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書單君 書單
有沒有這樣一個故事,每一個撐不下去的時刻,你都會拿出來溫習一遍,從裡面獲得數不清的溫暖和感動。
對很多人來說,《請回答1988》,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今年是它開播的第五年。它也在豆瓣高分電視劇榜第一名上,盤踞了整整五年。
每年冬天,書單君都會雷打不動地重溫一次這個韓劇,再一次回到主人公們所生活的雙門洞胡同。
就像有人說的:雙門洞胡同,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一旦你走進過那裡,就不會再捨得離開。它讓我想起讀書時操勞的父母、早已走散的街坊鄰居們、年少時青澀的情愫。
而其中最打動我的,莫過於雙門洞少年們,那種獨一無二的珍貴友誼。
友誼這件小事
你擁有「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嗎?如果有,那大概會是你童年時最珍貴的回憶。
雙門洞的少年們,就是如此。1988年假期的每個下午,他們都會聚集在阿澤的房間裡看《英雄本色》。
德善是五個好朋友裡唯一的女生,也是《請回答1988》裡最可愛的女孩。小時候,我們大概都遇到過這樣瘋瘋癲癲的女孩子,成績不好,迷迷糊糊,古靈精怪,但就是招人喜歡。
男孩子們會變著法兒欺負她,嘲笑她臭美,但總會有人偷偷暗戀她,只是礙於友誼,不會說出口,只把那份心意藏在心底。
阿澤是雙門洞的驕傲,是其他人都會默默保護的對象。他是個圍棋天才,韓國的大名人。在國外,他永遠被閃光燈環繞,被當做總統一樣對待,但是在小夥伴們面前,他只是個笨手笨腳,需要人照顧的弟弟。
書單君最羨慕這種友誼的瞬間,就是發生在阿澤身上。
從小到大,所有人都要求這位天才,只能贏,不能輸。有一次,阿澤輸了棋,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雙門洞胡同裡的家長們,都互相告知,千萬不要刺激阿澤,他輸了棋,心裡肯定不好受。
小夥伴們去阿澤家聚會之前,家長們都會叮囑他們,千萬別提輸棋這茬。
阿澤在棋院的前輩,也會安慰他說:輸也是一種經歷嘛,已經很了不起了,你的排名還是第一,沒關係。
然而,朋友們一進門,面對情緒低落的阿澤,上來就是:喲,聽說你輸慘了,小區的臉都丟光了,以後怎麼出去混啊。
嘻嘻哈哈一頓嘲諷,說:別愁眉苦臉的臭小子。然後開始教他罵髒話。罵著罵著,大家就打開電視,蹦蹦跳跳起來。
阿澤心中的不甘和沮喪,在朋友們面前,輕易地化解得一乾二淨。
不管在外面成功還是失意,回到朋友面前,都沒有人會在意。你要做的,就是輕鬆愉快地和大家一起玩耍——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友誼,也是幾乎只存在於小時候的,最單純的友情。
很多年後,中年的阿澤被問到:你想回到那時候嗎?
他回答:我覺得現在就很好,那時太敏感了。但如果能回去,我只想做一件事,和夥伴們在房間裡通宵玩耍。如果不能和他們一起,我絕對不想回到那個時候。
《請回答1988》裡,大家成年以後依然是好朋友,沒有任何隔閡,時常也會相聚。但在現實裡,這樣的友誼實在少之又少。
很多人在年少時,應該都想過,要和身邊這個小夥伴做一輩子好朋友,然而,搬家、去不同的學校、學不同的專業、去不同的城市、形成不同的圈層。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東西會讓曾經的朋友走散。
有的人飛黃騰達,前途一片光明,有的人還留在原地,不知道未來在哪裡。聖誕、元旦、新年將近,當我們回到家鄉,難免會想起以前的朋友。
到底該如何面對他們,大概是每個成年人的心頭之痛。
如何面對舊時的好友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長大後,交心的朋友越來越少,以前很要好的朋友,慢慢就容易走丟了。
有人回答,如果兩個朋友之間能聊的話題,反反覆覆都是那幾件往事,他們的友誼大概也快到頭了。
書單君也有這樣的朋友。曾經非常重要,但由於成長的軌跡不同,彼此間變得越來越沒有話說。
他叫C,是我的初中同學。某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了彼此,才發現我們兩個人的家只距離三百多米,在同一條街上。
那是青春期剛剛到來的時候,我漸漸開始構築自己不成熟的價值觀,於是很多心裡話,都不太願意和父母說起。在學校,由於繁重的學業,也沒有機會去說這些私密矯情的話。
於是,在學校與家庭的間隙,放學路上完全屬於自己的半小時,心扉便不需要人去敲,自然而然就向對方打開了。
想起那時,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有一次放學路上,我看到當時暗戀的女生上了一輛公交車。如果乘那輛車坐兩站,再稍微繞一點路,我也可以到家,還能與那個女生共處同一空間好幾分鐘。我心動了。
C也看到了那個女生,並且看出了我的心思。
「走!」他說,拉著我朝公交車跑去。車開了。
那就算了吧。我放慢步子,但C扯著我的胳膊,沿著公交車行進的線路奔跑起來,跑了足足一站路的距離。
車自然是沒有追上,停下來時,C像瘋了似的狂笑不止。我仔細一看,才發現他運動鞋的鞋底中途跑掉了,卻沒有停下來。
「傻逼。」我罵他。心裡卻在那一瞬間認定,我要和這個人做一輩子好朋友。
只是那時候,我對「一輩子」這個時間單位,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概念。
後來我們升學,去了不同的學校,選了不同的專業,中途我還搬了一次家,兩家間的距離再也不是走路就可以到達的了。
而兩個男生之間,也很難隔三差五地微信聊天。我們之間的聯繫,只限於他夜裡喝醉酒,打電話給我回憶從前多美好,而我因為睡眠被打斷,不耐煩地臭罵他,卻捨不得掛電話。
我依然在心裡把他當做最好的朋友,只是時間太久,交集太少,我擔心對方對我的看法有所改變,但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是好。
我們之間總像是隔著什麼沒法輕易戳破的東西。
或許就是這種東西,讓很多很美好的友誼,隨著長大漸漸變得彆扭了。
如何面對這種隔閡,直接決定了舊時的好友,是否還能像以前一樣親密無間。
成年人的友情,都在酒裡
在《請回答1988》裡,成年後的雙門洞小夥伴們,是怎麼面對這段友誼的?
20多歲時,他們進入了各自不同的行業。德善當上了空姐,而阿澤,還是當年那個圍棋天才。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深造,很少再有時間回到雙門洞聚會了。然而,每年阿澤生日時,不管多忙,他們都會回來,在阿澤的房間,或者娃娃魚的飯店裡,一起喝上幾瓶酒,洗去生疏,打開話匣,聊聊最近的生活。
許久沒見後,難免會有些許生疏,德善不像以前那樣瘋瘋癲癲,正煥也不會隨口去懟德善了。但幾杯酒下肚,少年時光像是又回來了一樣,一下子把他們拉回了十幾歲的時光。
而我和C的友誼,也是如此。每次我感到生疏時,過年回家一起喝一瓶酒,酒勁上來,飯桌上的兩人,又可以說出平時難以啟齒的矯情話,可以再次不顧身邊人眼光,嬉戲打鬧起來。
怪不得有人說,成年人的友誼,都藏在酒裡。
長大以後,我們很難再像從前那樣,自信這份友誼,有沒有在對方心裡變形。而「我到底還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這樣的矯情話,也很難再那麼容易地講出口。
這時候,酒精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借著幾分醉意,隱忍的成年人,也更容易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原標題:《每次重看《請回答1988》,我都會想起那個走散的老朋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