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至今長達109年!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手槍——M1911究竟強在哪?

2020-12-24 天俊之劍

對於那些經典而永盛不衰的武器而言,每多服役一天,都是一個新的奇蹟。

下面這面這一幕你可能十分眼熟:

沒錯,這個動圖節選自著名二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約翰·H·米勒上尉是美國陸軍遊騎兵第2營C連的連長,他在電影最後無力阻擋德軍虎式坦克的前進,選擇掏出一把手槍無力地射擊,最終坦克被直接「打爆」。當然這只是一個經典的影視鏡頭,因為最終打爆坦克的是美軍的P-51「野馬」,但是米勒上尉手中的這把M1911手槍也成為了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經典的M1911手槍

除此之外,電影《終結者》中也多次出現了M1911手槍的衍生型,就連遊戲《使命召喚》中M1911也是常客,「現代戰爭」主線中(4-6-8)主角「肥皂」和普萊斯隊長也頗愛使用M1911,比如說第四部中身受重傷的普萊斯隊長就接過了「肥皂」扔過來的一把M1911A1,將大反派伊姆蘭·扎卡耶夫一槍斃命。

遊戲COD4中的M1911

如果偶爾能看到M1911可能是巧合,但如果M1911多次出現,就能從側面反映出這把手槍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力了,M1911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聲名赫赫的一把槍械,因為它從1911年起開始生產,至今仍然在服役,經久不衰。

M1911至今仍然在使用

M1911雖然名義上始於1911年,但其實早在19世紀90年代,當時的美軍就已經開始對其著手開發了,在M1892、M1896和M1898一共4個版本的更迭之後,美軍迫切需要一款半自動手槍來替代來取代使用起來較為繁瑣的轉輪手槍。1900年,美軍選中的廠商和手槍款式包括毛瑟的C96、曼利夏的M1894、DWM的魯格P08和柯爾特的M1900,最早被青睞的是柯爾特的M1900。

早期型的M1911手槍

從數據上來看,M1900是一款十分不錯的手槍,使用套筒式設計,採取7發彈匣的供彈方式並以短程後座原理髮射.38 ACP子彈,但是問題是其小口徑子彈威力不足,可靠性低,甚至無法在美菲戰爭中對付菲律賓叢林遊擊隊,這吸納然是美國無法接受的,自此之後美國陸軍軍方規定,手槍子彈口徑不能低於.45英寸。

手持M1900美軍甚至打不過菲律賓遊擊隊

於是柯爾特重新對手槍進行設計,發射.45ACP子彈,至1910年尾,柯爾特的樣槍在6,000發射擊試驗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最終通過最終測試,1911年3月29日成為美國陸軍的制式手槍,即著名的M1911手槍,1913年M1911也成為了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手槍。

在一戰開始之前,美國國家國營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已經完成了M1911的量產,不過由於一戰美國參戰時間短,存在感低,所以M1911在20世紀10年代並不亮眼,直到二戰。

M1911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展鋒芒

二戰時期美軍對M1911A1手槍的需求遠高於一戰,當時美國政府足足訂購了接近200萬把M1911,足以裝備所有的美軍部隊,儘量做到士兵們人手一把。這些手槍訂單被均分給那些承包商,其中包括雷明頓公司的90萬把、柯爾特公司的40萬把、伊薩卡公司的40萬把等,而剩下的則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等國營兵工廠所攬包。

M1911槍體結構圖

進入到冷戰時期,M1911由於性能優異,並沒有退役,而是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美軍對外戰爭中使用。雖然在1970年代M1911一度被認為是過時產品,受到一定的服役阻力,但是美軍挑選的各種半自動手槍替代方案都無法撼動M1911的地位,比如說看上去不錯的M9手槍仍然不如改進型的M1911A1好用,一些習慣使用M1911的美軍士兵其實並不願意換裝新步槍。

由M1911改進而來的M9手槍

所以即使M1911手槍已經於20世紀90年代正式退役,但在包括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海軍陸戰隊中仍然在繼續使用M1911衍生型,MEU(SOC)就是其中的經典例子,官方代號M-45,是一款氣冷式、彈匣供彈、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操作、單動操作的半自動手槍,在快速射擊模式下可靠性更高,適合執行特殊任務時使用。

(改進版的M-45手槍)

M1911一直以來被認為並不應該是20世紀初的武器,起碼按理來說憑藉當時的軍工技術和科技條件,很難造出一把設計精良的.45口徑半自動步槍,即使在今天M1911仍然可圈可點。時至今天M1911仍然沒有進行過涉及到核心結構和原始設計的重大改進,所以M1911手槍是一把經得起歲月考驗的經典.45半自動手槍。

M1911系列具有雙重保險設計,握把式保險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壓才可發射,鬆開保險制時扳機與擊錘間的傳動凸齒因無法連接從而阻止意外擊發,另一個是為位於手槍槍身左邊的手動保險,在保險狀態下會鎖緊擊錘及阻鐵,套筒亦無法復進。

一把拆解後的M1911A1

有趣的是,雖然沒有人能取代M1911手槍的地位,但是幾乎大多數手槍製造廠商都推出了M1911A1的原裝款或者其自行改良款,在美國有些手槍甚至已經和M1911沒太大關聯了,但仍然能夠借著「M1911改良仿製款」的名義來進行生產製造,典型的掛羊頭賣狗頭。但是雖然這借用了M1911的名聲,但無疑會繼續將其聲望推向史無前例的高峰,估計在人類未來的手槍設計製造之中,絕對很難有某一款手槍能夠超越M1911的地位。

相關焦點

  • M1911 手槍
    正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槍械知識的原因,對它念念不忘,正巧不久後在一次老師提問1911年國際發生過什麼大事時,回答說:1911手槍!被罰到教室門口站崗了(正確答案是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薩維奇輕武器及柯爾特的樣槍在1907年至1911年間進行多次測試,每次測試後兩者亦不斷進行改進,至1910年尾,柯爾特的樣槍在6,000發射擊試驗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而薩維奇輕武器的樣槍就出現了37次故障。
  • 百年經典再剖析-M1911自動手槍丨火器
    作為一把公元1911年出品的手槍,許多槍械收藏家和退伍軍人都認為,M1911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自動手槍,也是現代手槍的鼻祖,儘管其年代久遠,但至今仍可以與現代手槍相提並論。
  • 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槍械,最長的一個已經服役過120年
    眾所周知自從人類進入火器時代之後,便一直對性能更先進,性價比更高的槍械有一種狂熱的追求,在世界火器發展史上往往過上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在槍械領域就會出現一個革命性的改進,使得人類手中的槍械也越來越先進,但是在世界上總有那麼幾款槍械因為其優異的性能、造價低廉、皮實耐用各種原因而超長待機,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服役時間超長的槍械。
  • 二戰兵器全集,大名鼎鼎之美國柯爾特M1911和M1911A1型手槍
    柯爾特M1911型手槍與白朗寧HP型手槍都名列世界最成功手槍之列,至今已生產了數百萬支,自1911年以來在全世界各地服役超過100年,其設計起源甚早,即1900型柯爾特白朗寧手槍
  • 抗戰名將:毛瑟C96駁殼槍,100多年過去,仍吊打美國M1911手槍
    在20世紀上半葉,毛瑟C96「駁殼槍」絕對算得上是手槍中的王者,該槍最初製造於1896年,是專門為了警察和執法部門設計的,可是在無意間該槍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軍用自動手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毛瑟C96手槍已經享譽國內外,但它仍然未被當作是軍隊的主要武器。
  • 美軍200餘年僅換裝四次手槍,款款經典,平均服役半個世紀
    2017年1月19日,美國陸軍正式宣布,由瑞士西格紹爾公司製造的P320型手槍成為美軍新一代制式手槍,逐步替換目前現役的M9型手槍,至此美軍新型制式手槍的選型競標塵埃落定,而距離上一次美軍制式手槍的選型換裝已經長達
  • 二戰時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槍分別都是哪一款?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期各種武器爭奇鬥豔,手槍顯然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各國也開發研製了很多種手槍,,自然各有長短,那麼二戰時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槍分別都是哪一款?二戰時期各種武器爭奇鬥豔,手槍顯然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各國也開發研製了很多種手槍,,自然各有長短,那麼二戰時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槍分別都是哪一款?
  • 手槍的穿透力究竟有多強?
    手槍的穿透力有多強,這是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手槍是個完全可以忽視的武器,但也有人認為,手槍依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裝備。手槍的穿透力究竟有多強,這和使用的彈藥種類、口徑類型有很大關係,現在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是9毫米口徑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子彈。
  • 世界上最著名的4支手槍,有一支最不靠譜是日本造,你一定見過!
    1.TT-33手槍:該槍械誕生於1933年,是以TT-30手槍為藍本,借鑑了當時赫赫有名的白朗寧槍械的設計理念,研發出了先進的模塊化內部結構;以優異的作戰性能成為蘇聯二戰時期的主力手槍,在戰場上發揮出色,具有結構緊湊、易於攜帶、侵徹力大、射擊準確、安全可靠等優點,被蘇聯士兵稱為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 自動手槍究竟怎麼「自動」的?
    問 網友提問: 自動手槍究竟怎麼「自動」的? 專家解答: 另一種是可以打連發的全自動手槍,又稱衝鋒手槍。 自動手槍的口徑通常為7.62~11.43毫米,以9毫米為多見;長130~250毫米不等,重約0.3~1.5千克不等,大多採用裝於握把內的彈匣供彈,容彈量通常為6~17發,打單發時,射速約40發/分,有效射程約50米。
  • 54式的7.62手槍彈源自盒子炮?算起來也服役了126年
    前兩天狗子寫了俄羅斯的7.62*54R步槍彈已經服役了128年,而今天恰好尋思同門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也就是54式手槍的彈如果硬碟邏輯的話也服役了126年,所以今天狗子談一波從7.65x25到7.62x25的故事~盒子炮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抗日英雄幾乎都是人手一把,
  • 我國54式(託卡列夫)對抗M1911手槍,結局顯而易見,經典不一定可靠
    自19世紀以來,M1895納甘轉輪手槍就一直服役於蘇聯/沙俄軍隊,這種只有7發彈容量的轉輪手槍完全就不能滿足現代軍隊的要求,於是乎蘇聯軍事委員會在1931年批准託卡列夫為軍方試驗新的手槍,也就是提前一年就已經研製好的託卡列夫TT-3手槍。
  •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緊湊型9mm手槍-斯普林菲爾德「地獄貓」手槍
    斯普林菲爾德公司發布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緊湊型9mm手槍——Hellcat」地獄貓」手槍。該槍具有全尺寸手槍的所有特性,但是又足夠小巧方便攜帶。這把長154毫米寬、寬25毫米的手槍,僅重0.5公斤,擁有一根76毫米長的槍管,可容納13+1發9mm手槍彈。
  • 柯爾特左輪手槍上榜世界最著名左輪手槍排名,原因竟是這?
    作為集「美貌」與優秀性能於一身的柯爾特左輪手槍,其具有可靠、威力大等優勢,在世界最著名左輪手槍排名中幾款柯爾特型號的左輪手槍榜上有名。雖然早在18世紀便出現了轉輪槍的雛形,但它們過於笨重複雜,並不實用。
  • 「小耳朵」的長管轉輪,曾經是美國最流行的警用轉輪手槍
    此時「小耳朵」拿出一支長槍管的轉輪手槍要與徐天玩「輪盤賭」,即在轉輪彈巢中裝一發彈,要徐天對著自己扣兩次扳機,如果沒死,砸場子的事情就一筆勾銷;再扣兩次扳機,如果還沒死,就告訴他誰曾打聽過賈小朵。劇中「小耳朵」打開轉輪的情景,從轉輪解脫杆式樣和轉輪架上的立馬商標可判斷,這是一支柯爾特轉輪手槍。但柯爾特轉輪手槍有好多型號,這支道具槍又是具體哪一型呢?
  • 二戰時期的幾款手槍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
  • 看香港警隊幾十年的手槍武器巨變
    實際上香港地區八大紀律部隊中成立時間最早的香港警隊,是一個擁有三萬多人員規模的準軍事執法機構,嚴密的組織結構,較高的業務素質,精良的武器裝備使其在亞洲乃至世界執法機構中享有盛譽,而警用手槍作為香港警隊最常使用的警械之一,代表了執法機構的發展水平,也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香港的歷史變遷。
  • 帶您解析二戰時期的手槍
    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
  • 手槍中的「壽星」!66年過去了,54式手槍為何如此「長壽」?
    導語:手槍中的「壽星」!66年過去了,54式手槍為何如此「長壽」?在國產的眾多款式的手槍中,有一款堪稱手槍中的壽星,從1954年研製出來,到現在依然能看到這把槍的影子。這把長壽的槍械就是54式手槍,是我國生產數量最大裝備最多的手槍,如今依然裝備著警察和軍隊。那麼為什麼54式能如此長壽、如此受歡迎呢?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因為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我們幾乎沒有擁有屬於自己國家制式的武器裝備,即使是最簡單實用的手槍也非常稀缺。
  • 轉輪手槍的彈膛究竟是怎麼實現旋轉的?
    網友提問:轉輪手槍的彈膛究竟是怎麼實現旋轉的?