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外語系日語專業校友楊舒婷
睿智、遠見,一個真正用良心做教育的人。這是楊舒婷身邊的人群對她的評價。走出象牙塔短短四年時間,她現在已經是兩家幼兒園的投資人。
在生活中,她不僅是一名企業家,更是一個有才情、有智慧、穩重通達的魅力母親。當她的很多大學同學離開了教育,在政界、商界都小有成就時,楊舒婷依然用堅定的行動在孩子堆裡經營人生。她說:「對教育職業,有一種天然的情結;對孩子,有一種母親本能的熱愛。」
而今,30歲的校友楊舒婷,剛剛結束自己幼兒園的秋季招生。
孩子是創業的驅動力
「當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寶寶,我就在想,未來我能給她帶來一個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楊舒婷說的時候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機壁紙,上面,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
早在懷孕的時候,楊舒婷就摸著慢慢大起來的肚子著手規劃著孩子的未來。公辦與民辦、城市與鄉村、高端與普通……有關幼兒園的多對關鍵詞成為了那時候楊舒婷腦子裡浮現最多的詞彙。「學校是否得到了認證?認證機構是哪一個?學校的教學模式?」除了在孕床上腦海的構思,楊舒婷還親身走遍廈門多家幼兒園,實地調查廈門幼兒園教學理念。
「只有做了父母之後你才能理解父母那種心態,」楊舒婷說道,「尤其是我生完孩子之後,看到我的寶寶,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教育行業。」在走過無數家幼兒園後,楊舒婷還是選擇了自主創業。「因為我發現,要想真正去了解一件事物,你就要去實踐它。」2017年6月,楊舒婷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幼兒園——廈門立莘幼兒園。並且在不到一年間就直接滿園,且達到了二級達標幼兒園的水平。
廈門立莘雙語幼兒園,是第二個學院外語系日語專業2014屆校友楊舒婷第二家組建的幼兒園。「立莘」,借用培育莘莘學子之意,同是也與英文Listen諧音,寓意楊舒婷對自己幼兒園孩子們「多傾聽世界聲音」的深深期望。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首先要蹲下來,從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楊舒婷說道。「可以說我女兒的出生也是我創辦幼兒園的一大契機。」
從家長變成幼兒教育家
「二孩時代將要面對的挑戰,哪裡是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稀缺,現在連基本的資源都保證不了。」楊舒婷在交談中與學院的學生記者談說道。在自己成功創辦一個幼兒園後,楊舒婷突然發現,原來當今的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真的還是比較稀缺。
如果說在一開始楊舒婷只是一位為了為自己孩子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母親,現在的她就是一位更多孩子的「大家長」。
「現在很多小孩因為沒有足夠的教育位。」楊舒婷說。由於廈門的入口密集度較大,市區內沒有足夠的高等幼教教育名額。「現在供孩子讀書好難,連上個幼兒園都這麼費勁!」入園難成為了父母們心病。目前廈門存在較多的適齡幼兒只能去上早教、民宿自營的樓中樓育兒所,或是部分建在別墅區的託班。
據了解,目前教育市場上這些教育職位仍有較多不正規場所,大部分還存在消防審批不合格問題,教育資源與生源的匹配率堪憂。
在今年的九月,為了讓更多孩子接受好的學前教育,楊舒婷又在廈門本地開設與金秋教育聯合創辦廈門立莘雙語幼兒園。這是一座裝修在廈門一個小區三樓的幼兒園。器樂房、創意手工坊、戶外活動室……藍色與白色的色調成為了整個幼兒園的主要色彩,各種孩子們的手工藝術品、繪畫、布娃娃被掛在繪有卡通形象的牆上,孩子們聽著外教老師唱著雙語歌謠。
「她是一個非常有遠見而且非常重視細節的人。」廈門立莘雙語幼兒園副園長謝小芳談起楊舒婷。對於幼兒園的硬體設施、教育教學,楊舒婷絲毫不敢,馬虎,從一開始,她就力求將幼兒園的硬體設施嚴格將幼兒園建設按照一級達標的標準進行裝修,力求做到行業內最專業最先進。招生期間,由於優質的硬體條件,廈門立莘雙語幼兒園也得到了眾多家長認可。
「我們很難去預估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楊舒婷說,「當時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幼兒園更加高質量,並能夠吸引那些孩子們來到我們的幼兒園接受教育。」
「教學本身是一件很樸素的事情,不應該摻雜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謝小芳陪伴楊舒婷工作時候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她就是帶著這個初心去做這件事。」
成長源於經歷
「我是一邊創業一邊尋找投資人的。」楊舒婷咧嘴笑了一下,「所以前期真的只有我一個人。所以那時候很多人都和我說不可能。但我必須這麼拼一把。」和其他幼兒園的招生一樣,九月份是所有教育機構的招生季。而如果錯過這個招生季,就等於著幼兒園的下半年的業績全部為零,而這時,楊舒婷還未找到自己的投資人。
「創業不可能是你一個人的創業,投資人是非常關鍵的。」除了前期的短工時問題以及生源問題,尋找一個合適的合伙人也是楊舒婷在創業中遇到的另一道難題。「和投資人的合作不僅僅是要有資金,還要有一致的三觀。」楊舒婷說道。
「我還是和想念在協和學院那段單純的大學生活。」離開母校4年,和許多在校大學生一樣,大學時期的楊舒婷,也總是在象牙塔裡掰著手指數著畢業的日期。
「在畢業出來我才發現,原來我是一個比較急性子的人。」楊舒婷談及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前讀書的時候沒這麼覺得。」圖書館、自習室、社團活動室……在楊舒婷看來,學校讓她學會放慢腳步,認真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每一件事情。「慢下來之後發現,其實慢是為了更快,學校對我來說就是要讓我更好往前走的充電站。」她說。
作為「過來人」,楊舒婷對大學生創業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其實走教育這條路也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楊舒婷表示。在本次校友訪談中,她一直強調三和:天時,地利,人和。還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創業的相關知識,傳授創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她說,要實現懂得瞄準政策市場、分析市場消費導向、平衡消費需求與投資商利益是一個創業人的必經之路。在她看來,學校裡面都是有「據」可依的,有足夠的同學和老師做自己堅實的後盾。而大學生創業工作,大多是無據可依,「摸著石頭過河水」,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很多去堅持和探索的東西。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