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time | 慢時光
陳奕迅這人,看上去一點也不高級。
長的一點都不好看,留著一頭大捲髮,呆頭憨腦,還喜歡時不時的放飛自我。
但一唱起歌來的陳奕迅,卻是世上最令人著迷的存在。
無論是幾零後,都能在他的聲音中,或哭或笑,或快樂或心酸。
無論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是人生,他的每一首或安靜或癲狂的歌,總能直擊你的心靈,緩緩的告訴你:
聽的何止是歌,是一個正在塵世煎熬的自己啊。
《十年》/《明年今日》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淚
不是為你而流
也為別人而流
……
在有生的瞬間能遇到你
竟花光所有運氣
到這日才發現
曾呼吸過空氣
……
2008年時,在好友梁漢文的婚禮上,陳奕迅在臺上獻唱了一首《明年今日》,當唱到「明年今日,別要再失眠」時,楊千嬅突然大哭。
隨後她上臺搶奪麥克風唱了一首《少女的祈禱》,「祈求天地放過一雙戀人,怕發生的永遠別發生」。
唱到口齒不清,連站都站不穩。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那麼一個特定的階段,出現那麼一個特別的人。
讓你體會到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茶飯不思是什麼感覺,失戀是什麼感覺。
求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時間是最壞的毒藥,時間卻也是最好的解藥。
它真的可以衝淡一切,可以讓你在十年後內心平靜毫無波瀾的看著那些曾經感動不已的經歷。
十年之前,死生契闊;明年今日,終為過客。
《富士山下》/《愛情轉移》
誰都只得那雙手 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 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
感情需要人接班 接近換來期望
期望帶來失望的惡性循環
短暫的總是浪漫 漫長總會不滿
燒完美好青春換一個老伴
……
1992年,黃耀明在歌迷見面會上說:
「今天我要把他們介紹給你們,就是那位穿橙色衣服的,站起來和歌迷們揮揮手吧,林夕。」
1995年,林夕邀請黃耀明一起去日本去看U2演唱會,相約在二丁目見面。
然而等了三個小時,卻不見黃耀明的蹤影。
世間那麼多的山川河流,你偏愛這一座。
可很多時候,你所謂的愛情,不過都是一廂情願。
就像林夕對這首歌的解釋:
「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呢?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是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賭博,輸贏靠運氣,勝負不由人。
想擁有它,必須先學會怎樣承受失去所帶來的痛苦。
(林夕)
《紅玫瑰》/《白玫瑰》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
怎麼冷酷卻仍然美麗
得不到的從來矜貴
……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最美的愛,總是在情至朦朧時產生;
等到愛情綻放,那極其濃烈的香氣中,隱隱就能聞到腐敗的味道了。
我們年輕時都想要別人眼中的完美愛情,那愛未經歷過一日三餐和柴米油鹽的煙燻火燎,全是想像中的美好。
等到那麼一天,時間之河乾涸,露出黑黢黢的砂礫和淤泥,才發現最好的愛,不過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其實哪裡有你想的那麼好?
《好久不見》/《不如不見》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會帶著笑臉 揮手寒暄
和你 坐著聊聊天
……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
陳奕迅的歌,國粵雙版,總有截然不同的意境。
每個人心裡都會有那一個許久未聯繫的人,想TA念TA,期許在街角的咖啡店能遇見TA。
可又害怕遇見TA,害怕已形同陌路,害怕只剩下客套的表演。
更害怕的,是害怕TA過的不好,害怕曾經那麼寶貝的一個人怎麼到別人手裡就什麼也不是了。
就像網易雲中的評論:
「看到了三千多人的執念,還有另外三千多人的決絕。」
為過去畫圓滿句號,為何不見?
若是面目全非,又何苦再見?
好久不見,亦或是見了卻不如不見,你會怎麼選?
《最佳損友》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
之前無話不說的朋友,不知道為何交流越來越少了,某一天突然想起的時候,打開微信卻不知道從何聊起,對話框的字輸了又刪,最後還是關閉了。
有些朋友真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是時間的原因?或是距離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
也許,只是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
相互遷就的代價只能讓兩個人越來越遠,索性各自為戰,我一直在奮鬥,我知道你也在,我就很安心。
或許已經沒那麼多共同話題了,或許已經回不到從前那麼要好了,但至少記著你曾經走進過我的世界。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總好於那日我沒有遇過某某。
至少,我不曾後悔當初遇見你。
《浮誇》
(Eason在DUO演唱會演唱的版本最為經典)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
「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羅」,其實是詞作者黃偉文的親身經歷。
黃偉文從小便是一個跟集體格格不入的「怪小孩」,因為他的「怪」,小時候常被老師無端端」,被同學無端端藐。
他什麼也沒做,只是做他自己,就被人討厭、被人孤立,流落人群的邊緣,自尊就被人踐踏於地。
所以黃偉文決心「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浮誇》,歌如其名,撕心裂肺,極盡癲狂,道盡了小人物「為人忽視、遭人冷落」的悲哀。
這首歌更多的是一種諷刺,諷刺這個充滿歧視的社會,諷刺我們最不願面對的內心深處。
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小人物。
幸運兒並不多,若然未當過,就知他為何。
(黃偉文)
《單車》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象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
曾經的少年,坐在父親的單車後面去海邊,那一次,僅僅有那一次,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父親的愛。
這是詞作者黃偉文的故事,寫進了《單車》這首歌裡。
80、90後的孩子,或許在記憶中都有一段在後座抱著父親的回憶。
那是全天下最溫暖的懷抱,那是父親對孩子沉甸甸的愛。
然而這首歌,其實是詞作者黃偉文寫來指責父親的。
指責父親一直以來的沉默性格,以至於年幼不懂得揣摩大人的小孩,感受不到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這其實也是中國式父親的通病,臉上掛著父親的威嚴,感情全藏在心裡。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更渴望的是,父親對自己更直白的關懷。
所以,希望聽到這首歌的為人父們,能多對孩子說幾聲:
「我愛你。」
《孤獨患者》
我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
不表示沒有心碎的時刻
……
想說的話不知能對誰說,想做的事沒人陪著一起瘋,想去的地方找不到人一起出發。
看似朋友成群,實則孤身一人。
然而一個人越能直面孤獨、不迴避,越能抵達心中嚮往的地方。
叔本華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獨處讓人醒悟,讓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見天地、見眾生的前提,是見自己。
願你能在孤獨中自得其樂,不驕不躁,過自己的生活。
《陰天快樂》
聽陰天說什麼 在昏暗中的我
想對著天講 說無論如何 陰天快樂
……
知乎上有個話題:你是如何度過自己低谷期的?
回答者有人拼命尋找出路;有人不疾不徐,看書看電影養花聽音樂;還有人負能量滿滿,被人生的浪潮拍的張皇失措。
每個人都有低谷期,這段時間就像是被烏雲遮蔽了亮光,仿佛看不到一點希望。
但每個人也都沒有低谷期,有一首詩這樣來描述人生際遇: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態。
遇見不順的事,還能怎麼辦呢。
低頭說一聲「陰天快樂」,繼續前行罷了。
《K歌之王》
誰人又相信一世一生這膚淺對白
來吧送給你叫幾百萬人流淚過的歌
……
讓我成為了無情的k歌之王
麥克風都讓我徵服
……
謝霆鋒曾三次問過陳奕迅的新年心願,他的答案依次是:
「讓全香港的人知道我的歌」,
「讓大中華地區的人知道我的歌」,
「讓全球華人知道我的歌」。
現在,他已經做到了。
楊千嬅說,陳奕迅唱一首歌,是要將整首歌吞進肚子,再將它唱出來。
林夕說,他把人生的詞,都給了EASON,因為陳奕迅唱歌用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
黃偉文說,他是香港歌壇從未讓我失望的人。
1995年出道,至今已有24載,發行專輯四十餘張,幾百首歌。
從青春年少到長大成人,不禁感嘆,陳奕迅這傢伙的歌,原來已經陪了我們這麼多年。
你,還有沒有記得那個青春之約呢?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我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那個瞬間,恰好是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了某一首歌。
年少時,我們聽陳奕迅,只是覺得好聽。
學著他的唱腔,模仿著他的感情。
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可長大後的某一天,我們突然不太敢聽了。
因為他唱過的所有的歌,都有你的故事。
你在他的歌裡哭,你在他的歌裡笑。
正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