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33年的「意難平」,如今終於圓滿了

2020-11-29 野獸派娛樂

當電影院全部關閉,你有多久沒有看到新上映的電影了?

師妹我自從電影院關門之後,就再也沒看過了。但是今天,一部網絡電影上線,卻讓我忍不住想看一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師妹曾寫過一篇《倩女幽魂》過去33年依然叫人意難忘,靠的是什麼?。當時,就有告訴大家,對於《倩女幽魂:人間情》這部網絡電影,其實是我是很期待的。

一來,是因為對經典版《倩女幽魂》過去33年人鬼情未了的「意難平」;二來也是想看看,同樣是87年版的編劇執筆,到底他會怎麼改這個經典IP。

電影這兩天在騰訊視頻已經上線了。感覺整體看下來,《倩女幽魂:人間情》還是有一些亮點:

比如劇中的濾鏡和布景,均是遵循港風,氣氛拿捏還是不錯的。

特效也用得非常用心的,屬於新港式風格。不論是「萬劍齊發」「妖王迎親」「萬符化鎖」等,都有一種東方玄幻色彩;

對於劇中鬼怪的刻畫,也會有所創新。

喪屍這裡也是很出其不意

除此之外,劇中的配樂感覺也是一大亮點。

從插曲、片尾曲等都遵循的經典版《倩女幽魂》的詞曲,對原版的敬意是看得出來的。黃齡婉轉而深情的中低音,竟然很適合這個曲子!

感覺黃齡和阿雲嘎的版本都挺有質感,可以和老版的一樣,單獨拎出來循環聽。(不得不誇黃霑的詞,放在今天都依然精妙!)

而在演員陣容方面,採用老戲骨+青春演員的方式。

老演員元華飾演的燕赤霞,以及徐少強飾演的姥姥,果然寶刀未老,一出場,氣場依然強大。

劇中的燕赤霞還變成了一個很會玩梗的大鬍子大叔,時不時會冒出的一些段子,讓人意想不到。

(這一段燕赤霞一本正經自誇,真的笑哭了)

李凱馨飾演的聶小倩,也讓人眼前一亮。

雖說劇中,聶小倩的裝發效果我不太喜歡。因為李凱馨的長相其實非常清純,但煙燻眼影和平眉,有點遮蓋住了她的古典美。如果裝發上做些減法,可能會更好。

(比如當時十六歲的她,之前在《九州·海上牧雲記》裡的扮相其實就很舒服)

但劇中李凱馨的演技還是很給人驚喜。沒有依循過去王祖賢的演法,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聶小倩。

比如劇中有一幕,她在屋內勾引寧採臣,卻很快被寧採臣推開。前後她的表情變化是這樣的:

從起初的魅惑,到後來略帶俏皮的戲謔。

等寧採臣跑開兩步後,突然又折返回來時,她的「撩」便再度表現出來;

或許是沒想到,對方返回只是為了拿行囊;當寧採臣再度離開時,她的神情又和第一次不一樣,是多了幾分錯愕以及初識人性之良善的意外。

還有另一幕,同樣是勾引寧採臣,李凱馨卻採用的不同的演法。由於受姥姥的指示,聶小倩需要立馬吸取書生的精氣,於是這個片段中,她倒顯得有些急不可耐,多了些「演」的成分:一開始是「裝作」自述悲慘身世,下一秒卻又主動脫衣,直接將寧採臣撲倒,動作裡多了幾分涉世未深的稚拙;

隨後,在被寧採臣突然發現了自己「妖」的身份後,她的眼神又突然變得狠戾起來。

但意想不到的是,寧採臣選擇放棄了傷害她,並勸她趕緊離開此地。被寧採臣感化的聶小倩,也自此明白了人間之情,男女之愛。整個過程看下來,李凱馨的演技還是很有層次感的。

有一個網友形容得挺生動,說李凱馨飾演的聶小倩,是「純中帶一點欲」,非常貼切。

再看陳星旭。陳星旭屬於95後小鮮肉中一直在努力打磨演技的低調派。其實他參演過的片子也都是部部經典: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軍事戰爭劇《將門風雲》、紅色兒童電視劇《閃閃的紅星》、古裝武俠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等。

過去他飾演的角色大多比較「正」、「機警」,但是《倩女幽魂》中,他也是初次嘗試憨憨的書生形象,與之前哥哥的那種柔弱書生的風格不太一樣,片中他飾演的寧採臣有一種真誠的正義感。

其實這樣的人物設定,放在現代來看,反而是比較接地氣的。

總體來看,《倩女幽魂:人間情》這部電影的整體節奏比過去的院線電影快了很多,故事的完整度也還比較高。

特別是在片尾曲響起後,街頭上,已考取到功名,人到中年、帶著書童一同看畫的寧採臣,突然與一個白衣女子擦肩而過,寧採臣呢喃地叫了一聲「小倩」,對方站住,緩緩轉過頭——

真的有被結局感動到!

感覺過去33年的「意難平」,這次終於等來了一個完美結局。

《倩女幽魂》過去了33年,

為何讓人「意難平」

說到《倩女幽魂》,不得不提一下1987年徐克版本的經典之作。

33年前,徐克執導的《倩女幽魂》,可以說將王祖賢的美,哥哥的痴,演繹到了極致。片中不論是人物設定還是劇情,都成為了觀眾們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

比如說表現聶小倩的「妖媚」。那個時候,正處於港片的黃金時期,導演在拍攝女性時會格外注重用各種特寫鏡頭、和氣氛曖昧的濾鏡,表現要足夠「撩」。而徐克鏡頭下的聶小倩,更是將「撩」演繹到了極致。

因此,在《倩女幽魂:人間情》中,也有這些對於聶小倩的鏡頭描寫,對原版經典的復刻還是有所考究的。

但在《倩女幽魂》中最讓人遺憾的莫過於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悲劇性結局。

那個年代的港片,受西方影視的影響,追求的是一種「悲劇美」,因此,《倩女幽魂》的結局其實整體還是比較「悲」的。但是其實在東方的戲曲裡,人們都會追求「大團圓」式結局。

比如說在原本《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筆下聶小倩的結局是嫁給了寧採臣,並幫助寧採臣侍奉母親和重病的妻子,最終在寧採臣的妻子病逝後,便成為鬼妻。「後數年,寧果登進士。女舉一男。」寧採臣得以最終順利入官,聶小倩還為他生了個兒子。

但儘管如此,過去33年,受徐克經典版的薰染,後續翻拍的《倩女幽魂》故事裡卻是一直上演著人鬼情未了的遺憾。

而這一次,網絡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卻是採取了另闢蹊徑的結局。

一來,或許是原版編劇想要為「聶小倩」圓夢,二來,也可能與整個片子的時代感有關——網絡電影適合下飯,而觀眾在看網絡電影時,或許會更追求完滿的觀感體驗。

誠然,張國榮和王祖賢將會成為我們心中的白月光,他們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將會被人們牢記於心,而想要在這樣的經典之上有所突破,對於任何一個後來者來說,都會是一件壓力非常大的事情,但是師妹認為,人們並不應該由於前面有高山而放棄爬坡。

總之,《倩女幽魂:人間情》這部電影裡有誠意,也有新意,不管你是心裡掛念著經典,還是傾向於去嘗試電影新概念,這部電影都值得去看一看。

相關焦點

  • 《倩女幽魂:人間情》人妖之戀不再意難平,全新結局留下無限遐想
    近日由1987年張國榮版《倩女幽魂》改編的《倩女幽魂:人間情》正式上線。電影在借鑑原版精髓的同時,也稍作了一些改動與加強。整個電影既有聶小倩與寧採臣悲情虐戀的感動,也有精美磅礴的畫面,出神入化的特效也大大增加了觀影的視覺效果。
  • 時隔33年,張國榮版《倩女幽魂》被翻拍,能否超越經典?
    時隔33年,張國榮版《倩女幽魂》被翻拍,能否超越經典?受疫情的影響,各地的電影院遲遲不開,網絡電影抓住了這次機會,迎來了一波小高潮。就連張國榮版的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也推出了翻拍版《倩女幽魂:人間情》。根據官方的消息《倩女幽魂:人間情》電影將於5月1日播出。《倩女幽魂:人間情》版本由劉朝暉總策劃,林珍釗導演,李凱馨、陳星旭主演,更有元華,徐少強等實力演員加盟的網絡電影。
  • 時隔33年,《倩女幽魂》回來了
    昨天晚上,阿雲嘎空降《倩女幽魂》單曲評論區,和QQ音樂的聽友們展開了一場有趣的互動,其中不僅聊到了拍攝MV時的故事,還幫助畢業生在線解惑:
  • 33年了,張國榮王祖賢的《倩女幽魂》,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倩女幽魂之人間情》於日前上線。 這次的翻拍,完全以1987年上映的程小東、徐克版為藍本,不僅是故事主線,包括細節、場景在內,都套用、致敬了87版。 但這也令原本就被無數影迷奉為經典的87版,再一次受到矚目。程小東與徐克的87版《倩女幽魂》其實也是翻拍,它所參照的是1960年李翰祥為邵氏拍攝的版本。
  • 33年了!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為何至今都不曾被超越?
    33年了!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為何至今都不曾被超越?「倩女幽魂」的故事眾所周知,「倩女幽魂」的故事,來自蒲松齡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聶小倩》一節。自從1987年,程小東帶著初出茅廬的張國榮和當年只有20歲的王祖賢拍了奇幻愛情電影《倩女幽魂》後,這個故事就成了一個大IP。此後,不僅程小東領著原班人馬拍了兩部續集,構成了「倩女幽魂」三部曲,其他電影人也陸陸續續加入了改編「倩女幽魂」故事的潮流。
  • 33年過去,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倩女幽魂》是王祖賢的成名佳作,20歲的王祖賢所扮演的聶小倩成為香港影史上十大最美豔的女性形象之一,歷久不衰!《西遊記》和聊齋是電影史上的熱門IP,但是改編自聊齋的電影在90年代之前,讓人印象深刻的只有這一部。從1987年上映至今,33年過去了,這部電影為何至今還能讓人念念不忘?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兩個圓滿,一個遺憾讓人意難平
    本期話題【《以家人之名》大結局:兩個圓滿,一個遺憾讓人意難平!】在這個有些劇荒的秋天,《以家人之名》的出現讓追劇的觀眾徹底喜愛了,為劇中人物的喜而喜,為劇中人物的悲而悲。可惜再好的劇也是要大結局了,讓觀眾慶幸的是,李海潮辛苦了幾十年終於與賀梅修成正果了,這也是觀眾最期待看到的事情。
  • 時隔33年,《倩女幽魂》再翻拍,罵聲一片?原來是我們懷念從前
    可當這句話用在電影意義上可真是褒貶不一,五月一日新版《倩女幽魂》上映,豆瓣評分僅僅4.9分,新生代演員,劇情邏輯,甚至所引以為傲的特效也被部分大眾噴得體無完膚,很多人都說:「這在網絡電影裡已經算是很好的場景構圖了,何必拿33年的電影硬槓?」
  • 時隔33年,《倩女幽魂》再翻拍,罵聲一片?原來是我們懷念從前
    可當這句話用在電影意義上可真是褒貶不一,五月一日新版《倩女幽魂》上映,豆瓣評分僅僅4.9分,新生代演員,劇情邏輯,甚至所引以為傲的特效也被部分大眾噴得體無完膚,很多人都說:「這在網絡電影裡已經算是很好的場景構圖了,何必拿33年的電影硬槓?」眾口難調,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部新版《倩女幽魂》的確一言難盡,更何況翻拍的是在大眾心裡白月光一般存在的《倩女幽魂》呢?
  • 33年過去,《倩女幽魂》首次由內地電影人翻拍,經典被改寫了嗎?
    33年前,由張國榮、王祖賢以及午馬主演的《倩女幽魂》上映。這部影片在一舉拿下包括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項在內的多項獎項成為經典的同時,也成就了張國榮和王祖賢等國際巨星的地位,張國榮「哥哥」的稱謂在娛樂圈以及普通大眾之間廣泛傳開,王祖賢版的「最美小倩」成為幾代人的回憶。
  • 33年後,當《倩女幽魂》重拍時,女主角並不小,特效也很大
    雖然電影還沒有「解封」,但一些網絡電影已經打了「五一假期」,填補了人們長期以來對電影壓抑的需求,2020年《倩女幽魂:人間情》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自5月1日起在網絡平臺播出。與張國榮,王祖賢的經典版本相比,早於1987,這部由李凱馨,陳星旭,元華等主演的作品在歷經33年後於2020年重拍,除了播放聶小倩的李凱馨,整個作品的特效也非常漂亮。可以說,作為網絡電影的翻拍,它確實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聶小倩支腿首先,把李凱馨和她稱為聶小和聶小倩腿。
  • 33年後,《倩女幽魂》再被翻拍,女主角來頭不小,特效也很棒
    雖然院線電影還未「解封」,但多部網絡電影在「五一假期」紛紛襲來,以填補人們在電影方面壓抑已久的需求,而2020版的《倩女幽魂:人間情》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該作品已於5月1日起在網絡平臺上播映。
  • 《倩女幽魂:人間情》耗資4千萬,歷時3年拍攝,網友卻五味雜陳
    當然對於這個耳熟能詳的劇情,如今再次回歸大家的視野中,相信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畢竟《倩女幽魂》的故事已經根深蒂固,那麼《倩女幽魂:人間情》這部電影有很多新生代明星做主演,想必聽到他們的名字你可能都不熟悉。
  • 50年倩女,幽魂不散
    她年少成名,情路坎坷,如今皈依佛門,令人百感交集。而問到復出的問題時,她說:「我已經把最好的留給觀眾朋友及關心我的人,這樣就足夠了,那段時間我盡力了,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大家了。」是的,年輕時候的王祖賢是那麼美,《青蛇》裡的白素貞、《東方不敗風雲再起》裡的雪千尋,尤其是和張國榮主演的《倩女幽魂》,大概會一直留在影迷的記憶中吧。
  • 33年後,再現經典,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逆天了
    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由林珍釗導演,李凱馨 、陳星旭 、元華等主演,光看陣容也讓人十分期待。終於在2020年5.1日,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在騰訊視頻獨播,它的熱議也開始了。當天,我跟老公說:「新版《倩女幽魂》要不要看,李凱馨演的聶小倩?」「王祖賢之後再無聶小倩,別浪費時間了」,老公說道。
  • 《陳情令》特別版大結局,「忘羨」結局圓滿,觀眾不再意難平
    去年夏天最火的劇莫過於《陳情令》了吧,如今過去有半年了吧,但是《陳情令》的熱度還沒有過去,不少阿令粉還在二刷三刷甚至在四刷《陳情令》。而且,陳情男團的演唱會也不停地的在開,明星周邊更是賣斷貨,《陳情令》的熱度從夏天到冬天都沒有下去過。
  • 《新倩女幽魂》男女主角難超越經典 港星助陣港產片味濃
    要說香港電影輝煌時期曾推出過的好作品,當然少不了由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雖然該電影已經播畢了33年,但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
  • 豆瓣8.7分,這才是正宗的《倩女幽魂》,張國榮王祖賢令人懷念
    不客氣地說,由張國榮和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在諸多版本中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它既勝過1960年由李翰祥導演的邵氏版本;而即便時至如今,這部33年前的作品也沒有被後來的多個翻拍版本所超越。1987年屬於張國榮年,《倩女幽魂》開啟巨星時代1987年屬於張國榮年,在此之前,他雖然也主演了《英雄本色》這部影史經典,但其在影片中的光芒完全被周潤發和狄龍掩蓋。
  • 新《倩女幽魂》5.1上線,時隔33年,為什麼依舊懷念王祖賢?
    文/小女不凡01《倩女幽魂:人間情》5月1日這一天正式上映,又掀起了一波「回憶殺」。新版聶小倩對於大家來說,87版的《倩女幽魂》已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而當年,王祖賢親自找導演徐克,想要參加《倩女幽魂》的視鏡,這一試可不得了:「她眼帶憂鬱,望向鏡頭,像極了《聊齋志異》裡走出來的奇女子,仿佛有一身的故事,要訴與世人聽。」
  • 王祖賢的《倩女幽魂》與網易的《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劇照    大陸觀眾最開始認識王祖賢應該還是其《倩女幽魂》系列。這部改編自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的古裝奇幻電影,一上映就在獲得了巨大成功。《倩女幽魂Ⅱ:人間道》與《倩女幽魂Ⅲ:道道道》分別於90、91年推出,且各有創新,票房也延續了前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