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紅屆頂流中的一股清流,李子柒每次上熱搜都能引起大家的熱議,而這一次的熱搜關鍵詞是:#李子柒另一半得會挖地#。
前不久,30歲的她在節目中罕見的談到了擇偶標準:
「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善良和孝順嘛,踏實點就行了,還有就是可以幫我挖地,如果可以幫我挖地的話,我會優先考慮。」
主持人聽完這話的第一反應是:「你要求也不高呀!」
一些男網友們看完則更激動了,個個都真情實感的說要去幫她挖地:「一直以為李子柒是我遙不可及的夢,原來只要會挖地,我還是有機會的呀哈哈!」
總之,大家似乎都覺得她的要求很低、很務實、很接地氣,有人誇她「沒有忘本」,也有人陰陽怪氣的說「原來仙女也這麼俗氣」……
但卡卡我作為一個常被各種莫名其妙的人催婚,無數次被追問擇偶標準的女性,聽到這話的第一反應是:
孝順、善良、踏實、勤勞……這樣的標準都太空泛了,而「挖地」這種詞也都是無效標準,門檻低到即使現在不會,也能馬上去學。
所以,她不過是隨便扯個理由敷衍一下沒禮貌的主持人,怎麼大家就全都當真了啊?
說句實話,如果生活中有人跟我說「你也老大不小了」之類的話,我肯定早就用「關你屁事」給懟回去了!
- 採訪主持人說:「你也老大不小了」
最近,因為「擇偶標準」而上熱搜的可不止李子柒一個,還有金莎、金晨和郭麒麟,也都有過類似的話題。
這幾個人裡,最大的金莎有39歲,最小的郭麒麟只有24歲,都是因為上婚戀類真人秀而被追問。
然後卡卡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標準」,以及他們身邊家人朋友對此的反應,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先說說很想談戀愛的金莎吧,她的擇偶標準是:
「高一點,就是大概一米八多以上,眼睛大一點,鼻子高一點,就是立體一點,然後笑起來是好看的,要喜歡運動,身上有一些運動的那些感覺。」
「要是圈外人,行業跟我不一樣,因為我還對別的事情很有興趣。」
- 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3》
聽完這樣的描述,節目組編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這樣的匹配度,我們的資源庫裡:無!」
演播廳裡的金莎爸爸,以及其他嘉賓也都說:「她的標準是比較高的。」
然後是互談」理想型「的金晨和張繼科,他們倆是節目組安排的相親對象。
張繼科的標準比較簡單:「1米68以上,皮膚白點,職業都可以,性格跟自己一樣。」
金晨的標準則比較具象化:「皮膚雪白,懂藝術,萌萌的,時而開朗時而神秘,年齡比我大,勻稱,順眼,單眼皮……」
看完彼此的理想型之後,張繼科略顯尷尬的說:「我寫的她基本都有,但她寫的我好像有很多都不符合。」
- 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3》
最後是不想談戀愛的郭麒麟,號稱要找一個從來不聽相聲的,導致一大堆「德雲社女孩」哭暈在現場:
「第一眼肯定先看模樣,但樣貌是決定能不能一眼就喜歡上,你要說長久在一塊兒,肯定是看性格和氣質。」
「我要找肯定找一個從來不聽相聲的,性格不能太張揚,但可以開朗,年齡比我大十歲以內的都能接受。」
其實,我覺得「理想型」和「擇偶標準」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沒什麼高低好壞,外人也沒什麼好評價的。
但通過對這幾位的總結歸納,還是可以將談「擇偶標準」的單身男女們,大致劃分為以下兩類:
一種是比較具體的,比如金莎和金晨,會羅列出對方的身高、體重、職業、膚色等等,宛如一張精細客觀的配方表,然後就按照這個標準在茫茫人海裡死磕。
另一種則比較飄渺,俗稱「看感覺」,常用話術就是:順眼、差不多、我沒啥要求……往往說的特簡單,但心裡的條條框框卻並不少,比如李子柒和郭麒麟這種。
- 綜藝節目《心動的信號3》
可能是快到年底了吧,最近我身邊好幾個單身的朋友,也都被家裡人給安排了相親。
所以「擇偶標準」這個詞,簡直天天圍繞在我耳邊。
不過在聽過她們的吐槽與抱怨之後,我發現咱們普通人關於「擇偶標準」的感受,可遠比那些明星們來得要真實且深刻多了!
以我的閨蜜A小姐為例,在第N次相親無果之後,她發出了這樣感嘆:
「比美股跌得更慘的,是我的擇偶標準啊!前幾年還嚷嚷著非八塊腹肌、有顏有趣的靚仔不可,現在覺得只要是個男的、活的,都可以先約出來見一面再說。」
「什麼愛不愛情的都不重要了,一上來都是先打聽對方有無車房?是否獨生子女?戶口在何處?職業發展前景怎樣?父母是否有養老金?……」
「你別覺得我俗氣,這些全都是要考量的現實問題。」
的確,作為一個合格的社畜、一個優秀的打工人,在被現實生活虐上個兩三年後,基本都會放棄對帥哥和浪漫愛情的幻想。
然後幡然醒悟,「成年人的擇偶標準」和「少女時期的理想型「,完全就是兩回事嘛!
甚至在人類學和社會學上還有這樣的觀點:婚姻是財產的交換,人們趨向於選擇門當戶對的對象,是為了不讓財產流失到下一階層。
但我的另一位閨蜜B小姐,卻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我之所以不排斥去相親,是因為日常交際圈太窄了,我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新的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就要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去將就或者湊活。」
「我挺討厭別人說我要求太高了之類的話,我有工作、有收入,還有愛我的父母和朋友,我不需要靠結婚去改善生活,怎麼就不能遵從本心挑一下呢?」
「兩個人很好,但一個人也很開心,哪怕十年後我還會這麼說。」
的確,婚姻不是必需品,擇偶標準也不是公式,不能套用在所有人的身上。
而B小姐的想法,其實與金莎在節目中說的很類似:
「降低標準等於否定了我過去所有對愛情的執著,也許不是我不願意推翻,而是我做不到。」
總結一下就是,如果愛情是你想要的幸福,那就不要因為別人的目光,而去推翻自己一直堅持的信仰,不然就是捨本逐末了。
我覺得以上的各種觀點都很有道理,畢竟大家的人生際遇都各不相同,心中的標準和能做的選擇也都不一樣,誰也無法給出最好的答案。
不過還是挺想跟有婚姻焦慮、年齡焦慮,但還願意相信愛情的女孩們,分享梁文道說過的一段話:
「抱著理想去尋找愛情,總會讓人失望的。」
「我不喜歡『條件說』,尤其是愛情的『條件說』,因為帶著清單去找的話,那就不是愛情了,你只是在考試、在買貨,這樣是不可能真的愛上一個人的。」
「我們要相信愛情的發生,但也要做好沒有愛情也能活下去的準備。」
作者:Gigi,文章首發於公眾號GirlDaily(ID:kaishi09),國內最優秀女性聚集地,一個高級有態度的女性公眾號。專注迷人女子力,品鑑格調人生,分享最精緻時尚生活。轉載請聯繫助理。林青霞近照曝光!在歲月面前也「東方不敗」,她到底靠的是什麼?
為什麼現在的人顏值越來越低?看到第二點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點點「贊+在看」
今年抓緊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