿到倒數第五根線,接著減1磅穿倒數第四根,直至穿完剩下的橫線,打結並結束。
這是雙線四結穿線法與其常見的加減磅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簡單易行。不過對於一個有上進心的穿線師來說,簡化不等於優化。如果要穿好線,穿線師僅掌握這一種雙線四結穿線法,只能說你拿到了一把入門的鑰匙,後面更多的門道還得不斷地去尋找。
摸索甜區優化穿線法
在熟悉了雙線四結法之後,我常常思考:如何把這種穿線法進行優化;如何保留其優點;如何彌補其缺點;如何因地制宜根據穿線過程中拍框的表現、橫豎線應力的抵消情況及時做必要的修正;如何將豎線與橫線的應力差控制在拍框可承受的強度以內,並優化甜區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也在考慮如何讓一些剛入門的穿線師很容易地掌握這套方法。
如前面所言,傳統的雙線四結穿線法提供的是一種思路:把第四條橫線與倒數第四條橫線之間的區域視為甜區,加足10%的磅數(即我們平常操作的橫線加2磅)。可惜很多穿線師未必領會到這種思路,而往往將此種方法執行成一種套路。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相對於單線雙結工廠穿線法而言,這種套路開始定下的基調已經比較科學。
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起點上,目標應該是在衝刺的那一刻。如果我們把目標鎖定為甜區的最優化,你就會感覺到,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採取「第四條加2磅,倒數第四條減2磅」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發現其中的問題如下:
1、並非每個人的球拍甜區都從第四條開始,又結束於倒數第四條;
2、受拍框軟硬度、拍框的外形、拍框碳素材料、織紗方法的影響,每支球拍的拍框質量與硬度的分布、球拍線孔的鑽孔方式與形成的線床方式等也都不一樣;
3、每部穿線機都有不同的架拍系統,而穿線師也有各自不同的架拍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可以說,穿線好與壞就看你把握並顧及到了多少細節。上面這些細節,很難說究竟有多少個穿線師能夠領會。因此,在長年的穿線實踐中,筆者又借鑑了其他穿線方法與穿線師的經驗,慢慢總結了一套簡便易行的穿線方法——甜區優化穿線法(Sweetpoint Optimize,以下簡稱SO穿線法),希望能讓大家的球拍獲得更好的甜區質量。
甜區優化穿線法的具體方法
一、豎線(圖2)
操作上,SO穿線法跟傳統的雙線四結穿線法基本一致,但中間的12道豎線,我們將納入優化的範圍內。考慮以下幾套方案:
1、不加磅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能提供均衡磅數線床的感覺,所以被使用得最多。
2、加1至2磅
這種情況一般用於擊球走線敏感的客戶,因為有些客戶經常抱怨:沒打幾拍,線就走位了。正常的情況下,走線的就是中間這12道豎線,因為其長度相對於其他豎線來說較長,繃床效應會低一點,造成容易走位。
這種情況下,我推薦對其主動加磅,從而減少走線現象。另外,穿線師也可以詢問用拍者,哪些線走得最嚴重,因為走線的也不一定是中間這12道,也可能僅集中在中間6道或中間8道。大家都可以靈活把握加磅程度,不是甜區的位置的豎線要儘量保持不高於設定的磅數,避免非甜區的應力影響了球拍甜區的表現。
3、減0.5磅至1磅
這種情況用於對拍線耐打性能敏感的客戶。身邊八成以上球友的拍線斷的是球拍的豎線,而且都在甜區位置。磅數正是影響拍線耐打程度的直接因素。我們可以把甜區的耐打性能進行優化,但並不建議磅數降得太低,以免加劇走線現象。在給一些打露天球的老年人穿線時,我經常會採用這套方案,因為他們每天打露天的和平球,球路、擊球位置都很單一。曾經有位老先生平均一個星期就要打斷一條線,他拿球拍來問我:「有沒有辦法,不要斷線斷得這麼厲害?」我當時就把他的甜區位置的豎線進行了減磅處理。 我認為,沒有複雜的對抗,他也體會不出豎線減磅的區別。
二、橫線(圖3)
從哪裡開始穿線,這個很重要。SO穿線法的觀點是從甜區開始。以最常見的甜區為例,從第六條橫線開始,分四步走:
1、甜區位置
從第六條橫線開始,加2磅往下穿,一直穿到拍框上半部分,從而抵消橫線的應力(表現為2點鐘與10點鐘位置的夾拍器剛好不能緊靠球拍框體)。
2、亞甜區位置
即接近甜區的位置,本身不能算是甜區,但被動的時候經常會打到這裡。以2點鐘與10點鐘位置的夾拍器剛好不能緊靠球拍框體為信號,減1磅往下穿線,一直穿到拍框下半部分,從而抵消橫線的應力(表現為4點鐘與8點鐘位置的夾拍器剛好不能緊靠球拍框體)。
3、拍頭位置
以4點鐘與8點鐘位置的夾拍器剛好不能緊靠球拍框體為信號,比亞甜區磅數再少1磅,把拍頭剩下的五條橫線穿完,打結。
4、拍尾位置
與拍頭磅數相同,把剩下的拍尾幾條橫線穿完,打結。
甜區優化穿線須隨機應變
與從豎線開始提供三套方案一樣,橫線也要做到隨機應變地處理。
橫線從第幾行開始加磅,不是硬性規定的,原則只有一個:開始加磅的地方就是你自己習慣的甜區位置的上限位置。有些人習慣甜區偏上,有些人偏中,有些人偏下,如果用一套穿線法走遍天下的話,就好像給任何人都穿一件同樣大小的衣服,其結果是只有部分人剛好穿得合身。無論何時都要記住:穿線師和球拍的關係是「一對一」的,不能用一種方法對應所有球拍。可以從球拍上面起毛的位置考察甜區的位置,從而找到甜區的起點。
橫線從甜區開始加足2磅,這個跟傳統的雙線四結的做法是類似的。但SO穿線法並不推薦從第4條到倒數第4條橫線都加足2磅,原因是每把球拍、每部穿線機、每種拍線在不同的穿線環境下,橫豎線之間的應力平衡情況都不大一樣。
在不清楚橫線總共有多少應力的情況下,將能用上的應力都留在重要的甜區位置是SO穿線法的一種改進。SO穿線法一直把甜區優化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應力被不斷地平衡後,在「先拉先掉磅」的情況下,甜區加足2磅。在拍框應力抵消、拍頭面積變小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樂觀地保留下約1磅的應力,從而與整體線床形成均衡磅數的作用。
非甜區不需要增磅,因為這裡不是擊球的主要區域,特別是拍頭位置,即便穿線磅數超過30,這裡最好也不要超過25磅,以免影響球拍與球線的壽命。
甜區一定要增磅,至於什麼時候減磅,則完全取決於你的穿線環境。開始減磅的信號來自於穿線機夾拍器剛好不能夾緊拍框框體。這個信號提醒我們,拍框甜區橫線的應力已經把前面豎線留下的應力剛好抵消掉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是沿用加2磅的方式往下拉,球拍可能就會變得更尖。這個時候,減少1磅往下拉亞甜區位置的橫線,可減少應力過度堆積,平衡球拍整體線床性能。
在穿完甜區與亞甜區位置的橫線後,先穿拍頭還是拍尾位置的線,其實就沒那麼講究了,畢竟這兩個地方已經不是擊球的甜區。我個人的建議是,先穿拍頭再穿拍尾。因為前面穿線一直是從上到下,應力一直往下疊加,這時候換一個方向從下向上,可以防止由於應力過度疊加影響拍框壽命。
在雙線四結穿線法的穿線過程中,豎線保持同一磅數,橫線相對固定升降磅,這種絕對化的方法提供的僅是一條套路,並非是一條思路。雖然這個雙拉套路相對於以前的工廠單線穿線法,已經算有了不錯的進步,但我認為,一個有想法的穿線師,或《羽毛球》雜誌的讀者群體,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變套路為思路。
化套路為思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優化而不被固化,多思考多總結,是一個穿線師應該有的素質。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達到與大家探討簡單、易行又能靈活應變的穿線方法,從而提高國內穿線市場整體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