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手稿中將龍設計了回首的動態,導致這副手稿並不適合除後背以外的部位,後背和回首的動態正好形成呼應。
觀賞者在這個角度看去會和後背的青龍紋身產生眼神的交流,即使紋身的承載者不回頭也會產生震懾感。
龍在中國象徵著正義,和善而不失威嚴,這幅手稿借龍的品質隱喻承載者的君子氣節。
青龍是天之四靈之首,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
青龍身似長蛇,其人首筆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青龍萬古為一,不可繁衍,不死不滅,與天同壽,被視為守護東方的東方之神。
青龍雖然是尊貴的天神,但他向來仰慕急公好義的好漢。
相傳,封神中,聞太師圍繞剛正不阿,為保商朝基業,殫精竭慮,青龍感其義薄雲天之意,便化作雌雄雙鐧跟隨聞仲,東徵西討,南徵北戰,鎮朝歌江山,穩殷商氣數,然而神通不敵天地數,在徵討西岐中,遇到了龍族的剋星,翔龍神木所化的龍紋雙槍,被其打回原形,致使聞仲命喪絕龍嶺。
在三國時期,青龍又化作武聖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跟隨他南徵北戰,最終成了道義的化身。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從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
中國的龍代表著神聖,西方的龍往往代表著兇惡、殘暴。東西方的龍都源自蜥蜴和蛇,中國龍更偏向蛇,西方龍則更偏向蜥蜴,最大的區別是西方的龍有一對翅膀,中國的龍則結合了九種動物的形象。
中國龍與日本龍的區別是中國龍為五爪,日本龍為三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只有大天朝能用五爪金龍,其他的邦國和附屬國只能用四爪或三爪,韓國為四爪龍,日本則為三爪龍;另一種說法是在西漢時期龍是三爪,到了宋朝出現四爪龍,元朝才形成五爪金龍,日本則是在唐朝引進三爪龍。五爪金龍從元朝開始一直是皇室專用。
傳說中龍的誕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鯉魚躍龍門,另一種是蛇進化成龍。
鯉魚躍龍門象徵著古代的文人學子,就如同鯉魚一般,有朝一日金榜題名便一躍跨過龍門,化為真龍。
而蛇進化為龍的第一步是蛇變蟒,第二步蟒變蚺,第三部蚺變蛟,第四步蛟變龍,第五步龍變角龍,第六步角龍變應龍,第七步應龍變龍王,這中間的每一步都要經受天劫,象徵著新的君主的誕生。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一個很好的繪畫和紋身的題材。
古代文人都會憑藉自己喜歡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氣節和處境。紋身這種圖騰藝術在這一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同時這也是紋身的意義所在。
我們在選擇紋身題材的時候總是有這樣的困惑,大多數都是有了紋身的動機卻不知道紋什麼題材,其實我們可以學習古人,用一種事物隱喻自己的精神氣節和理想追求。
這副手稿意在刻畫青龍騰空後回首的動態,表達對過去經歷的懷念與不舍,就像網絡中流傳的一句話「可以回頭看,但不能往回走」不能因為過去的經歷放棄眼前的大好前程。
龍回首的動態紋在背部恰好能產生一種震懾感,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這幅手稿既能體現出自己露膽披肝的為人,又能對比而不周之人產生震懾。
通過這幅紋身作品表達自己高義薄雲、低調謙遜、光明磊落的為人和做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