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部電影,是你慕名而去,看完之後發誓再也不看第二遍的。
它們不是幼稚到浪費時間的大爛片,也沒有難以企及的高格調,但是它們真實得過於殘酷。
上一部被我列入"不再看的電影清單"裡的,是鼎鼎大名的《辛格勒的名單》,那種血腥的震撼經歷過一次就足夠了。
最近一部加入其中的好電影,是豆瓣評分9.2的《辯護人》。
成功的小人物
宋康昊又來了。
這個演啥像啥的大叔這次飾演的是一位沒學歷沒背景沒資本的"三無"底層人士宋佑碩,人生窘迫到老婆生孩子的錢都只能丈母娘墊付。
但宋佑碩不灰心,買了厚厚一疊書,靠著自己自學考取了律師執照,故事開始時,他正在到處尋找生意。有人看不起他的出身,沒關係,笑著遞上名片,然後挺直腰杆離開。
靠著這種無所畏懼的執著和敏銳的目光,宋佑碩把自己開的律師事務所辦得像模像樣的,還買了一套面朝大海的房子,把妻子兒子從原來老鼠橫行的貧民窟接進來,成了新晉人生贏家。
安身立命的資本家
意氣風發的宋佑碩邀請曾經的同學們參加同學會,在會上借著酒勁,和一個記者同學有了言語衝突。
兩手不管窗外事的他雖然一心鑽研自己的生意經,但也知道目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新的總統上臺,許多人不滿他的統治方式,而參與抗議行為,其中還包括一些在校學生。
對此,宋佑碩覺得他們簡直是自不量力,每個人都應該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安穩過日子,別去參與那些複雜的事,而同學則大聲怒斥他的想法和行為,在心裡覺得宋佑碩就是鑽到錢眼裡的懦夫。
事實上,這麼形容他,也沒有一點冤枉。當有人邀請他為被捕的學生進行辯護時,宋佑碩沒有猶豫地就拒絕了。他始終認為,政治是他這種小人物不能觸碰的,他寧願從零開始學汽艇,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也不願意參與"釜林事件"之中。
為情為義,挺身而出
所謂"釜林事件",就是1981年韓國軍方在釜山以閱讀禁書、非法集會等為由,非法抓捕並監禁在校學生、教師等22人的事件。本來和宋佑碩沒有直接關聯,卻因為一個事件的受害人,而讓他和這件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追溯到多年以前,那時他的孩子剛出生。宋佑碩拿著那天的工資,去到一家小飯館吃飯,卻在老闆娘進到後廚時,選擇了逃單,被老闆娘的兒子看在眼裡。留下來的錢,他拿來買了考試的資料書,擁有了這一路上得力的幫手。
一直忙於打拼的他,從來沒有忘記當年的那頓飯,於是等到自己稍微穩定後,就回到小飯館,把欠下的飯錢交給了老闆娘。當年那個目睹著他逃離飯館的小男孩,現在已經長大,他們母子和宋佑碩結成了深厚的情誼。
而讓宋佑碩沒想到的是,男孩居然被逮捕入獄,在老闆娘的懇求和自己的良心譴責下,他帶著老闆娘見到了被虐待到神志不清的男孩。
宋佑碩最終決定放棄大好的賺錢機會,選擇成為入獄者的辯護律師,在最初並不是為了正義。彼時的他並不知道這背後的黑暗和艱險,他只知道,老闆娘的恩情他必須得報答。
前後對應的人物形象
從小律師到勇敢辯護人,宋佑碩的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對於這種轉變的塑造,前文其實留下了伏筆。
宋佑碩在律師界站穩腳跟後,坊間就有了關於他的傳言。他們說,宋佑碩賺到了大錢,給自己買了遊艇逍遙快活。事實上,他買的是比賽專用的汽艇,一個人在海上忍受風吹日曬地練習,就為了有一天能參加奧運會。
這是一個小情節,但觀眾估計都傻了眼:"不想參加奧運會的律師不是好的愛國者"。練習汽艇不是關鍵,關鍵是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宋佑碩內心是有大抱負的。他不想只做到"窮則獨善其身",而是要爭取做到"達則兼濟天下"。所以他願意,並且堅定地走上了維護國家民主的道路。
同時,宋佑碩擁有著強大的自學能力,他能夠僅憑著一疊書,就和經受過良好教育的法學學生競爭,並且成功獲得律師執照。而他擅長的法律和政治事件不相符合,所以他在決定為釜林事件的受害者辯護後,像當初一樣,準備了老高的一摞書,自學了整整一個通宵。學習的成果在之後的幾次庭審中都能體現。
又是膽大的韓國人
可能,比起《熔爐》,比起《殺人回憶》,還有《恐怖直播》和《玩物》,《辯護人》會更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
而我之所以不想再看第二遍,也就是因為真相被酷刑蒙蔽,自由之聲被權威所掩蓋,那些被刑訊逼供的人所受到的傷痛,是可以隔著屏幕傳達到我們身上的。
而且那些暴力執法的場面,非常直觀地展現在眼前,使這部電影的殘酷是宋康昊的加盟都無法治癒的噩夢。
釜林事件是韓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條彎路,而這種彎路幾乎是所有民族都無法避免的。"彎路"二字的背後,是無法走上檯面的錯誤和痛苦。打擦邊球是韓國電影為之不屑的,所以它如此赤裸裸地展現了真相。
黑暗中乍現的光明
縱使宋佑碩再努力,再正義,最終也輸給了有強權加持的軍方。那個被強行拖離法庭的證人會遭遇什麼,是我們不敢想像的。
那些無辜的人,最終被送進了監獄,失敗後的宋佑碩,則選擇走在遊行人群的最前列,舉起拳頭,毫不畏懼地,直面向他衝過來的武警。他最終成為了自己口中以卵擊石的雞蛋,成為了"痴傻"的抗議者。
被提醒,被威脅,愛護家庭,都無法阻擋宋佑碩代表民主的決心。而當他也深陷黑暗之後,他的同行們,卻選擇站出來,為他代表的所有民主人士送來光明。他們齊聚法庭,自願成為宋佑碩的辯護律師。
鏡頭最後,身穿囚服的宋佑碩坐在被告席位上,對著鏡頭憨笑著,而鏡頭這邊的觀眾卻多半已經泣不成聲。
《辯護人》同樣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宋佑碩的原型就是韓國歷任總統之一的盧武鉉。和其他優秀影片一樣,它來自現實,最後利於現實。在它的影響下,當初釜林事件的被害者被改判無罪。
下一個讓電影成為利刃的,也許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