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路下滑?
撰文|張銀銀
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快遞公司還是順豐。我最重要的資料,毫無疑問選擇通過順豐快遞。
今天看到順豐的一則新聞,卻讓槓桿遊戲驚掉下巴。
事情是這樣的,近日,一條「快遞員工私自截留口罩販賣」的視頻引發熱議,有網友發現,視頻中出現的快遞站點為順豐的站點。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一名男士將鏡頭對著幾箱包裹,稱這是截獲了韓國、日本發來的口罩,「數量不多,趕緊下單,直接轉錢發地址。」視頻中一些快遞包裹上印有順豐的標識,還有快遞員手拿順豐的面單。隨後,不少網友喊話順豐出來解釋。
緊接著,1月29日晚間,順豐集團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經調取營業網點監控,以及與當班寄件快遞員核實,已確認視頻所稱「截獲他人口罩」其實是系視頻拍攝者,口罩微商張某某自己所有和寄出的口罩。
原來事情是個烏龍。
但不知大家是否有此感受,如果類似的事情放在四五年前,說順豐能出現此類「事故」很多人可能不會信,包括槓桿遊戲在內的也不信。
這次烏龍事件之所以被廣泛傳播、甚至許多人信以為真,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邏輯,除了初級大眾的痛點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順豐確實不那麼「完美」了。
事實上,就在去年,還爆出有順豐快遞員私自打開女客戶包裹,還把快遞散落床上,佯裝是他女朋友的物品發朋友圈。戲還沒演夠。快遞員還發信息騷擾女客戶。
曾經,在中國快遞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觀點:快遞有兩種,一種叫「順豐」,一種叫「其他」。
如今,這種局面似乎在逐漸被打破。
以槓桿遊戲及周邊為例,還在北漂那會,很多人都說因為順豐的速度快和服務態度好而願意花更多的錢去為其買單。這和「海底撈」有點類似。
但最近這幾年,不得不說順豐的服務折扣打得很大。這幾年槓桿遊戲至少解除了5各地區的順豐小哥,服務態度真的不敢恭維。
加上菜鳥、京東等在物流上的布局進一步加大,無論速度還是服務,順豐都相對有點「更新」過慢了。
數據顯示,儘管順豐2018年實現了45.56億元的淨利潤,卻是上市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
據財報顯示,2018年順豐控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年的淨利潤中,有8.08億元是來源於資產證券化,計提這部分的收益之後,順豐營收主項的業績表現比帳面上的還要差。
回溯過去3年,槓桿遊戲更是發現,儘管順豐的營收從2016年的500多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900多億。但其淨資產收益率卻從2016年的高達22.46%,一路下滑。
與此同時,通達系中最成功的中通,淨利潤突破了40億元,步步緊逼。
順豐下降的不止是其淨利潤,還有市值。2017年,順豐的市值達到了最高峰3000億多元,近兩年來,市值一直下滑,停留在1600多億元,慘遭腰折。
不過話說回來,順豐的增長放緩,一方面源於公司自身的傳統快遞業務增速正在逐步趨於平緩,這在順豐的年報中也被提及;另一方面的原因則來自於整個快遞行業的發展趨勢放緩。
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困境,上市後業績遇到壓力。順豐的壓力還在於,阿里系、京東系快遞大舉進攻。
阿里和京東系,或者說相關的蘇寧、騰訊系都明白,快遞是電商生態的基礎設施。他們電商業務越強大,他們越想把快遞控制在自己手上。
順豐曾經是很多網店的高端產品和高端客戶選擇,今天也還是,但殘酷的真相是:這個市場正在受到威脅。在效率和安全方面,別人正在迎頭趕上。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