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今天是大年初三,也是情人節。
一個夾在就地過年裡的情人節。
許多人可能被困在就地過節,沒辦法跟喜歡的人逛吃逛喝;即便沒有就地過節,怕也是難耐各種打卡景點裡人滿為患的煩惱。
既然情人節要跟喜歡的人在一起,那何必擠在滿坑滿谷的人海裡?不如關起門來,蜷縮在二人世界裡相依相偎,看看情人節電影,在電影裡尋獲浪漫、感動,以及去愛一個人的能力和技巧。
愛,的確是一種先天就有的需求。
愛,卻也是需要後天習得的技能。
而那些摹刻愛情的電影,尤其是那些經典的愛情電影,從來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觀摩的樣本——正是通過它們,我們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什麼是愛、怎樣去愛。
這裡精選了幾部或甜蜜、或憂傷、或殘忍的愛情電影,供朋友們為情人節錦上添花。
我們相信,堪稱經典的愛情電影實在太多,這裡僅有的幾部肯定沒辦法滿足所有朋友。所以這幾部無非是拋磚引玉。倘若大家與愛人耳鬢廝磨之餘有時間一起討論,就在文章底部留言吧,一起為從未見過面的讀者朋友們,推薦自己鍾愛的愛情電影。
01-《怦然心動》(2010)
導演:羅伯·萊納
編劇:羅伯·萊納/安德魯·沙因曼/文德琳·范·德拉安南
主演:瑪德琳·卡羅爾/卡蘭·麥克奧利菲/瑞貝卡·德·莫妮
類型:劇情/喜劇/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片長:90分鐘
杜拉斯曾說: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用杜拉斯這句話來總結《怦然心動》,再合適不過。
表面上《怦然心動》是在講一個青春懵懂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它是要說愛情如何在兩個存在差異、尤其是想法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中間生發、成長,如何產生齟齬,又怎樣被解決,並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怦然心動》俊美的地方:
它的開場是一見鍾情,過程卻是日久生情。
女孩朱莉一開始就迷上了鄰居男孩布萊斯,但她沒有盲目地去愛,而是在主動的過程裡不斷試錯、反思、自省,認識自己迷戀的愛人,同時權衡自己與世俗的愛情觀和價值觀的區別;而男孩布萊斯也從最初的反感變得理解和珍惜。
從這個過程看,它意在讓身為觀眾的我們,在去愛的過程裡,儘量保持自我反省,既不盲目付出,也不無償接受,而是要在彼此不停試錯的磨合中,找到彼此穩妥的相處狀態。
PS-同類推薦:
《當哈利遇見莎莉》(1989)
《諾丁山》(1999)
02-《暖暖內含光》(2004)
導演:米歇爾·貢德裡
編劇:查理·考夫曼/米歇爾·貢德裡/皮埃爾·比斯毛特
主演:金·凱瑞/凱特·溫絲萊特/伊利亞·伍德/克斯汀·鄧斯特
類型:劇情/愛情/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片長:108分鐘
在情人節那天,Joel去「失戀診所」,要消除對愛人Clementine的所有記憶。
就在記憶由近及遠消除時,Joel復盤了倆人的情感,從分開、僵化、爭吵到忍讓、相愛、熱戀的全過程,他也從最開始的憤怒、洩憤,回到最初的戀戀不捨、深情款款。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所謂的憤恨、惱怒,都不過是愛而不得、愛而無能時的猙獰面目,它裹挾著愛,卻張牙舞爪。於是他開始與記憶清除設備對抗,他帶著Clementine躲在自己的童年和屈辱的回憶裡,以躲避電腦重新在他腦海裡繪製關於Clementine的記憶。
《暖暖內含光》是一個關於刪除記憶的愛情故事。它的編劇是查理·考夫曼,好萊塢屈指可數的編劇怪才,擅長在迷幻的故事裡,觸及人活於世的諸多真相,《暖暖內含光》就是其一,它關乎的就是愛情——它沒有給觀眾一味灌迷魂湯,告訴大家愛情如何甜蜜美好。它要做的是,揭開愛情的真相:
真正的愛情,從來都參雜著甜蜜和絕望。
兩個真心相愛的人,總會有激情退卻那一天,以及最後會連吃飯、睡覺這樣的小事,都能出現相對無言甚至惡語相加的程度。
為什麼我們會難逃這一天?
如果這一天來臨,我們是不是就不愛對方了?
而且,即便科技真的發展到能消除關於對方記憶,我們是否就真的能徹底遺忘他/她?或者說徹底從碩大無朋的人生裡,避開他/她的再次出現?
PS-同類推薦:
《我腦中的橡皮擦》(2004)
《時空戀旅人》(2013)
03-《婚姻生活》(1973)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編劇:英格瑪·伯格曼
主演:麗芙·烏曼/厄蘭·約瑟夫森/古內爾·林德布洛姆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瑞典
語言:瑞典語
片長:169分鐘(電影版)/299分鐘(TV版)
在情人節推薦伯格曼的《婚姻故事》,多少顯得有些「誅心」。
因為在伯格曼的價值體系裡,即便是人類世界得以延續的婚姻,也不過是場煉獄,以至於在《婚姻生活》裡,他對這種互相折磨互相傷害的場景描摹讓人不寒而慄,甚至有些朋友看了之後,對於婚姻產生一種恐懼。
之所以要這麼「狠毒」,是因為倘若你無法預先直面情感生活的殘忍,而只是抱著粉紅色的夢幻泡泡夢面對愛情和婚姻,那你終究會被摔得鼻青臉腫甚至體無完膚——畢竟,認清現實的本質卻還能一往無前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這就是我們在情人節推薦伯格曼《婚姻故事》的理由:他非常尖銳地捕捉到我們即使在這種所謂最樸實的情感裡,依舊抱持著根深蒂固的自私,而且沒人能掙脫這種桎梏。
人人都渴望得到關懷,人人也都害怕受到傷害,但人人卻又都那麼自私。
這就是伯格曼尖酸刻薄卻也一針見血的地方:愛並不只有甜蜜,它更有可能是一種負累;它不只是一種自願付出的美好,還是一項違背天性的責任和義務——但就是在這樣的對抗裡,人人又都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愛的形象。
不要以為這是伯格曼在無病呻吟,而是他自己的切實生活:他與父母關係糟爛,又把這種關係複製到自己與許多兒女的關係裡,然後這些兒女又幾本復刻了這種模式。
這就是伯格曼令人景仰之處:他看到了自己內心的深淵,又如實地摹刻了這種深淵,並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種不完美的情感狀態,讓大家責己、慎重地去愛、去生活。
PS-同類推薦:
《愛》(2012)
《消失的愛人》(2014)
04-《她》(2013)
導演:斯派克·瓊斯
編劇:斯派克·瓊斯
主演:華金·菲尼克斯/斯嘉麗·詹森/艾米·亞當斯/魯妮·瑪拉
類型:劇情/愛情/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片長:126分鐘
《她》說的是男人如何被女人拯救。
弔詭的是,這個女人沒有實體,而是個作業系統/人工智慧Samantha。
之所以用沒有實體來拯救彼此,是因為《她》著重摹刻的是我們的孤獨——就像電影裡每個人都對著屏幕或耳麥念念有詞,甚至能在意識裡彼此擁抱。它不是要諷刺科技把人的異化。恰恰相反,它對生而為人背後深刻且雋永的孤獨是種抱持著溫柔,始終用一種透徹到憐憫的視角,去看待渴求愛也付出愛的每個人。
摸準這個尺度,就能更好地理解斯派克·瓊斯在《她》裡的真實意圖,也就是電影結尾的兩段重頭戲:一是Samantha找個志願者跟男主做愛,卻意外倒逼Samantha意識到自己的重大缺陷,在於沒有身體;二是男主突然得知Samantha同時與8316人在談話,而與其中的641個保持著戀愛關係。
這兩場戲合而為一是在說:所有的戀愛關係,到最後都是對自我唯一性的確認,精神的和肉體的,都因唯一性而變得有意義。而所有情感關係的破裂,一般都在於這種意識被推到極端,你想把她(他)改造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分崩離析。
什麼時候我們能真真正正地接受彼此的個性、差異甚至缺點,我們才能真真正正地在一起。
PS-同類推薦:
《花樣年華》(2000)
《愛樂之城》(2016)
05-《浮雲》(1955)
導演:成瀨巳喜男
編劇:林芙美子/水木洋子
主演:高峰秀子/森雅之/岡田茉莉子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片長:123分鐘
愛情當然甜蜜、溫馨,甚至能驚天地、泣鬼神。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否認愛的殘忍、屈辱、凌虐和危險。
就像成瀨巳喜男《浮雲》裡雪子與富岡,簡直就是愛人間精神性的SM:富岡越背叛、凌虐,雪子越覺得富岡彌足珍貴,畢竟這要強過他對自己不管不問;富岡越失意,越會情不自禁地去找雪子,然後又越會覺得雪子的愛就是一個他逃不脫的牢籠,以至於更加想掙脫。
在成瀨巳喜男看來,愛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具統治性和專屬權的存在,它要求相愛的兩個人在彼此欣賞、認同的基礎上,還要彼此臣服,甚至面臨著完全失去自我的危險。
成瀨巳喜男了不起的地方正在於此:他的主人公是女性,和女性的犧牲。似乎在成瀨巳喜男看來,女性才能更貼切地表達人活於世的艱難和悲劇,因為她們更容易爆發出非理性的狂熱光芒,更能為了愛情和生活衝破世俗價值觀的牽絆——換個說法或許更好理解:
誰敢為愛堅持不懈地犧牲,誰才有資格說自己擁有愛情。
同類推薦:
《女人步上樓梯時》(1960)
《鬼魅浮生》(2017)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祖言堂
情人節
情人節(英文名:Valentine『s Day),起源於基督教,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日期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情人節現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男女在這一天會通過互送禮物的方式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2月14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4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20天(閏年則還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情人節。
公元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說法一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說法二
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倫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蹟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倫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倫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三
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后,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四
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那時的日曆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農業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說法五
傳說以前在英國,所有雀鳥都會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鳥、山鶉等,皆在2月間求偶。所以,人類也認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萬物初生的佳日,代表著青春生命的開始,也仿效雀鳥於每年的2月14日選伴侶。
節日發展
情人節是個需要謹慎小心的日子——對於單身的人和浪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情人節」清早一起床你就該從鑰匙孔向外窺探。據傳說記載,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在獨行,那麼你當年就會獨身;如果你看到兩個或更多的人同行,那麼你當年肯定會覓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的話,那你就會在「聖誕節」以前結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絕少有公雞母雞出沒,城區空地上也不會有雞的蹤影,所以若能看見一對鴿子或一對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從古羅馬至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用兩株半開的花來預測婚後狀況。未婚男女栽種兩株半開的花,花名的第一個字母要與各自名字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如果兩花交相開放,則預示著夫妻終身美滿;如果兩花相背而開,則預示著夫妻將會分道揚鑣;如果鮮花怒放,則表示未來的家庭人丁興旺;若出現一朵花凋謝或死亡的情況,則意味著夫妻中有一方會先於另一方而早逝。
不同時代,過情人節的習俗有所不同。其中從1837-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情人節習俗最為獨特:2月14日這一天,一對對情人,將一株生有兩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製的盆內。花名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與這對情人一姓名的第一個字母吻合。幾天後,如果這春枝上的雙蕾怒放,交相輝映,便預示這對情人白首偕老。如果雙蕾各分西東,相北吐蕊,這對情、人終將勞燕分飛;如果花開得碩大、燦爛,表示以後子孫滿堂,合家歡樂;倘若一花枯萎凋謝,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險。在白金漢郡還曾盛行在情人節之夜祈禱的風習:點燃一支蠟燭,插入兩枚細針,從燭底插到燭心,默念自己的愛人的名字,祈禱相愛始終,待蠟燭燃至針尖,據說所愛之人便會及時叩扉而至。還有個情人節的習俗:在情人節前一周內,連續7夜,將左腳上襪子脫下穿到右腳上,反覆祝願:「願我的心愛人兒能進入今宵夢境。」據說,這時月老就會拋下一根吉利的大紅絲線。還有將襪子脫下繞在頸項祈愛的。
單身漢們對「情人節」早晨所遇到的第一個人格外關注,因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尋覓伴侶,你註定要與2月14日所見到的第一個人結婚,至少這個人會在你的生命裡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給你的意中人打電話,要求搭乘對方的車上班。或者閉門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對策。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擺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開著窗的話,就一定會夢見自己的心上人或者發現他站在床前。這在農村的成功率更高,因為她的追求者可以從窗口窺見特地擺放的鞋子。
義大利的情侶們相信,在情人節的那一天在朱麗葉愛牆上互相發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會得到愛神的青睞和眷顧。
唱情歌是情人們表達愛意的一種形式,有時男性會籍著唱情歌向愛人求婚,尤其在情人節這種有意義的日子更為常見。
2地區差異
中國大陸情人節
中國一般把傳統節日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當然還有把元宵作為情人節的,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於是這裡成雙成對親密接吻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裡,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除此之外還有把上巳節(又稱三月三)作為情人節的。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年輕人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與春節、中秋節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互相在網絡愛牆發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示愛情的承諾與永恆。對於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來說,如果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節禮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請,就意味著戀愛關係的確定。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係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衝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
中國臺灣
也慶祝這個節日,未有交往對象年輕男女常在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侶亦會在這天約會。
中國香港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準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中國澳門
在情人節日,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男送女鮮花,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
美國
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雖然在美國情人節不是公共假日,但注重節日氣氛的美國上班族們大多會通過休假、請假或者提前下班的方式,擠出時間來和戀人、家人共度節日。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就是所謂上層社會的富裕家庭,他們非常注重節日的家庭氛圍。
英國
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義大利情侶會在朱麗葉愛牆上發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在英國,情人節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而且與開朗外向的美國人相比,比較內斂的英國人更加看重利用節日來宣洩自己的情感,好好慶祝一番。與美國或者中國的情況類似,英國情人節禮物也多是鮮花、巧克力、毛絨玩具泰迪熊等等,偶爾也會有男士送給女士比較貴重的禮品如珠寶等等,但並不普遍,鮮花和巧克力仍是人們首選的禮物。
義大利
愛的坦白日,並不一定是禮物日。未婚女性最特別,她們在情人節當天早早起床,默默地站在窗前,期待她們所見第一位經過的男士出現。此外,羅馬流行一種特別的情人節儀式,即在情人節這天,情侶們要到羅馬的米爾維奧橋上,將一把象徵著心心相印的鎖掛在橋上的路燈柱上。之後,情侶們把鑰匙丟到橋下的河裡,以示二人一生永不分離。
日本
在日本,2月14日情人節有兩大特點:一是通常只送巧克力;二是只是女性給男性送禮物。日本的情人節內涵早已擴大,除了最主要的情人禮物中的「言情」成分外,更有不少「言謝」成分,感謝這些男性對自己的關照。當然,「言情」和「言謝」的不同心意通過巧克力的品種或包裝可以輕易區分。也就是說,情人節是男人收禮的一天。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人們最注重的節日是新年和勞動節,情人節和聖誕節的重要程度要略次於前兩個節日,不過,澳洲人生活節奏緩慢,喜歡享受生活,所以,不管什麼節日,歡慶聚餐開party是少不了的。而且,情人節當天凡是上班的人都以2倍工資付費,但多數澳洲人不會為了加班費而放棄享受生活。
3節日禮物
玫瑰
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
在古希臘神話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範圍內。玫瑰是用來表達愛情的通用語言。玫瑰頗色豐富,不同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
寓意
花有靈性有花語,數目不同代表意思不一樣
0朵玫瑰代表——愛你在心口難開!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
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只有我倆!
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I LOVE YOU!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賞!
6朵玫瑰代表——互敬 互愛 互諒!
7朵玫瑰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
8朵玫瑰代表——感謝你的關懷扶持及鼓勵!
9朵玫瑰代表——長久 ALWAYS!
10朵玫瑰代表——十全十美 無懈可擊!
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只愛你一個!
12朵玫瑰代表——對你的愛與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友誼長存!
14朵玫瑰代表——驕傲!
15朵玫瑰代表——對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多變不安的愛情!
17朵玫瑰代表——絕望無可挽回的愛!
18朵玫瑰代表——真誠與坦白!
19朵玫瑰代表——忍耐與期待!
20朵玫瑰代表——我僅一顆赤誠的心!
21朵玫瑰象徵——真誠的愛!
22朵玫瑰象徵——祝你好運!
25朵玫瑰象徵——祝你幸福!
30朵玫瑰象徵——信是有緣!
36朵玫瑰象徵——浪漫!
40朵玫瑰象徵——誓死不渝的愛情!
50朵玫瑰象徵——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象徵——天長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象徵——百分之百的愛 100% LOVE!
101朵玫瑰象徵——最……最愛!
108朵玫瑰象徵——求婚!
不同顏色
粉紅色的玫瑰:初戀。
紅色的玫瑰:熱戀。
橙紅色的玫瑰:美麗。
白色的玫瑰:尊敬。
黃色的玫瑰:道歉。
深紅色的玫瑰:羞怯。
淡綠色的玫瑰:青春長駐。
巧克力
巧克力—只給最愛的人
情人節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誕生以來就於情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相愛的人們用甜蜜的巧克力表達對愛人的濃濃情誼。愛是巧克力,愛是熔化的心。巧克力在情人節禮物中與玫瑰花相比是不分伯仲的巧克力在瑪雅與阿茲特克文化,被視為具有神秘與催情的特質。
榛子巧克力——忠貞
果仁巧克力——可人
酒心巧克力——與你共醉
奶香巧克力——我的蜜糖
其他鮮花
紅色鬱金香——愛的告白。
薔薇——求愛
滿天星——愛憐
百合——百年好和
向日葵——愛慕
合歡——歡樂
金盞花——迷戀
紅豆——相思
石斛蘭——任性美人
紅菊——我愛
紫丁香——羞怯
白丁香——念我
鬱金香——愛的寓言
楊柳枝——依戀
紫蘿蘭——永恆之美
波斯菊——永遠快活
瑪格麗特——情人的愛
勿忘我——勿忘我有,「花中情種」之稱
秋海棠——相思紅
月季——愛情的信物、代名詞
水晶
情人節水晶飾品
白水晶:代表純潔、無私。
紫水晶:代表浪漫、神秘。
黃水晶:代表財富、鴻運。
茶晶:代表穩健、安泰。
綠水晶:代表正義、發展。
綠幽靈水晶:代表財路正、事業興。
金髮晶:至美、至尊。
手寫情書
—紙做的愛情,也會永恆
手寫情書,就像戒指見證婚姻一樣,戀愛中不能沒有它。如今時代,人們已經習慣於用手機簡訊、電子郵件、QQ、視頻等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愛慕之情,手寫情書的時代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不能逝去的,是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海誓山盟、愛意纏綿,是人們永遠都在追求的至純至真的愛情。
電影
黑白畫映—你就是我最美麗的風景
愛情是人類永恆關注的主題,而電影作為抒寫生活的最佳工具,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描摹著愛情的種種:初戀、熱戀、狂戀、單戀……在情人節的這天帶她去看一場見證你們愛情的電影,進入電影的世界中去尋找你們渴求的愛情。
晚餐
親愛的,我送給你的晚餐只有愛
玫瑰花是情人節的開場,巧克力是情人節的溫存,作為情人節壓軸的則一定就是晚餐。不論你是想給你的她一份怎樣大的情人節晚餐,不論你們的晚餐是在幽幽的燭光裡,是在漫天星光的廣場上,還是在叫賣聲起伏的路邊小攤,對於晚餐的內容,也都只有一個,就是愛。
親密接觸,心動不如行動
2月14日,日本人滿世界尋找自己的初戀情人;埃及人在開羅公園悄悄地勾了勾手;美國人捧著玫瑰和鑽石「我們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因為誰也不如我們風流和富有」;法國人擦擦嘴邊的唇印:「浪漫有的在精神,有的在身體。我們幻想一個熱吻天長地久。」情人節的親密接觸不是強行的,一切水到渠成。無論是親吻還是牽手、擁抱都會因為節日的氛圍變得彌足珍貴與難忘。
我的地盤你做主
按照她/他最喜歡的形象去設計自己,擦一點她/他最喜歡的香水,把自己打包送給對方,要相信自己是上天賜給她/他的最好禮物。
祝福語
1、每一朵雪花,都是你迷人的微笑,每一陣冬風,都吹不散我對你的思念,每一條簡訊,都包羅了我對你的愛意。今天是情人節,願你快樂!
2、今天情人節,我問你愛不愛我?我夢你那麼多,想你那麼多,你的名字滲透我血液,今天請你做個表決。要愛我,要愛我,你別無選擇,愛我你才能有快樂!
3、初戀的人,期待著情人節的到來;熱戀的人,每天過著都是情人節!但願天下的有情人,天天都是情人節!
4、二月春風拂柳楊,情人節裡結情網。時間雖緊張,工作尤繁忙,今天一定陪在愛人旁,情人節給心愛的人煲個愛情湯——必須的。情人節快樂!
5、時間給的機會總在浪費,浪漫給的機會我總沒有消費,情人節再不說出我愛你,我的愛一定會作廢,所以不能再頹廢,情人節快樂,我愛你。
6、不要在寂寞的時候唱情歌,不要在冬夜無盡的自我折磨,不要在節日裡傷心難過,不要在收到我的簡訊後感動的淚落,記得請我就哦了!
9、誰說單身的人只能唱情歌?誰說單身的人只能面對寂寞?誰說單身的人不會在情人節裡收到祝福嗑?你收到了,你是幸運的,你要笑笑的,情人節一樣要快樂!
10、緣分的天空與你尋尋覓覓,感情的接力陪你山山水水,生活中點點滴滴,與你共同採集,過去的一切皆成美好記憶。送虎迎兔,歲月更迭,浪漫情路,你知我心!情人節快樂!
4節日之最
最早的情人節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倫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
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裡獲得一束鮮花。
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
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倫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情人節最多國家
在韓國一年中有12個情人節,為世界之最,分別是:
1月14日(日記情人節) | 2月14日(情人節) |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 | 4月14日(黑色情人節) | 5月14日(玫瑰情人節) | 6月14日(親親情人節) | 7月14日(銀色情人節) | 8月14日(綠色情人節) | 9月14日(相片情人節) |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節) | 11月14日(電影情人節) | 12月14日(擁抱情人節)
5衍生節日
除中國傳統七夕情人節和西方情人節和之外,還有以下12個情人節:
1、網絡情人節
這是現代虛擬網絡世界的第一個固定節日,定在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因為「520」和「521」的諧音都是「我愛你」。
白色情人節
白色情人節
2、白色情人節
「白色情人節」是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一開始,3月14日是沒有名字的,與2月14日一樣都叫做「情人節」。後來,人們為了把兩個節日區分開來,便將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於20世紀70年代被日本人所接受並廣泛流傳。逐漸地,「白色情人節」流行於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等地區。
3、日記情人節
每年1月14日,情侶們會互贈足夠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的日記本,以此象徵兩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並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而單身的女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的開始,對自己喜歡的人要有表白和計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裡,在心中撒下愛的種子。
4、黑色情人節
每年4月14日是黑色情人節。聽名字可能就能知道幾分意思,跟「光棍節」差不多,據說此節來源於韓國。
5、玫瑰情人節
每年5月14日也是情人節,如果已經到5月,你的事情還是沒有任何進展,在這一天穿著黃色襯衫或黃色套裝吃黃色咖喱飯,就是告訴大家:「I am still available(我還是單身)!」的最好暗示。春日融融,將黃色穿在身上,也相當符合季節氣氛。5月是玫瑰發芽的時節,氣候宜人適合出遊,因此許多情侶都選在這天相攜到戶外踏青,所以5月14日也有「玫瑰情人節」之稱。
6、親吻情人節
每年6月14日是親吻情人節,這是個屬於成雙成對戀人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情侶們不必再害羞,可以大大方方地用親吻尺度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意的深淺。當然,花前月下,燭光晚餐等浪漫氣氛,對一吻定情可是很有幫助的哦!而在這一天,世界各地也會有不同性質的「親吻大賽」舉行。
7、銀色情人節
每年7月14日是銀色情人節,是把你的意中人帶回家給老爸老媽認識,或介紹給其他你所尊敬的長輩的好機會。當然,這一天的全部開銷,都由這些「可愛的長輩」買單,但是你最好先確定長輩對這個節日很熟悉。銀色情人節也是愛侶互贈銀制禮品,飾物的日子。傳統習俗是用銀戒訂婚,所以今天你們也去買一對,戴在手上,作為甜蜜心情的見證。
8、綠色情人節
8月14日名為綠色情人節,這可不是說要環保什麼的,綠色情人節當然和蓊鬱的森林脫不了關係。酷熱難耐的夏日午後,不妨和你的另一半作一趟清爽而清新的森林之旅,盡情享受戶外大自然,度過健康而愉快的一天。
9、音樂情人節
9月14日是音樂情人節,這一天是舉辦大型社交活動,輕歌曼舞的日子,也是將你的心上人介紹給朋友,同事認識的好機會。而單身一族,更可以藉此機會看看活動現場有沒有自己中意的對象。許多情侶喜歡在這天就這蔚藍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9月14日又稱為「相片情人節」。
10、葡萄酒情人節
10月14日,戀人們輕啜葡萄美酒,慶祝充滿詩意的秋天。通常小兩口會選擇在浪漫且別致的餐廳裡共進晚餐,然後聊聊彼此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共同的目標等話題。
11、電影情人節
11月14日是電影情人節,情侶們在這一天可以連趕兩場電影,或許先看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片發洩壓力,然後再來一部感人肺腑的浪漫愛情片互拭淚水。看完兩人也該補充水分了,來杯健康的百分百橙汁吧!單身的人這一天也要喝杯柳橙汁,當然,想喝兩杯才痛快也沒人管的著。看來是果汁商想出來的節日。
12、擁抱情人節
12月14日,想和你的情人抱多久都可以,在公開的場合擁抱,向世人宣告你倆的愛意,也讓寒冷的冬天變得格外溫馨。尤其是那些甜甜蜜蜜慶祝過2月14日華倫亭情人節的情侶,到了年底依然能熱情擁抱,也見證了兩人情意如昔。
其實,現在很多人對於黑色情人節在內的許多西方情人節並不熟悉,也不清楚它的起源,過這些節日的人並不多。各種節日的出現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關係,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過各種節日也要防止盲目,情人節重在增進情侶之間的感情,而不是花多少錢。
6慶祝活動
情人節,伴隨著鮮花、鑽戒以及各種關於浪漫的憧憬和傳說流行於世界各地,似乎這是一個專屬於成人的節日。然而美國大多數小學和幼兒園都會在情人節這一天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兒童教育學者、兒童服務機構和商家也會推出各種適合孩子的情人節活動。
情人節期間人們藉以表達愛意的禮物有很多。在以浪漫聞名於世的法國,除了巧克力、玫瑰花,人們還喜歡用葡萄酒和香檳表達愛意。桃紅香檳酒因其色彩和氣味在情人節期間備受追捧。這種香檳酒呈淺粉紅色,有的聞起來還有玫瑰花的芬芳,非常契合情人節的浪漫氣氛。而在英國,威爾斯地區有特別的情人節傳統。情人們會互贈一把木勺,並在勺上掛上心形裝飾物或者鑰匙,表示「你已經鎖住了我的心」。
在一些國家,節日的前後幾天都有公眾慶祝活動。其中一個重頭戲是一種四對舞伴一起表演的舞蹈。雖然這種舞蹈最早是從歐洲傳來的,但在巴西人使之本地化並融合非洲音樂的節奏後,變成了具有巴西特色的舞蹈,在巴西甚至有教這種舞蹈的專門培訓班。同歐美國家流行送玫瑰不同,巴西人更願意送蘭花給自己的愛人。情人節前夕,所有花店都擺出各種蘭花,蝴蝶蘭最多。據說,這是因為蘭花盛開的時間通常可以持續幾周,比其他鮮花花期都長,代表愛情的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