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勵志故事不在少數,但像劉曉慶這般驚心動魄的不多。但今天不說她如何從高峰跌落低谷,又如何從低谷再登高峰,今天只想說一件事:2002年,正值事業高峰的劉曉慶因涉嫌稅務問題入獄,開始了422天的鐵窗生活。都說世態炎涼,但這時姜文站了出來,不僅找來最牛的律師幫劉曉慶辯護,還幫她交上了巨額罰款。
世人說:姜文有情有義,是個好男人。
一般都說,世態炎涼。當你晴天的時候,身邊有一堆大義凜然給你送傘的人;而一旦下雨,那些人就自己打著傘走了。
那一年,劉曉慶的天空下起了雨,而且是晴天霹靂。姜文不但沒像其他人那樣忙著避嫌,卻第一個站出來幫她籌錢。究竟劉曉慶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姜文對她如此死心塌地呢?
劉曉慶與一般女人不同,她可以稱得上是位獨具慧眼的伯樂。
可以說,姜文的成名,與劉曉慶絕對分不開。
那年劉曉慶35歲,是紅極一時的大明星;姜文22歲,只是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他們在《芙蓉鎮》裡扮演一對情侶。
劉曉慶當時根本不認識姜文,是導演謝晉把姜文介紹來與劉曉慶搭戲,當時導演稱讚姜文,說他是「五分中的五分,是戲劇學院最優秀的演員」。
就這樣,緣分開始了。
《芙蓉鎮》一演成功,當時票價只有2毛錢,但票房卻高達1億。按這個數據推算,累計觀看人數至少有5億人。這個成績就算放在今天來看,也是很難超越的。
二人雙雙憑藉此片拿獎。
後來,他們又繼續合作了《春桃》,也正是從這一年,兩人突破了朋友關係,成為情侶。
就這樣,劉曉慶和丈夫陳國軍成為了過去式,陷進了與姜文的甜蜜愛情中。
很快劉曉慶就發現了姜文身上的閃光點,劉曉慶認為姜文腦子活,有想像力,是天生的導演材料。當時姜文還想去美國進修導演,但被劉曉慶阻止了:導演不是從別人那裡學出來的,而是靠自身的激情與才華。等你從美國回來,誰還認得你?
說拍就拍。當時姜文打算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最初的預算是400萬,劉曉慶拉來投資,第一筆就是100萬美金。
但拍到一半,還是沒錢了。而當時劉曉慶做生意幾乎賠得也是傾家蕩產,資產近零。但為了支持姜文拍戲,劉曉慶把僅有的買菜錢,連同她妹妹的存摺也一起都湊了出來。最後東拼西湊,終於這個電影拍完了。
又是一部一夜爆紅的戲。姜文一口氣拿下了金馬獎6個獎項。
劉曉慶後來說:「這是姜文第一次做導演,沒有人相信姜文能導戲。連他自己也沒信心。可是我有,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最初的姜文就像一塊璞玉,劉曉慶慧眼識英般地發掘了他的閃光之處。
人生最大的恩德,除去父母的養育之恩外,就要數知遇之恩。正是劉曉慶的知遇,才成就了今天的姜文。
但光有知遇之恩,還不足以讓男人死心塌地。因為世上有太多落魄男翻身以後甩掉前妻的例子。但姜文後來雖然與劉曉慶分開了,但一聽說她出事,姜文馬上站出來和劉曉慶的家人說:「你們放心,我會一直幫她。」
然後又趕到監獄,告訴劉曉慶「你一定要堅持下去!」
後來,姜文不惜斥巨資找了當時北京最著名的四大律師,來為劉曉慶辯護,最終把劉曉慶保了出來。
2003年8月,劉曉慶出獄。
見到姜文,劉曉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謝。
而姜文卻說,「她對我仗義,是我欠她。」
之後,兩個人再次相忘於江湖。
在讚嘆姜文有情有義之餘,也不得不佩服劉曉慶的為人。劉曉慶當初幾乎是傾盡所有家財來支持姜文,但卻沒求得一絲回報。姜文紅了,曉慶卻走了,沒沾姜文半點光。這一直讓姜文銘記在心,這才有了後來的出手相救。
你落魄時,為你兩肋插刀;
你成就時,她卻悄然離去。
這份恩情,永遠扎在姜文骨頭裡。
無論劉曉慶是在紅極一時,還是在跌落谷底,她都不是那個弱女子。
很多人是幫助別人,而劉曉慶不光幫助別人,還深深地影響了別人。即使後來與姜文分開以後,在姜文許多電影裡,女主都是豪氣幹雲的俠義之氣,都是劉曉慶的影子。
就像《羋月傳》裡黃歇固然是羋月的初戀,但秦王對羋月的知遇以及愛護,早已遠遠超過了愛情,以至於最後羋月繼承了秦王的遺志,活成了他的樣子。
這大概也是劉曉慶身上的人格魅力,永遠令男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