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克納與勃拉姆斯同為十九世紀後半葉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用貝多芬的交響曲形式做骨架,同時使用華格納的手法,自成一派;另外布魯克納是一位信仰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留下不了少教會音樂,在這個領域,他的功績不可磨滅。
一八二四年九月四日,布魯克納出生在奧國林茨附近的安斯費爾登,父親是一名教師。布魯克納十三歲時父親去世,隨後他加入了聖弗洛裡安修道院唱詩班,不久後他一面擔任小學教員,一方面學習風琴與作曲。
一八五六年,布魯克納被任命為林茨大教堂正式的風琴手,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教會音樂。 不久後,布魯克納辭職,他決心做一名音樂家,一八五五年他拜師在西蒙·錫希特門下,進一步研習更高深的樂理。這段時間,經由林茨劇場樂長基茲勒介紹,布魯克納第一次接觸到華格納,大為感動。邂逅華格納可以說對布魯克納有了一生的影響:華格納的音樂引導他走向新途徑,讓他捨棄古典的陳規,採取自由形式,從而作曲家的情感可以充分發揮。
他的教會音樂代表作《D小調彌撒》創作於自己四十歲時(一八六四年)。一八六七年,布魯克納正式接過西蒙·錫希特衣缽,出任維也納宮廷風琴手及音樂學校的理論科教授。翌年,他又創作出《F小調彌賽》,此曲與自己的《D小調彌撒》成就不分伯仲。
布魯克納作為交響樂作曲家絕對可以說是「大器晚成」。雖然在一八六零年他已經開始創作交響曲;但具有大規模樂念的交響曲則要等他過了三十八歲後才開始著手創作的。布魯克納除了初期二首未發表的交響曲外現世的交響曲有九首。其中第六號之前的作品受到反對派的橫加幹預,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人問津,這些作品的價值直到布魯克納晚年才被世人發掘:他的第一號交響曲首演於一八六六年,直到十六年後(一八八四年)自己的《第七號交響曲》首演引起轟動後,自己的其他作品才陸續被大家發現,並廣為流傳。這時布魯克納已經六十歲了。
由於自己的信仰,布魯克納一生過得樸實無華,內心始終純淨無垢,他的音樂也是如此:他的宗教音樂作品被譽為奧地利教會音樂的典範,3部彌撒曲繼承了貝多芬《莊嚴彌撒曲》的傳統,《感恩贊》以十分簡潔的手法取得極佳的效果。
他卻十足是個樂壇怪人——雖然這位虔誠的作曲家在自己五十歲時終於在交響曲方面取得突破,但他對權威的崇拜在後三部交響曲上可見一斑:他的第七交響曲是獻給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第八交響曲是獻給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一世;而未完成的第九交響曲,則是獻給上帝的,「如果他不嫌棄的話」,作曲家這樣說。
一八九六年,布魯克納以七十二歲的高齡,在維也納去世。
布魯克納生活的年代,樂壇分為兩派:漢斯力克和勃拉姆斯的絕對音樂陣營和華格納陣營,二者之間可謂勢同水火。當時評論家妄斷地把布魯克納歸到後者,直到20世紀布魯克納才得到了普世的認同。
他的「樂壇怪人」稱呼同樣體現在他對自己的交響作品的改動上:絕不是對細枝末節的修修補補,他對第一,三,四和八交響曲的修改完全就是「重寫」。特別是《第四「浪漫」交響曲》,完全是另一部作品——只是諧謔曲和終曲和舊版有些許相同(初版是一個多層混合體,沒有考慮到演出的難度)。修改版本在多個方面更顯得平滑,在和聲和配器方面更有自己的風格,宏大的建築音響為短而明的樂句讓路。到了20世紀70年代,布魯克納的學生費迪南德·略沃和兄弟Schalk對布魯克納交響曲進行編輯、重新推廣於世,這個版本的確提升了現在布魯克納的影響力,而在被出版的初稿中,樂隊音色更具華格納特色。
布魯克納交響曲的原貌,在1932年的一場紀念音樂會上得以重見天日,在這場音樂會上,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原版的前個三樂章被搬上舞臺。
布魯克納的主要作品,包括生前發表的十一首交響曲以及多首教會音樂、合唱曲、風琴曲等。
第四號降E大調交響曲「浪漫」
布魯克納是個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他所留下的九首交響曲無疑是十九世紀後半葉的紀念碑,一直到今天仍然光彩奪目。其中《第四號降E大調交響曲》由他親自題名為「浪漫」。此曲親切感人,是他九首交響曲中最著名的。「浪漫」的意義既非對古老時代的懷念,也不是一般常的情感表達,而是布魯克納追求的更高層面的精神性浪漫,是他所推崇的基於神秘力量的浪漫。當然,如果你過分拘泥於標題,這首作品會變得晦澀難懂。你需要保有一顆同樣虔誠的心來欣賞布魯克納的音樂,這樣比較容易理解了。
在欣賞布魯克納的交響曲之前,首先需要知道它的幾個特徵:這是他九首交響曲的共性,可以說是「布魯克納樣式」。第一,開頭處在弦樂的顫音中,法國號與大提琴汪洋般地演奏,呈現一種雲的感覺; 第二,奏鳴曲形式往往使用第三主題(平常是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三個,當樂章接近終了時使用高度神秘性的聖歌;第四,第四樂章使用第一樂章主題,起到統一全曲的作用。 這些特徵在第四號交響曲「浪漫」中逐一被印證。
第一樂章 降E大調 中庸的快板 二二拍 夢中幽遠的諸山遠去,隨之醒來。弦奏寂靜的顫音裡,法國號奏出明朗的第一主題,這是「布魯克納式的開始」;在木管群的烘託之下,長笛出現六個上行音型動機,經過各種發展導出溫和的第二主題;第三主題以法國號的強奏引出,再度回復寂靜,銅管合唱勝利,進入發展部。
第二樂章 C小調 行板 四四拍。 這是充滿哀傷的樂章。附弱音器的小提琴與中捉琴傾訴著哀嘆,大提琴有如發言人一般悶悶地進入,不久此主題移行至木管聲部合奏,接著是中提琴哀愁的曲調,發展部以布魯克納精妙的技巧提高了悲愴的美感。
第三樂章 活潑的快板但勿失速 四二拍 詼諧曲 此詼諧曲是布魯克納最傑出的創作之一,第一部是勇士狩獵之歌,與中段快活的農夫舞蹈形成對比。
第四樂章 降E大調, 中庸的快扳 二二拍 終樂章在兩個主題中混入第一、第三樂章主題,是迴旋曲式,在整個樂隊宏大的樂流中達到統一,可看出布魯克納交響曲中華格納的影子。
《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浪漫』》創作於1874年,是布魯克納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風景秀麗的鄉村中寫成的。在1878—1880年間他進行過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寫的諧謔曲及幾乎全新的終曲樂章。1881年2月20日由漢斯·李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首演,演出大受歡迎,以至每個樂章結束時,布魯克納都要到臺上鞠躬致謝。
布魯克納,我們只介紹這一曲,雖然他有宏大的九首交響曲,雖然他有影響力頗大的彌撒音樂。我們尊重有虔誠信仰的人,但當你對我說,「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同時很不幸我不信上帝時,我不會很沒禮貌的對你說:「你在撒謊」;但對不起,我信的是別的東西……
文/茶茶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