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孫燕姿 唱出搖滾小清新
小米。
演出中的「光米」組合。
每個周五傍晚,「光米組合」都會亮相成都街頭。小米的歌聲清甜又治癒,宛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清幽明淨;小光負責現場伴奏,或濃烈、或輕快的吉他聲行雲流水一般地流淌,叫人駐足停留。
「光米組合」正式成立於2017年。為了參加成都本土音樂比賽,李春和晉懿給自己的組合取名「光米」,寓意「用歌聲為聽眾帶去一米陽光」。不過「小光」晉懿更希望,兩人的配合也能給安靜唱歌的「小米」李春一點安心的力量,可以更從容地歌唱,「她有些害羞。」
「貝斯、鼓點、弦樂……我把這些融入我的伴奏,現場演出就像帶著一整支樂隊一樣。」組合中,小光既是吉他手,也是貝斯手、鍵盤手和鼓手,為組合表演渲染出豐富的效果;主唱小米則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秀麗的形象和清亮的嗓音為組合注入了清新的底色。
獲批成為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後,小光和小米感覺自己的表演多了一層意義,自此以後,街頭便是舞臺,來去匆匆的行人悄然放慢的腳步和送出的掌聲是他們在音樂道路上步履不停的理由。
8月的成都,城市中流淌著熱流。傍晚時分,留著過肩長發的小米,穿一襲剪裁舒適的連衣裙輕鬆亮相,恰如一股清風徐來,吹散了空氣中的悶熱。
小米性格有些靦腆,內斂不外放,不過老天爺贈予的好嗓音,讓她在過往的少女時代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自在,「別人都說,我唱歌的時候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她的嗓音細膩又柔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著名歌手孫燕姿,這也讓小米在同學口中有了「李燕姿」的綽號。然而於她而言,唱歌始終是一項愛好,從未將其規劃為事業或是未來,「小時候在家可以唱一下午,想到唱歌就很開心。」
大學畢業,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小米進了一家事業單位,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唱歌這件重要的小事也一直伴其左右。如今的小米,更是可以在白領和街頭藝人兩種身份中來去自如,既體驗著安穩的知足,也享受著「浪跡天涯」的自由,互補填充中構建起一個真實的自己。
與小米一樣,小光少年時代便對音樂展露出極高的天賦和興趣,「我天生樂感很好,視唱練耳已經達到音樂學院大二的水平。」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光發現自己聽到音樂就能迅速判斷出它是什麼調,藉由鋼琴又能迅速地彈奏出這個音。
憑藉極高的音樂天賦,小光無師自通了吉他、貝斯、架子鼓等樂器。不過在高考這條分叉路口,他仍舊沒有選擇專業的音樂道路,學起了會計。在他看來,純粹的興趣或許可以支撐他走得更遠,走得更久。
他還有一顆火熱躁動的心,工作之餘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一個樂隊,在自己造就的廣闊天地裡自由馳騁。而那些自學過的樂器,也讓小光往後的樂隊日子熠熠生輝,能夠把兩個人的組合變成一支樂隊。
2011年,原本在各自音樂世界裡翱翔的兩個年輕人相遇了。有意思的是,兩人的相識緣起一則網絡「招募」。
小光組建的樂隊吉他手、貝斯手、鼓手都已就位,唯獨主唱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小光便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則特別的招募帖,想尋找契合的隊友。
「天籟之音,有磁性,聲音像王菲又像孫燕姿。」初聽小米的歌聲,小光幾乎不吝惜一切溢美之詞來表達他的喜愛。但小光眼中的完美,在樂隊其他成員眼中卻不是那麼合適,為此他還特意說服了隊友,「她的可塑性很強。」
平時上班,抽空玩音樂,生活在風平浪靜中泛起一點漣漪。只是隨著年歲增長,成員們越來越無暇顧及這份純粹的愛好,從一開始的五個人,精簡到只有小光和小米兩人。
不過愈發默契的兩人也逐漸形成了鮮明的風格,「我們之前的風格比較搖滾,她的聲音又不適合搖滾。」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小米的嗓音特點,樂隊也在風格上做了些許調整。譬如在演奏歌手樸樹的《平凡之路》時,原版前奏有些抒情,「光米組合」演奏的版本則在伴奏帶上處理得稍顯搖滾一點,再烘託出小米聲線清新的特點,「搖滾的基礎上又加入清新的元素,變成了搖滾小清新。」
翻唱多了,小光也想過為組合原創音樂作品,為此他每月會定期抽出時間潛心創作,期待原創音樂早日問世。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實習生蕭子矜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3月,成都創新推出街頭藝術表演項目,公布了首批街頭藝術表演點位,並從4月中旬公開招募表演藝人,對街頭藝術表演進行規範化、專業化的管理。
「我們是第二個報名的。」聽聞招募消息,小光和小米立馬報名,遞交了組合作品,經過篩選和考核等環節後,「光米組合」順利成為成都首批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
街頭表演,本土參賽,周末排練,小光和小米遊走在城市的角落,也一點點地探索著樂隊可能的未來。「我們一直喜歡音樂,就堅持下來了。但很多時候,不知該以什麼方式繼續音樂。」街頭藝人的持證上崗,是個轉折點。
街頭演出以來,收穫的讚譽和掌聲都是「光米組合」繼續堅持的理由。「2018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活動期間,小光和小米在東郊記憶演出,一群外國友人開始圍著倆人駐足欣賞,小光即興彈奏起了《成都》,這首早已蜚聲海內外的歌曲也瞬間點燃了外國友人的熱情,前奏剛剛響起現場一片歡呼聲,有的還伴著音樂跳起了舞,「音樂無國界,在成都聽現場版的《成都》,相信無論是對我們,還是對他們而言,都有很特別的意義。」
「街頭藝人」這個身份,也不停地在小米和小光生活中上演著感動。一次演出中,小米注意到觀眾席有一位靦腆羞澀的小女孩,過來打賞都害羞極了,「她的媽媽說她特別喜歡唱歌。」眼前的小姑娘讓小米似乎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她太像小時候的我了,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小米想給她一點力量,便微笑示意女孩,牽著她的手一起唱起了歌,「希望對她也是一種鼓勵。」
三十來歲的成年人,有的為生活奔波,有的為家庭犧牲,有的為事業奮鬥。小光和小米卻活得像少年,在街頭藝人的身份中找到了更從容自在的自我。
工作日,小米是朝九晚五的白領,小光則是與資金核算打交道的會計。周末,音樂讓他們卸下防備,也是緩解壓力的方式,「想到周末要唱歌,一周都很有動力也很開心。」小米說。
家人的支持無疑是最好的鼓勵,小光笑稱:「我媽坐地鐵時看到我們的表演視頻,還迫不及待地發給她的朋友看。」
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間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也讓小光和小米安定的生活中不至於缺失某種色彩,一如年少時眷戀的音樂,有高亢飽滿的高音,也有柔美輕快的低音。
小光總會想起,一次去東郊記憶演出的路上,停車場的一位大叔看著他們滿是樂器的行囊,讚許地說道:「玩音樂的人,看起來都要年輕至少十歲。」小光深以為是,在他看來,這種年輕是身體上的,更是心態上的。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實習生蕭子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