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把「綠色鄒平」作為生態建設的最美底色,濱州鄒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圍繞「四減四增」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取得了新成效,2019年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9.89%。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突出抓好工業領域節能,以鋁業、紡織服裝、鋼鐵冶煉為重點,引導鼓勵傳統行業進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及時預警調控,督促企業逐步降低能源消耗量。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高新技術項目引進,先後培植起眾普、綠泉、希萊特、青帝等一批節能環保示範企業,逐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由青帝能源設計施工的怡和家園「太陽能+」多能互補清潔供熱重點項目,為怡和家園230戶居民提供清潔能源供暖,成為山東省「太陽能+」多能互補熱利用重點工程。積極推進餘熱餘壓、高爐焦爐煤氣、沼氣、造紙汙泥等工業餘能資源及生物質能再生資源發電。鐵雄冶金新上熱泵蒸氨、餘熱餘壓發電和循環氨水餘熱製冷等項目,投產後每年可節約標煤10萬餘噸。
始終堅持節能降耗,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實行最嚴的耗煤項目審批制度,嚴控煤炭消費增量,杜絕新增煤炭消費。嚴控「兩高一資」項目,大力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使全市產業結構得到根本優化。大力實施能耗「雙控」,以節能減排和技術標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持續降低汙染排放和煤炭消耗,逐步提高天然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和風能等清潔能源比重。倒排工期,壓茬推進鄒平貨運鐵路專線建設項目,力爭年內投入使用,確保每年8000餘萬噸的鋁礬土、煤炭、玉米、棉花「四大宗」貨物運量,由鐵路運輸解決6000萬噸以上。
深入推行綠色理念,努力構建節能社會。加大節能宣傳力度,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全社會、全領域節能降耗。在建築行業,「十三五」期間,鄒平市建成節能建築近300萬平方米,新型牆材應用率達到100%。在清潔能源應用領域,5年內建成57.5公裡長輸天然氣管道,另有52.2公裡的長輸管道正在籌建中,同時積極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工作。在公共運輸方面,投資購置純電動公交車190輛,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到93.3%,中心城區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輛比例達到100%;自建CNG、LNG加油加氣站2處,自建純電動公交車充電場站2個,國家電網投建公交充電場站4個。在節水方面,積極推廣管灌、噴灌、微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大力推進中水回用。
立足目前現狀,以綠色發展打造生態高地,鄒平市綠色之變的步伐越來越堅定。以冶金、紡織等傳統產業為重點,我市加快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推廣,推動傳統行業節能降耗、綠色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醫養健康產業為重點,新產業擴容倍增、壯大規模,新業態、派生新產業的培育力度不斷加大。
記者 左明玉 編輯 韓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