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紅了」:教育扶貧 用青春和奉獻講述脫貧攻堅

2021-01-18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6日訊 (記者 謝雯嘉 通訊員 王秀全) 一棵小小的石榴樹,一頭連著貧困家庭和孩子擺脫貧困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頭連著鄉村教育隊伍化身為橋,用青春、奉獻和堅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初心和使命。

 村裡的「石榴紅了」

2020年夏末秋初,畢業後王秀全輾轉從北京來到六百公裡之外的菏澤市巨野縣陶廟鎮基層鍛鍊。駐村幫扶之餘,因為同在教育系統,王秀全經常跟隨陶廟鎮中心校扶貧工作隊調研,並了解基層教育扶貧情況。

金秋十月,正值石榴成熟季節,貧困戶家中石榴樹早已紅滿枝頭。每當入戶扶貧時,熱情的鄉親們總會摘下石榴讓著給他們吃。石榴很紅很甜,但大部分卻因為貧困戶年紀已大或身患殘疾行動不便,無法摘石榴而使石榴壞在枝頭、掉落到地上,十分可惜。

後店子村貧困戶家中的石榴紅了

在私下交流中,王秀全和中心校卜騰、魏舒兩名青年老師共同萌生了網上幫忙銷售貧困戶家中石榴的想法。

他們走進後店子村張西京大爺家中採摘石榴並放到朋友圈銷售,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個下午就收到十多個訂單。貧困戶樹上採摘的石榴遠遠不夠賣,於是經中心校黃莉介紹,王秀全又聯繫了周邊農戶滯銷石榴放在一起共同銷售。

三個青年人小小善舉得到中心校黨支部書記奚長青的大力支持,黨支部討論決定共同發起一場「石榴紅了」——「扶貧·助學·助農」金秋公益行動。

開展金秋公益行動後的合影

九九重陽節那天,在短暫動員會後,中心校黨支部全體成員及全鎮各學校負責人體趕往周邊農戶滯銷石榴園,親手採摘包裝每一箱網上售賣的「愛心石榴」,有的青年黨員還帶上自己家人和孩子,讓紅色精神和愛心在下一代身上延續。

青年黨員帶上自己孩子採摘「愛心石榴」

經過一星期努力,扣除包裝運費成本之後,共計獲得愛心收益374.60元,小小的愛心終於有機會去成就一份大愛。

生活實苦,但我們「很甜」

踩著十月的尾巴,王秀全他們又走進巨野縣博愛學校,將網上銷售剩餘和金山屯小學褚宏飛校長從老家摘來的共計13箱「愛心石榴」,送給了來自全縣66名深度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他們來自巨野縣的各個鄉鎮,有的是孤兒,有的是單親,有的孩子的父母有重度殘疾,沒有能力來撫養他們成長。

為巨野縣博愛學校深度貧困家庭孩子們發放「愛心石榴」

石榴雖小,但卻傳遞著黨支部全體黨員的愛和溫度。他們想通過把「愛心石榴」親手發放到每一個困境家庭孩子手中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白「生活實苦,但也很甜」。無論任何情況,都要像食指所寫的詩那樣堅定地相信未來,在逆境中好好生活,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博愛學校孩子在「愛心石榴」旁認真地寫作文

博愛學校孩子小心翼翼剝下每顆石榴籽放到水杯裡

趁著課間,王秀全悄悄來到教室門口,用相機定格下來孩子們吃石榴時的笑容,有的孩子還小心翼翼開心地將石榴籽一顆顆剝下來放到水杯裡,雖然他們或許從小因為家庭原因感受到生活重壓,但這一刻他們笑容卻很甜。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

網上「愛心石榴」銷售收益有限,為了給更多困難家庭和孩子送去愛和溫暖,十一月的第二天下午,中心校黨支部自願發起了愛心募捐活動,短短二十多分鐘就籌集了愛心捐款總計6914元。隨後,王秀全他們又積極聯繫了佳和商業、新華書店、孔家香油、萃華珠寶等本土愛心企業人士,大家踴躍捐助了一批生活和學習物資。

中心校黨支部發起愛心募捐

五天後,在王秀全的駐點村陶廟鎮截河集村,舉行了一場特別愛心捐贈儀式。經過前期摸排,共計為17戶部分特別困難老年家庭發放了大米、麵粉、食用油、香油、冬被等過冬必備生活物資,也為11戶困難家庭學生發放了書桌凳、檯燈、書包、兒童口罩等學習用品和路遙經典文學《平凡的世界》。

在截河集村舉行愛心捐贈儀式

捐贈現場一個村裡老人忍不住哭了

雙十一中午,利用工作午休時間,中心校黨支部黨員又化身「快遞小哥」,回到「石榴紅了」公益行動原點--後點子村,共同為村內10戶困難家庭學生、5戶困難老黨員、2戶特別困難家庭,送上門一份「愛的快遞」。

為困難家庭孩子送去「愛的快遞」

為困難家庭送去過冬物資

愛心物資和學習用品在初冬時節匯成了一股愛的暖流,為特別困難的老年家庭在即將到來寒冬裡多一度溫暖,也為困難家庭孩子們點亮了通向美好未來的路燈。

栽下石榴樹,讓紅色和愛心延續傳承

愛心活動雖然告一段落,王秀全想著如何讓餘下的5000多元黨員愛心捐款如何最優使用?發揮出最大價值?

經過黨支部集思廣益和充分討論,王秀全他們決定利用陶廟鎮中心幼兒園閒置空地,栽種一片優質品種石榴林,讓石榴年年紅下去。

經過前期實地考察,11月13日凌晨三點,王秀全和駐點村村主任宋蘭州開著自家貨車一起出發,星夜兼程地從三百多公裡以外的鄭州滎陽河陰運回來了120棵突尼西亞軟籽石榴樹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隔天清晨,在葉落冬將至之際,中心校黨支部全體黨員和部分青年教師自願參加植樹義務勞動,共同種下一片「石榴紅了」黨建公益林,在場每個大人和孩子也共同種下了一個溫柔的夢想。

青年黨員參加植樹義務勞動

種植黨建公益林後的合影

每名參與募捐和種植勞動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將親自認領一棵石榴苗,掛上屬於自己專有銘牌悉心呵護。後期,石榴林掛果的經濟收益也將持續用於開展黨建和公益活動。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三個人到一群人。「石榴紅了」黨建公益行動雖然只短短進行了一個月,但卻正在在齊魯最基層的大地上一點點生根發芽,落地開花,並顯示出了旺盛生命力。

展望未來,他們還正在挖掘「石榴紅了」更深層次內涵,回歸教育本源。籌劃建立「石榴紅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搭建「石榴紅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基地、「石榴紅了」思政大講堂、「石榴紅了」農家書屋和農家學堂等系列陣地,繼續用心、用情、用力、用功書寫屬於鄉村教育的愛心黨建故事。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中的清華人】和雲娟:青春之花綻放在扶貧一線
    ●通訊員 程海涵 嶽穎生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她是一位開朗愛笑的美麗摩梭姑娘;走出邊遠山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在心中深埋下為家鄉發展盡綿薄之力的願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鄉規劃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平臺和機會,選擇回到家鄉,為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奉獻青春
  • 「石榴紅了」——我們的教育扶貧故事
    一棵小小的石榴樹,一頭連著貧困家庭和孩子擺脫貧困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頭連著鄉村教育隊伍化身為橋,用青春、奉獻和堅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初心和使命。村裡的「石榴紅了」2020年夏末秋初,畢業後我輾轉從首都北京來到六百公裡之外的菏澤市巨野縣陶廟鎮基層鍛鍊。駐村幫扶之餘,因為同在教育系統,我經常跟隨陶廟鎮中心校扶貧工作隊到後店子村調研了解基層教育扶貧情況。金秋十月,正值石榴成熟季節,貧困戶家中石榴樹早已紅滿枝頭。
  • 聚焦脫貧攻堅、共振時代脈搏,《石榴花開2》記錄火熱的祖國大地
    像這樣的故事《石榴花開》第二季中還有很多,延續第一季的「小切口」和「大情懷」,用真切的鏡頭講述祖國大地上各民族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故事。回顧整季節目,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上,重歸螢屏的《石榴花開》第二季不僅充滿著「新意」,更積極響應著國家政策、回應了大眾最為關切的話題。
  • 東阿縣大橋鎮:以教育為「把手」 助力脫貧扶貧攻堅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廖偉 通訊員 麻召紅 東阿報導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從政策扶貧到產業扶貧,許多貧困戶徹底擺脫了貧困。文化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穩定脫貧的關鍵。  長期以來,東阿縣大橋鎮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精準發力,抓難點、補短板,守護好貧困孩子的求學夢,築牢起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堤壩。
  • 「石榴紅了」——一位山東省教育廳選調生的教育扶貧故事
    一棵小小的石榴樹,一頭連著貧困家庭和孩子擺脫貧困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頭連著鄉村教育隊伍化身為橋,用青春、奉獻和堅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初心和使命。村裡的「石榴紅了」2020年夏末秋初,畢業後我輾轉從首都北京來到六百公裡之外的菏澤市巨野縣陶廟鎮基層鍛鍊。
  • 南方電網三部脫貧攻堅微電影在昆首映
    據了解,三部微電影聚焦雲南省曾經的深度貧困地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內容取材於近年來南方電網在怒江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的真人真事。三部微電影從不同角度講述一線電力工作者們用青春奉獻脫貧事業、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南方電網通過行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用電需求、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過上新生活的扶貧工作成果。
  • 感受「榜樣的力量」 德陽5名脫貧攻堅工作者亮相講述脫貧故事
    感受「榜樣的力量」 德陽5名脫貧攻堅工作者亮相講述脫貧故事 2020年12月22日 08:55:06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
  • 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點映獲贊 淳樸鄉情扶貧故事感人淚下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將於8月30日起每周日19:30播出。節目聚焦精準扶貧,採用「下鄉採風+舞臺劇表演」的形式,融合採風、表演、訪談、互動等多種元素展現新時代青年扶貧工作者們的灼灼青春,呈現最有力的中國故事,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為觀眾傳遞信心和力量。8月27日上午,湖南衛視《青春在大地》青春點映會在北京舉行。
  • 《青春在大地》:傳遞脫貧攻堅的青年榜樣力量
    聚焦脫貧攻堅榜樣故事的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於近期在湖南衛視播出,節目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為創作導向,帶領觀眾走進10個美麗鄉村,通過「演員鄉村採風+舞臺劇演繹」的形式,展現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無私奉獻與艱苦奮鬥精神。
  • 三部電影情聚怒江 真實講述脫貧故事
    雲南電網全力提升怒江州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用電需求、扶貧幹部用真情獻身脫貧攻堅事業的真實故事,匯聚在三部脫貧攻堅微電影裡。通過講述一線電力工作者們用青春奉獻脫貧事業、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南方電網通過行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用電需求、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過上新生活的扶貧工作成果。
  • 南方電網三部微電影在昆首映 展現脫貧攻堅央企擔當
    三部微電影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一線電力工作者們用青春奉獻脫貧事業、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南方電網通過行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用電需求、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過上新生活的扶貧工作成果。
  • 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 講述扶貧攻堅的感人事 南陽醫專組織開展...
    在路上,政教部主任馮曉青強調了本次到田間地頭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現實意義和對同學們參加本次活動的要求希望。何義霞以「打贏脫貧攻堅戰——校外實踐課」為題,圍繞「脫貧攻堅戰略的提出」、「精準脫貧戰略的實現路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深刻認識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大意義」四個部分進行講述,以「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扶貧專場...
    發布內容:發布全省上下落實生態扶貧重點任務、打好生態扶貧硬仗的亮點成就,講述生態扶貧一線工作人員指導群眾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奮鬥故事等,並回答記者提問。,講述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扶貧脫貧的奮鬥故事。
  • 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秀美人生》於廣州青宮電影城舉辦首映式
    1月5日,在廣州青宮電影城舉辦了電影《秀美人生》首映式,該影片是中宣部國家電影局脫貧攻堅主題重點故事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影片。蒞臨本次首映禮現場的領導嘉賓有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黨員教育中心)副處長餘有波、組織一處(黨員教育中心)二級主任科員劉雋遠,省委宣傳部電影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劉德志,省扶貧辦扶貧規劃處三級調研員胡海,以及珠江電影集團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黎鶴,珠江電影集團總經理助理鄭誠,西安識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文川,廣西電影集團副總經理陶忠敏,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燕等。
  •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每周日播出
    致敬扶貧青春路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每周日播出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聚焦精準扶貧,每期節目中分享一位年輕扶貧工作者的故事,展現新時代青年扶貧工作者的青春奉獻,樹立青春榜樣,傳遞時代正能量。據了解,該節目將鄉村採風、舞臺劇表演、訪談互動等形式進行創新融合,接地氣、有喜氣、揚正氣,節目於8月30日起每周日19∶30在湖南衛視播出。
  • 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點映獲贊 榜樣青春催人淚下
    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即將於8月30日起每周日19:30播出。節目聚焦精準扶貧,採用&34;的形式,融合採風、表演、訪談、互動等多種元素,來展現新時代青年扶貧工作者們的灼灼青春,呈現最有力的中國故事,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為觀眾傳遞信心和力量。
  • 脫貧攻堅,他們將自己的青春鐫刻其中!90後扶貧幹部現身「市民文化...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12月27日,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澎湃新聞共同舉辦「市民文化客廳」第十七期「一個都不能少——青春之名,扶貧之行」主題文化活動。4名年輕的扶貧幹部作客上海書城,講述在扶貧第一線的所見、所想、所作、所為。
  • 和雲娟:青春之花綻放在扶貧一線
    生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她是一位開朗愛笑的美麗摩梭姑娘;走出邊遠山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在心中深埋下為家鄉發展盡綿薄之力的願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鄉規劃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平臺和機會,選擇回到家鄉,為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奉獻青春——她常說,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群眾滿意的微笑就是最高的獎賞。
  • ——我省青年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青春力量。這次網絡直播,是團省委嘗試的一種全新的動員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模式。在團省委實施的「青春扶貧」六大行動中,廣大團員青年發揮青年生力軍突擊隊作用,積極投身扶貧一線,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著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 青春的讚美詩寫給脫貧攻堅偉業
    作為湖南衛視現實主義力作、「脫貧攻堅三部曲」的壓軸之作,《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芒果TV同日上線。 不辭辛勞致敬脫貧攻堅 發布會現場,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廣播電視局局長張嚴表示,《江山如此多嬌》是一部「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電視劇,藝術創作真正紮根生活,充滿泥土芬芳和煙火氣息。該劇聚焦扶貧一線的青春理想,刻畫了全國脫貧攻堅中的青春力量,洋溢著青春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