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消費和產業升級新機會,要再一次選擇投資中國

2021-01-13 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文 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90萬億,如果未來15年可以保持5%-6%的增速,在2035年GDP規模將超過187萬億人民幣,約合27萬億美元,但這需要中國儘快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儘快趟出一條新的經濟轉型路徑。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建議,要以高水平開放來推動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開放來促進消費。從需求側來看,擴大消費必須要激活國內市場;從供給側來看,國內市場吸引的全球資源要素,已經是大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大國競爭的重要籌碼。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

擴大開放的同時,要構建大市場、大流通、大經貿體系,實現綜合統籌協調融合發展。李俊表示,統籌擴大內需與對外貿易,構建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的統一大市場。實施各業務領域統籌融合發展的大經貿戰略。積極擴大進口,努力實現進出口動態平衡發展。

11月6日,在「第二屆全球商業領袖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發表演講。他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以下內容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在「全球商業領袖論壇」的演講及發言整理——

通過對外開放,中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的開放經驗。但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如何推進新一輪開放對中國經濟的平穩轉型意義重大。

有一個數據值得注意:2010年前後,中國製造的份額超過了美國,當時美國的製造業份額處於峰值接近25%,而美國服務業佔全球的份額超過了35%。這對於中國是個重要提示,目前中國製造業在世界佔比已經接近25%,但服務業佔比還不到10%。

目前對開放的理解可能還是有一些偏差,傳統觀點認為,對外開放就是市場準入層面的開放,只要降了關稅、擴大了進口,或者把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擴大了,這才叫開放。這確實是開放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現在的開放還更多地涉及要素層面,包括資金、人員、規則、數據等。這些領域的要素和規則層面上的開放,更加的緊迫。所以要推進開放,首先要對開放有新的理解,要隨著中國開放階段的升級變化,做出一些改變。

推動高質量發展,對下一步的開放提出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有開放的需求。加入WTO的開放紅利在縮減,需要新的開放舉措,需要新的開放紅利來推動新一輪的發展,國內的消費和產業升級都需要通過開放來推進,關起門來不可能推動國內的產業升級。

第二,外部也有開放的要求和壓力,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外部開放的要求和壓力不僅僅是放寬股比限制、降低關稅,更多的是規則制度、公平競爭,例如智慧財產權保護,開放的新標準、新要求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調整。

第三,當今時代開放的內涵確實發生了變化,從發達國家之間籤署的FTA協定也可以看到這一變化,這些條款跟過去的自由貿易區的協定是不一樣的。

因此,下一步擴大開放也要有重點地推進,要通過開放來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凡是經濟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經濟增長的動力勢必來自於國內。促進消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其實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引進國外的消費者,一方面是把國外的產品引進來讓中國老百姓來消費,另一方面讓國外的消費者到中國來消費,購買產品和服務,這就是要擴大服務貿易。

擴大服務貿易,一方面要以開放來推動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要推進產業開放,產業開放的核心其實是服務業的開放,金融、電信、生活服務等領域還有空間。與此同時,要加快推進要素流動型開放,要素的流動很大程度上已經在某些領域替代了產品的流動,包括資本和人才的流動,目前對高級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規則制度層面的開放,可能是未來開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目前已經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負面清單;《新外資法》已經頒布,未來在行業投資的細分領域還應該出臺相應的細則,相關的程序和標準一致化等還需要推進,這對改善營商環境會有很大幫助,中國要以更開放的姿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當前全球經濟都在面臨調整,中國的醫療、電信、5G、汽車等行業還有增長空間。從全球投資布局來看,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是未來的投資包括企業的經營可能需要更加本地化,更加關注創新,更加與中國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相匹配。消費和產業升級不僅僅是中國的機會,也是全球投資的一次難得機會,要抓住這次機會,要再一次選擇投資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 「雙循環」下的住宿業呈現...
    12月18日下午,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在21世紀住宿業高峰論壇(2020)上表示,疫情造成國內遊客成了國內旅遊市場絕對主體,明年大概率依舊會保持這一格局。因此,住宿業供給下一階段要注意依託國內大循環,瞄準國內國際雙循環,要抓住疫情所創造的特殊時間窗口,用高質量產品贏取國內消費者的信任和信心;既要以需求牽引供給,也要以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同時關切若干重點消費群體和重點投資區域。
  •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雙循環」下的住宿業呈現...
    12月18日下午,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在21世紀住宿業高峰論壇(2020)上表示,疫情造成國內遊客成了國內旅遊市場絕對主體,明年大概率依舊會保持這一格局。
  • 紅杉中國和星巴克共同成立投資公司,準備一起做投資
    國際消費品巨頭與中國投資機構屢屢聯手,瞄準消費品牌升級新機會 記者 |婁曉晶根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紅杉中國和星巴克共同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星苒(上海)投資合夥企業。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為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和深圳紅杉安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其中,深圳紅杉安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該公司執行事務合伙人。在2020年4月27日,紅杉中國曾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與星巴克達成戰略合作。
  • 安信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陳鵬:把握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
    與價值股略有不同的是成長股投資非常依賴對於未來的判斷,而未來總是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成長股投資註定難度更高,風險更大。選擇良好的賽道和能幹的管理層能夠幫我們部分的對抗不確定性,除此而外,需要密切跟蹤行業公司變化,來不斷驗證我們的判斷,並據此對持倉進行管理。
  • ...不改——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給消費市場帶來什麼影響?針對當前形勢,如何更好地釋放和合理促進消費?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記者:春節長假是我國消費市場的「黃金周」,您認為此次疫情可能會對消費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 北京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徐逸智:北京正邁向世界級金融城市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9日 ,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 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徐逸智出席並發表演講。第三,金融業已成為首都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第四,資本市場建設快速崛起。第五,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提升,2020年排名全球第七。但是,北京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需要正視。一是輸入型金融風險再升級。二是國內宏觀槓桿率階段性再攀升。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不充分,直接融資不足。四是金融高級人才不足。
  •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當前為何要強化反壟斷
    來源:經濟日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反壟斷應如何作為?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
  • 清華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晶片產業應釐清資本和技術關係,實現雙輪...
    7月10日上午,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上海出席2020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晶片創新主題論壇」時發表演講,談論世紀大變局下的中國晶片產業應對之道。魏少軍表示,宏觀來看1970-2001的31年間,全球GDP增加了30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增加不到1萬億美元,2001-2019的18年間,全球GDP增加了53.2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增加約3萬億美元。
  • 2020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在濟南成功舉辦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副會長邊振瑚、李鋼,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校長趙忠秀,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社科院經濟研究院原所長裴長洪,對外經貿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中國進出口銀行原紀委書記張松濤,商務部政研室處長龔雄軍等領導嘉賓,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 青島+每日優鮮,一場直通未來的消費產業升級
    另一方面,對於青島和每日優鮮來講,雙方的合作基於未來。代表未來客群,以及代表未來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在今年4月的內部信中,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將數位化連鎖以及重倉供應鏈作為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兩大戰略。這家公司正在越發務實,它似乎掌握了大多零售常青企業都懂得兩個道理——「零售即細節」,以及「生死供應鏈」。
  • 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創新仍是醫藥行業長期投資主線
    預計2021年醫藥行業大概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創新仍是一條長期投資主線。看好以消費升級為主要驅動力的醫療服務行業和具備消費品屬性的相關醫藥產品長期發展機會。  2020年新冠疫情對於醫藥行業投資邊際影響非常大,疫情的發生使投資者對醫藥行業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醫藥行業也出現類似趨勢投資和主題投資的行情,但當投資者冷靜下來,醫藥行業整體又出現較大波動,因此去年全年醫藥行業整體表現跌宕起伏。
  •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新格局"——2020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
    應邀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有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社科院經濟研究院原所長裴長洪、對外經貿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中國進出口銀行原紀委書記張松濤、商務部政研室處長龔雄軍等。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新格局」主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李鋼副會長主持。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研究員作了題為「關於中國開放性經濟理論的探索」的特邀報告。
  • 2018世界投資報告(中文版)發布 專家把脈中國對外開放新戰略
    發布會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辦。根據會上發布的《2018世界投資報告(中文版)》,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下降23%,降至1.43萬億美元,與GDP和貿易的加速增長行程鮮明對比。跨境併購價值降低22%是FDI流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近日,美國方面可能會限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對華為供貨的消息,又再次引起人們對晶片產業的關注。「晶片是大國間競爭的制高點,晶片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必然成為國家戰略。」4月1日晚間,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主任、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每經智享會推出的「五道口在線學習計劃」上表示。
  • 訪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蔣家東
    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建設 助力消費經濟向好發展——訪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蔣家東  □ 本報記者 徐 風  標準是消費品質量的基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
  • 「市長獎」獲得者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食品谷是我們為...
    1月6日,在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市長獎」的中國農業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發表獲獎感言。他是2020年年度兩個市長獎獲獎者之一。深圳與農業科研是雙向選擇作為深圳市科學家類型的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組建了一支包括超500人的朝氣蓬勃、富有活力的研究隊伍,在農業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位居世界前列,倡導發起了「深圳國際食品谷」項目,為深圳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進對口幫扶和鄉村振興、發展農業食品產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 網絡購物節要更多激發消費而非透支消費
    消費者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同質化、單一化的需求逐步轉向差異化、多元化。就今年「618」購物節來看,消費升級表現明顯。量身定製的產品和服務更受關注,依託電商平臺數據的反向定製產品表現亮眼;新的消費熱點出現,服務類消費快速增長,自動洗手機等除菌類智能產品成為熱銷產品,醫美、口腔、體檢等健康服務受歡迎。
  • 資深大咖帶你讀懂2021市場投資新機會!
    你會發現,你投資最好的標的不是這些造手機的,而是給手機廠商提供零部件,提供元器件的這些。我覺得2021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點也是這樣,這是我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的一個觀點,就是說大方向還是沒有問題,但是這個結構上要有一些變化,重點上也有一些轉移。問:中國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經濟周期裡面,「十四五」規劃當中,中國經濟的發力點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